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王姨连续几天给我发消息:“松儿,回来的票买了没?
屋子我已经给你打扫干净了。”“松儿,你几点到?
提前告诉我,我让张帆去车站接你。”“松儿,你老婆还跟着你一块回来不?”
面对这些关怀的信息,我心头一暖,不禁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留下的那5千块钱和王姨后来给我的5万块。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
孩提记忆:王姨的无条件关爱我叫王建,今年30岁。
8岁那年,我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欠下了很多债务。
母亲一天打三份工,根本无暇照顾我。
一次放学,我忘记带钥匙,只能在寒冷的楼道里徘徊。
王姨听到动静,开门后把冻得瑟瑟发抖的我拉进她家,好心地问:“饿了吧?家里只有方便面,不嫌弃吧?”
饿得不行的我连连点头。
一碗热面下肚,身子和心一起暖了。
那之后,王姨经常邀我去她家吃饭,给了我很多母亲无法给予的关爱。
那年我17岁,妈妈因为过度劳累和饮食无规律得了胃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她为了省钱给我上学,坚持在家保守治疗。
母亲临终前把我托付给舅舅,但舅妈却不愿意,认为养我的成本太高,两人因此吵得不可开交。
王姨闻声来我家,劝走了他们,把失望和悲伤的我带回了她家。
妈妈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问我是否愿意以后由王姨照顾,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只是因为喜欢王姨而点了头。
大学时期:王姨的默默支持高中和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王姨带我去她家,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还买了蛋糕为我庆祝。
在她的悉心照顾和支持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临上大学那天,王姨给我准备了不少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新衣服、毛巾和袜子,她甚至坚持质量最好,细心至极。
大学四年,我坚持打工自食其力,但每年过年回去,王姨都会热情地让我吃年夜饭,还给我压岁钱。
毕业后的恩情:感恩王姨的陪伴与帮助毕业后找到工作,我多次给王姨钱,但她从不肯收。
于是我买了家电送到她家。
从电冰箱到洗衣机,她逢人就说:“松儿,比我儿子张帆孝顺多了。”
婚前,我带老婆回家,王姨早早准备了一桌好菜,像婆婆一样关心儿媳妇临走时还塞了个大红包。
后来买房手头紧,王姨爽快地转了5万块钱,说是我妈留给我的。
我提醒她那时留下的只有5千,可她坚持说是5万。
这些年的点点滴滴,让我清楚地知道,王姨给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无尽的母爱。
每年我都会回去探望,她成了我心里最牵挂的人。
结尾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感恩和珍惜。
世界上,不只有血缘关系才能称之为亲人,爱与关怀足以让陌生人成为最亲近的家人。
王姨的付出,使我懂得了“爱”的力量。
就像那5千变成了5万一样,爱有时是无法衡量的,它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绝望中找到温暖。
希望大家也能在生活中,多一些感恩,多一些互助,让这种温暖传递下去。
愿每个人都能被爱包围,同时也成为别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