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以一条残废的腿爬上世界数学巅峰

四月故事會 2024-12-01 19:27:35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上刊载一篇评论文章,〈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文章轰动了当时的中国数学界。

苏家驹,武昌高师出身,一生献身科学教育,是有名的数学家,曾撰联自许:

终日作小事,把点线弧尽组方圆角;

平生无大志,愿作XYZ尽变ABC。

指名苏家驹错误的这篇文章,作者名叫华罗庚。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问系里同事,华罗庚是哪个学校的教授?

大家也不知道,结果一打听,原来是一家小商铺的店员。

熊庆来说,赶快把他请到清华来。华罗庚就到了清华。

熊庆来

华罗庚1910年生于江苏金坛一个贫寒家庭,父母都没有受过教育,他小时候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好,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包括数学在内。

读到初二时,班主任王维克发现华罗庚的数学作业本上涂得一塌糊涂,但是每一题他都给了好几种解题的方法。

这孩子极有数学天分,因此王维克特别在数学方面给他指导,华罗庚对数学也就更有兴趣。

提起王维克,也大有来头,他留学法国,师从玛丽.居里,是当时中国有名的教育家和翻译家。

王维克

华罗庚读完了初中,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就帮助父亲照顾自家的小杂货店。

但是他酷爱数学,不能到学校去学,就从老师那里借来一些数学书,在家自学。

一边做生意,站柜台,记账,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迷,顾客进了门他也忘记招呼,挨父亲责备。

傍晚店铺关门之后,他更是一头栽进数学里,那是他神游的世界。

有时睡到半夜,忽然想出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就翻身下床,挑亮灯,把解法记下来。

他努力勤勉,用五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也许是天妒英才,当华罗庚奋力向前的时候,1928年他染上伤寒病,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年,靠着新婚妻子的悉心照料,得以挽回生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他走路时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

但华罗庚十分积极乐观,誓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他还自嘲自己走路的方式是“圆与切线的运动”。

熊庆来把华罗庚请进清华数学系,因他没有学历,无法让他立即授课,就把他安置在数学系图书馆担任助理员,让他一面工作一面研究数学。

清华数学系原就网罗了一批名师,华罗庚如鱼得水,更努力埋头研究,又同时自学英文、法文、德文和日文,还在国外数学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

凭着这些研究成果,1933华罗庚被提升为助教,第二年又获聘为讲师,讲师就可以讲课。没有大学文凭却能站在讲台上,华罗庚为清华创造了一个先例。

1936年,华罗庚被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他求知如饥似渴,同时攻读七、八门课,并发表十多篇论文,又提出“华氏定理”,让困扰数学界多年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被彻底解决,自此华罗庚在国际数学界打响了名号。

在出发到剑桥进修之前,剑桥的导师哈代托人传话给华罗庚,表示知道他的实力,认为他只要愿意转读博士课程,两年内一定能拿到博士学位。

但华罗庚婉谢了,他觉得读博士只能研读指定的课程,他希望多学一些知识,“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求学位”,他乃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悠游于剑桥。

也正因如此,华罗庚的最高学历只是一张初中文凭。

此后的华罗庚,就像他所说的一样:“努力不计年,自强永不息,学习数学是一辈子的事。”

他在数学领域不断奋进,开拓了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和应用数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一百五十篇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被国外翻译出版,并列入二十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

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将华罗庚列为八十八位当代数学伟人之一。

英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也称他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足以成为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1937年“七七事变”,华罗庚心系硝烟烽火中的祖国,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与研究环境,毅然返国。

此时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已在昆明合组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即到昆明报到。

那时学校固然还没有教室,更没有师生宿舍,大家都各自向民间自行设法。华罗庚一家租到一个农家的二层牛棚,牛群住下层,华家住上层。

空气、温度、声音、蚊子和跳蚤都不用说了。就在那种“人不堪其忧”的环境里,华罗庚的研究热情仍丝毫未减,他写出二十多篇论文,并完成自己第一部数学著作《堆垒素数论》,其理论迄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虽然华罗庚已经成就傲人,但他仍然坚守本分,他认为“科学的根本是实”,所以“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他有几句著名的话: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

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

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1946年秋天,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此时他已是著名的大数学家,受大家尊敬,学校的待遇和生活环境都很好,他本可终老斯乡,但是他心系祖国,1950年决定带着妻儿回中国,在道经香港时,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他深情的呼唤:“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回到国内,华罗庚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等职务,全力推进中国数学的研究与发展,希望达到并超越国际水平。

1958年,华罗庚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后面他发现数学中“统筹法”和“优选法”可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于是不顾自己年老体衰,连续二十年,深入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到工厂、矿山和工地,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协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

在“统筹”和“优选”两法的推动下,使工农业生产都提高了效益。

所谓“优选法”就是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叫作“优选法”。

以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则叫作“统筹法”。这两项方法促进了当时中国经济的高效率发展。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在日本东京大学演讲,因急性心肌梗塞逝世,七十四岁。

大星殒落。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 2024-12-01 21:44

    华罗庚曾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劳一分才[点赞][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