处暑过后
标志着炎热暑天要结束了
此后秋风徐徐,凉意幽幽
由夏入秋,季节转换
相应地也出现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户外游:天气凉爽,迎秋赏景
处暑虽过,凉意渐至
但人体内的暑气还未完全散去
夏天的湿热还留在我们体内
因此可能会出现身体乏累等不适症状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
此时户外爬山、划船、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一点“迎秋”的意趣
不仅可以感受到夏秋交替的景色变换
还能排解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缓解“秋乏”带来的疲惫感
煎茶:秋风初起,饮茶良时
处暑后,气温逐渐转凉
人容易因秋燥引起疲惫感
常常无精打采
注意力难以集中
而茶可以减脂解腻、帮助肠胃排毒
减轻身体的负担
因此从唐代开始
很多人都会煎茶喝以润肺养身
比如饮用藿香、薄荷、麦冬等药材泡茶
有清热解毒、祛湿健脾的功效
吃鸭肉:“七月半鸭,八月半芋”
鸭肉属寒性食物
滋阴健脾、润燥生津
农历七月中旬以后的鸭肉最为营养
很多地区都有着各自的吃鸭习俗
比如
江苏地区
做好鸭肉菜后,会端一碗送给邻居
这就是“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由来
而在北京一带
常用当季的玉竹、莲藕、沙参、陈皮等
做一道应季的处暑百合鸭
而秋季,除了鸭肉肥美外
各种时令果蔬也大量系新鲜上市
食物保鲜成为了大家交流的焦点话题
菜买多了容易坏?
别着急,专家传授小窍门助你安心食鲜!
中国劲酒携手众多中医专家打造“健康劲化论”养生知识科普小剧场,每期两分钟,在古今对话中了解养生知识,看从古至今的养生方式如何进化!这期视频,我们邀请到了中国中药学会适宜技术专委会委员、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中医专委会委员——黄兆福老师,看黄老师为白居易讲解如何健康食鲜,快点击视频看看!
视频加载中...秋凉渐至,但残暑还没有完全消退
暑热和凉燥并行,养生动作也要随之调整
除了视频中提到的食补知识
秋季还可以怎样顺时养生呢?
①顺时令而衣
紫外线并非夏季的阳光独有
现在入秋没多久
白天的紫外线指数依然比较高
如果因为天气凉快就忽视防晒
很容易被“秋老虎”侵袭,伤害皮肤
另外,此时刚开始换季,气温不稳定
过早地加衣保暖,会影响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
如果遇上气温回升,容易出汗受风、患上感冒
②顺时令而眠
处暑过后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
此时就要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早睡早起
“早睡”对应着阳气的收敛,调养阳气
“早起”对应着肺气的舒展,提高免疫力
时间上,此时应该比夏季多睡一个小时
可以有效弥补夜间睡眠不足
也有利于缓解秋乏
此时正值“食欲之秋”,很多人胃口转好
晚餐时不如来杯中国劲酒,帮助平衡食物的味道
提高食欲、佐餐解腻,温补身体
温馨提示:
劲酒虽好不贪杯,少喝一点为健康
每日饮用量建议不超过3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