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皇权至尊,所有与皇帝有关系的人和事,都有个独特的称呼,以示尊贵。比如对皇帝称陛下,对太子及诸王称殿下,诸王子嗣为世子。
这些都是外人对皇家的尊称,那皇帝如何称呼自己呢?相信大家一下子就会浮现出一个字来:“朕”
没错,“朕”是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久的皇帝称号,以至于我们会将它和皇帝身份挂上等号,皇帝才可称朕,否则就是僭越,要诛九族的。
但您可知,在先秦时期,“朕还只是尊卑并用的一个简单自称,王公大臣,平民百姓都可称朕。当时君主的自称,也都是“孤”“寡人”这样的尊号。

自秦始皇开始,朕才被定为皇帝专属,并由此流传两千多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秦始皇选择了“朕”作为自称?它又和“孤寡”有何区别呢?
一、“称孤道寡”的先秦如果您看过《封神演义》,那对于“寡人”这个词应该并不陌生,在此书及其衍生的影视作品中,大反派纣王就以“寡人”和“孤王”自称。
这是先秦时代君主的普遍自称,虽然秦朝之后便很少再用,但其也催生了一个成语“称孤道寡”,表示自立为王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孤寡”并不是什么褒义词,一般和老人连用,表示一些无人抚养,孤苦无依老人的惨淡状态,而在古代,与孤相关一般也都是说孤儿,丧父这种意味。

如此就产生出来一种疑问:既然“孤寡”寓意丧失,孤立,君王们为何还要以此为号呢?难道在先秦“孤寡”还有别的高大上含义?
事实上,“孤寡”的含义自先秦至今亘古未变,君王之所以选之为自称,恰恰就是追求这种孤家寡人的无依感,用现在时兴的话讲,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放我们现代人眼光看,这不纯纯咒自己孤独一生,妻离子散么,上古君王真的如此自虐?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轴再拉长一点,往上追溯,看看比起“孤寡”更早的一个君王称呼:“予一人”
“予一人”又称“余一人”,在《诗》《书》《礼记》等上古典籍中常见的君王自称,相比起“孤寡”的写意,“予一人”更加直白,就是我个人,我一个人的意思。

再通俗些说,它代表了君主的独一无二性,位置的不可替代且为一人所有,作为天下共主,万民之尊的独特性。
结合“孤寡“的含义理解,予一人”说明的是至高唯一性,而“孤寡”在此基础上,将君主的政治属性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君主位高权重,独一无二,所以其与他人天生就有一种隔离感。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君主必须是孤独的,君位必然是不可分享的,否则就会催生叛乱。
其次,君主的集权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天下为公,不能有私,这是中华民族对于一个君主基本素养的要求,既然把天下交给了你,你就不能为了一己私欲去为非作歹,否则就是昏君。

如何做到无私,那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那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君王必须孤独,才能避免私情,对万物无别有他,一视同仁。
当然,“孤寡”最初的含义如此,并不代表着君王们能够做到,在绝大多数时候,君主们只是将这称号当做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并不追求其真意,亲疏有别,因私断案也都是常有的事。
二、唯“朕”独尊“孤寡”作为君王自称的历史,大约有上千年了,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为何秦始皇要将它换掉呢?又为何要挑一个曾经谁都能用的“朕”字作为自称呢?
很大的原因就是,“孤王”“寡人”太多,导致的称号大贬值。

自周平王东迁,重立东周之后,周天子的权威就一落千丈,原本值钱的爵位更是给点好处就封赏,到后期基本都成了称号批发商,如赵魏韩三家分晋,周天子乖乖给他们封侯,承认他们的地位。
如此一来,称孤道寡的人大大增加,变成了大路货,称号的含金量就极具下降,显不出独特性来,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在。
在秦始皇这样一个极度崇尚独尊的人看来,让他称帝后再用“寡人”,就相当于自降身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是什么档次,跟你用一样的称号?”
那么秦始皇又为何使用“朕”来代替“孤寡”呢?
传世的典籍中并未记载原因,但我们可以从它的历史溯源,以及字形上窥见端倪。

“朕”字极其古老,在现今发掘的甲骨文上就有其文,但在先秦时期,它只是一个不太常见的人称代词,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朕皇考曰伯庸”,以朕自称。
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文化人用来表示高雅的称呼,就如同今天的文人,写文言文用“吾”“余”来自称一样,以提高文章的古韵。
再看“朕”字的小篆写法,字形上看,描绘了舟船边,两个人举着火把的场景。合理猜想,侍卫举火为船中之人照明,表达尊贵的意思。如果将这个尊贵之人视为君主,也无有不可。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秦国使用朕是有历史沿袭的,秦始皇的高奶奶,秦宣太后芈八子,就曾用“朕”自称,这种口语习惯可能也传承到秦始皇的身上。

因此,我们可以做合理猜测,“朕”这个自称是秦国王室的传统,从字形上说有尊贵之意,又不是常用代词,用起来不掉价还显得高雅,所以秦始皇就选取它作为了自身的尊号。
此外,“孤寡”所代表的那种孤独,萧索的意向,可能也为秦始皇不喜,他想要的那种子孙万世一系,唯我独尊,将视天下为私产,为一人所享受的欲望,恰恰与“孤寡”的本意格格不入。
如此理解,秦始皇以“朕”代替“孤寡”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当然,由于现有典籍并未言明秦始皇选取“朕”的原因,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料做出一些猜测,并不一定是其真实的本意,如果您有不同见解,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与朋友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