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大妈,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是最后一碗。"我重重地把筷子拍在案板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怒气。
我叫沈长青,1968年生在陕西关中平原的一个叫杨家坡的小村子。1993年春天,我从空降兵部队退伍回到西安,靠着复员费买了辆二手三轮车,支起了一个简陋的凉皮摊。
那时候的西安,大街小巷都飘着凉皮的香。我这个摊位在西安交大后门,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和面、擀皮,为的就是赶上学生上早课的时间。退伍军人吃苦耐劳的性子,让我这个摊位很快有了些口碑。

"小伙子,你这凉皮看着就够劲儿。"那是正月里一个飘着小雪的早晨,一位穿着灰色老棉袄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走到我摊前。她的眼神充满渴望,却又带着几分犹豫。
"来,大妈,尝尝我这地道的关中口味。"我麻利地给她拌了一碗,放了足足的辣子和醋。
"我...我今天没带钱。"老太太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蝇。
"没事儿,大妈,这碗我请了。看您这样子,肯定还没吃早饭呢。"我笑着递过筷子。能在部队当五年特种兵,就是靠这双能看人的眼睛。这位老人家,一看就不是那种故意占便宜的主。
从那天起,这位老太太几乎天天来。有时候是清早,有时候是午后,但总是独自一人,总是说没带钱。起初我也没太在意,可日子一长,街坊邻居开始背后议论。
"沈师傅,你这是干啥呢?那老太太都吃你半年白食了。"隔壁卖包子的老王忍不住劝我。
"就是啊,这年头傻子都没你这么实在的。"理发店的小张也跟着说。
我心里也烦躁,可每次看到老太太那期待的眼神,就狠不下心来拒绝。直到那天,我实在忍不住了。

"大妈,您也吃了大半年了,我这小本生意,真的亏不起啊。"我终于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
老太太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小伙子,你是空降兵部队出来的吧?"
我一惊:"您怎么知道?"
"看你这身板,还有煮凉皮时那俐落劲儿,一看就是当过兵的。"老太太笑了笑,"你知道吗,我儿子也是空降兵,1985年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牺牲了。"
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空降兵部队1985年的那场意外,是我们必须铭记的历史。
"您是...您是张队的母亲?"我声音颤抖着问道。张队,全名张国强,是当年牺牲的英雄之一,为了救战友,他在空中果断选择了改变落点。
老太太点点头,眼泪无声地流下来:"我就想看看,我儿子当年生活的地方,看看现在的空降兵战士都过得怎么样。"
我的眼眶瞬间红了。这半年来,我竟然一直在嫌弃一位英雄的母亲。
"大妈,您别走,我这就给您做一碗您儿子最爱吃的辣子凉皮。"我赶紧擀面,手却怎么都稳不住。
消息很快传到了部队。第二天,我的小摊前站着一位穿着军装的首长。
"沈长青同志,我是西安军区副政委李德山。张战士的事迹,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这半年来,老人家一直在考验你们这些退伍军人。"首长严肃地说,"你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军人本色。"
原来,这是部队专门安排的一次考验,为的是了解退伍军人在社会上的表现。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张队的母亲,也是部队离退休干部,一直默默关注着我们这些退伍军人的生活。
在部队的支持下,我开了第一家"英雄凉皮"连锁店。开业那天,张妈妈亲自来为我剪彩。看着她欣慰的笑容,我忽然明白,这半年的考验,不只是对我军人品格的检验,更是对我们这些退伍军人能否传承好军队优良传统的考验。

"小沈啊,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选择用吃白食的方式来考验你吗?"张妈妈说,"因为钱是最能试出一个人本性的东西。我儿子生前常说,军人的担当,不光是战场上的英勇,更要体现在平凡的日子里。"
如今,"英雄凉皮"已经开遍西安城。每一家店的墙上,都挂着张队的照片。我还在最显眼的位置写着:"军人的品格,不因退伍而改变。"
2023年春节前,已经80岁高龄的张妈妈又来到我的店里。看着满屋子吃凉皮的食客,她欣慰地说:"小沈啊,你没有辜负军人的称号,更没有辜负我儿子的期望。"
我站得笔直,像当年在部队一样,向她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张队就站在母亲身边,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退伍不褪色,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传承,一份责任。从一碗凉皮开始,我重新找到了军人的担当。
那些天天来"吃白食"的日子,成了我人生最宝贵的一课。它教会我,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那就是一个军人的品格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