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为官42年,62岁拜相,敢让皇子下跪硬扛和珅,81岁高寿而终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2-13 17:20:50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王杰,42年为官,一生坎坷,直到62岁才拜相,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传奇。他不仅敢让皇子下跪,还曾硬扛当时权势最大的和珅!

试想,在那个权力斗争如刀锋般尖锐的时代,能做到这一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更让人惊讶的是,

王杰竟然活到了81岁,享尽了天年。

按理说,这样的“硬汉”命运不该那么简单。他是怎么在如此复杂的政局中走到最后的呢?

一、寒门贵子,逆袭成状元

王杰祖籍山西太原,明末其五世祖迁至陕西韩城。

家族几代皆为农民,父亲王廷诏虽仕途不顺,但深知读书重要性,即便家境拮据,也坚持供子读书。

王廷诏自己未能完成学业,却熟读《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他不甘心在田园终老,立志要让子孙后代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后来,王廷诏做了浙江杭州府石门县主簿,虽只是从九品官,但他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

王廷诏共生有三子,长子王浚是乾隆十八年的武举人,次子王澈是贡生,三子王杰更是在乾隆二十六年成为状元。

王杰的科举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乾隆七年,王杰被补为韩城县生员;乾隆八年,他娶了一位监生的女儿程氏为妻;

乾隆九年,因资质优异被补为廪生。从乾隆十二年开始,王杰在关中书院读了五年书,乾隆十七年离开。次年,王杰被选为贡生。

这一年王杰 29 岁,在朝考中位列第三,被授予蓝田县教谕,可惜因父亲去世未能到任。

三年丧期满后,王杰到了陕甘总督尹继善的门下做起书记。

尹继善十分赏识王杰,经常让王杰代替自己写奏疏,二人情谊深厚。在尹继善被调回京城时,将王杰推荐给了巡抚陈宏谋。

但王杰心存大志,乾隆二十四年,他辞掉书记一职,参加陕西乡试,位列副榜;次年再次参加乡试,位列会试第一名(解元)。

有了解元的身份,王杰便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在殿试中,王杰本为探花,却因乾隆赏识其字迹与人品,被钦点为状元。

原来,乾隆看到王杰的卷子时,觉得字迹熟悉,想起尹继善的奏疏,询问后得知王杰曾在尹继善麾下做过书记。

王杰不仅文采、书法绝佳,人品更是极佳,乾隆赞不绝口。作为新科状元,王杰入朝拜见乾隆。

乾隆见王杰举止风雅,甚是喜欢,授予其翰林院编修一职。

由于王杰原先殿试成绩为第三,临时被钦点为状元,许多人不服气。

有一山东籍学士出题刁难,出了上联:泰岱三观,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

王杰对出下联:歧山一脉,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 此联工整且含帝王之道,自此众人对其敬重有加。

二、为官清正,仕途多历练

王杰入仕后,先后担任湖南乡试副考官、福建督学、詹事府少詹事等职位,乾隆有意历练他,让其在多个部门任职。

王杰在地方为官期间,充分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担任湖南乡试副考官时,他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出了众多有真才实学的学子,为国家储备了优秀的人才。

在福建督学任上,王杰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学子们严格要求的同时又给予悉心指导,使得福建的教育风气为之一新。

在詹事府少詹事的职位上,他兢兢业业,为皇室子弟的教育和培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六部侍郎,委以重任王杰先后在礼部、工部、刑部、吏部、督察院等部门担任要职,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清正的品质。

在礼部任职时,王杰致力于规范礼仪制度,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

他对各种礼仪活动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国家的规范和传统。

在工部,王杰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的规划和监督,确保各项工程质量过硬,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在刑部,他秉持公正执法的原则,对每一个案件都认真审查,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在吏部,王杰严格选拔官员,唯才是举,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在督察院,他更是铁面无私,敢于弹劾不法官员,维护了朝廷的清正廉洁。

王杰更是在朝中,硬杠和珅

三、硬扛和珅,不畏强权

乾隆晚年,和珅权势滔天,贪得无厌,成为朝廷一大毒瘤。

而王杰却清正廉洁,不依附和珅,坚守自己的原则,成为少数敢于硬扛和珅的朝臣。

王杰深知和珅的贪婪与专权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他以自己的刚正不阿,在浑浊的朝堂中独树一帜。

多次交锋,正气凛然和珅见王杰才华出众且深受乾隆赏识,便想拉拢他,然而王杰果断拒绝。

遭拒后和珅又想陷害他,但王杰做事谨慎,让和珅无从下手。两人在朝堂上多次争吵,王杰毫不畏惧。

有一次,和珅弄到一幅名画,想跟王杰一起欣赏,企图借此拉近关系。

但王杰一眼就看穿了和珅的意图,直接借画讽刺和珅贪财弄权:“现在贪污受贿的风气都这么严重了吗?

和珅碰了一鼻子灰,尴尬离去。

还有一次,和珅在议政后,拉着王杰的手示好,夸赞其手长得好,王杰霸气回怼:“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一句话怼得和珅面红耳赤下不来台。

和珅不甘心,四处寻找王杰的把柄。当他听说王杰家乡有 “三王府”“四王府” 的说法后,如获至宝,向乾隆报告说王杰逾制,以亲王自居,包藏祸心。

乾隆虽将信将疑,但还是派人调查王杰私生活。

王杰泰然自若,最终乾隆查明,这只是王家族内排名,并无逾制,而王杰私生活简朴清廉,也无贪腐。

一场危机因为王杰的处变不惊而被化解。

四、晚年高寿,功成身退

嘉庆四年,乾隆去世,嘉庆掌权。

此时,大贪官和珅的种种恶行早已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满。

王杰作为首席大臣参与审理和珅一案,凭借其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对国家的忠诚,为大清除一巨贪。

在审理过程中,王杰毫不留情地查明了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

清政府年税收银七千余万两,而和珅家产折银竟达八亿余两,相当于朝廷十余年税收的总和。

案毕,嘉庆帝责令和珅自杀,并抄没其家产。当时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王杰在这场反对和珅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十六岁时,王杰身体每况愈下,深感自己难以再承担繁重的朝廷事务,于是请求告老还乡。

嘉庆皇帝深知王杰的功绩和忠诚,虽心中不舍,但也体谅他的身体状况,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回乡后,王杰仍关心国家大事,每月给嘉庆写信汇报情况。

他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为嘉庆皇帝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王杰始终心系国家,展现出一位忠臣的高尚品质。

八十高寿,京城谢恩八十岁生日,嘉庆派人送礼物和匾额,以表达对这位老臣的敬重和祝福。

第二年,王杰进京谢恩,他带着对皇帝的感激之情来到京城。

谁知这竟成了最后的君臣之情。第二年正月,王杰在京城病逝,临终前还在惦记着朝廷的大事。

嘉庆帝闻讯痛哭,亲自为其写下祭文,赐谥号"文端"。这位从陕北走出的布衣状元,就这样完成了他传奇的一生。

五、结语

从韩城走出的布衣状元,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臣、什么是清官。

他的为官之路告诉我们:出身并不能决定人生的高度,关键在于如何选择。

面对权贵,他不卑不亢;面对皇子,他秉持师道;面对名利,他始终如一。

0 阅读:22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