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来晒课】石门中学2023年新教师汇报课

求学指南 2023-05-26 10:19:10

石门中学2023年

新教师汇报课

石门新力量

物理·宋仕磊

课程概况

宋仕磊老师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实验课《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课堂首先以缤纷多彩的世界导入,并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微小尺度的单色光的波长?接下来,宋老师用投屏软件投影拆分双缝干涉仪的过程,逐一讲解各元部件的作用、组装方法以及实验步骤。在学生分组实验环节,宋老师根据实验情况总结了常见问题,并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案。课堂环节包括新课讲授、投屏演示、学生实验以及拓展实验等,内容丰富紧凑,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跃,获得现场老师一致好评。

化学·李竟锋

课程概况

李竟锋老师展示了一节非常注重化学与生活和前沿科研联系的公开课。首先以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作为情境导入,接着从已知的配位键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活动,既让学生体会了研究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又使学生对配合物的性质认识更透彻。此外,李老师还介绍了配位化合物在生命体中、医药中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投身科研的浓厚兴趣。精彩的授课展示,清晰的任务设计,赢得了现场老师的一致好评。

心理·黄家琳

课程概况

黄家琳老师上了一节名为《自我关怀有能量》的心理课,课程首先以热身活动“听歌识曲”作为导入,并引导学生思考“陪伴自己一生最长时间的人是谁?”。接着从情景故事入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讨并了解自我关怀的行动指南。随后,黄老师带领学生学以致用,在感受层面进行正念练习,并引导学生通过书写蓄能行动、制作自己的治愈能量瓶,学会在行动层面好好关爱自己。该节课通过活动体验、情境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物理·曾劲松

课程概况

曾劲松老师的物理课《机械能守恒定律》,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课堂中曾老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学生探究的学习活动,同时将我校先进的教学媒体和视频分析软件tracker结合在一起为课程服务也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课堂设问环节环环相扣,实验现象明显,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化学·覃路珠

课程概况

覃路珠老师开展了题为《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公开课。这节课以水果电池的演示实验进行情景导入,诊断并发展学生从能量视角看化学问题的变化观念。通过锌铜原电池及其形成条件的实验探究过程,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深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此外,学生设计并制作水果电池以及简易电池,体会化学知识的创造性,以实际知识为载体,深化知识体系以及学科思维。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新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物理·丁丽萍

课程概况

物理科组丁丽萍老师上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丁老师采用了视频引入、导学案辅助、图片展示、讨论探究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牢牢掌握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英语·梁智堂

课程概况

梁智堂老师以国粹京剧为切入口,尝试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课堂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京剧的现代活力,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京剧”?接着,以CGTN的综艺节目《京剧练习生》为背景,让学生跟随主角Nadim通过听力训练学习京剧相关知识;沿用《京剧练习生》的背景,进行角色互换,以导师的身份向Nadim讲述京剧。学生还利用提前准备的材料进行京剧脸谱的设计,并结合设计理念,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构思自己的故事。

地理·叶秀玲

课程概况

叶秀玲老师的公开课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以广佛同城为例,了解不同时间尺度广佛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后对广佛地铁进行线路规划,从而总结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结合广佛地铁开通后沿线区域发展的视频、图文资料,探讨归纳出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最后迁移拓展至大空间尺度的全国脱贫中交通建设的先行作用。从区域尺度到全国尺度,让学生深入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从事实性知识到理论性知识的升华。

化学·冯海欣

课程概况

冯海欣老师开展了题为《乙醇——酒中化学》的公开课,从“识酒”-“析酒”-“探酒”-“用酒”四个环节展开。从九江双蒸酒等材料进行情景导入认识乙醇,紧接着通过分子式推理乙醇的结构,预测提出乙醇化学性质、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初步构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模型;形成乙醇与钠、催化氧化等反应模型,从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视角认识乙醇相关化学反应。最后通过辩证认识乙醇的用途,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相连,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生物·韩裕桦

课程概况

韩裕桦老师以高空抛物的新闻作为导入引出主题。以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为大方向,通过7个连续的设问带领学生从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到立体的建构DNA的双螺旋结构,其间穿插科学家发现DNA结构的相关科学史作为证据进行证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在老师的引领下构建出本小组完善的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行展示。本节课以高空抛物具体情境为导入,用问题串驱动,用具体的DNA模型配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建构,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目的。

物理·张丽青

课程概况

张丽青老师从吹泡泡游戏以及日常生活现象引入表面张力课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表面张力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学科实验活动与生活应用活动融合交叉。学科活动主要有硬币滴水实验和液膜实验。生活应用活动主要有判定水滴和气泡的形状。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表面张力的欲望。通过课堂小游戏,引导学生推理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表面张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物理思维和关键能力。

物理·黄雯静

课程概况

黄雯静老师通过让学生演绎情景剧,把枯燥的物理学史以生动的情景重现。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追寻牛顿等科学家的足迹,通过将“复杂的椭圆运动”转化,建立起“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学生亲自经历“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影响因素”的推导,培养学生构建模型、数学方法运动的能力。黄老师还引导学生建立起“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观念,培养“提出猜想”——“逻辑推理”——“数学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渗透了科学的责任与追求真理的态度。

政治·向景

课程概况

向景老师上的《法治政府》这节课生动有趣、逻辑清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首先以同学们熟悉的地摊经济为例,让学生列举其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从而引出法治政府的内涵;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模拟不同政府部门来归纳出规范和促进地摊经济所采取的措施,从而让学生更能理解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要求和具体措施;随后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课堂氛围不仅生动有趣,学生也在自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法治政府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

英语·丁莹

课程概况

丁莹老师上的《“White Bikes” on the Road》这节课依托文本中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车”的发展经验与影响,探究佛山共享自行车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丁莹老师将自身留学体验中对欧洲地区“共享”理念和践行的了解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提高绿色生活意识。板书设计中,Go Green体现了环保单元主题,车轮内是学生归纳的荷兰共享单车成功因素,这6要素就如轮子般提供动力。文章末尾谈及中国共享单车未来发展决定于“你”,而红色“U”(you)形车把手,代表着掌握环保理念前进方向的每一个人。

0 阅读:17
求学指南

求学指南

分享学校资讯,助力学生了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