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辈子最魔幻的操作就是,刘备死后非要折腾五次北伐。网友调侃说;诸葛亮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其实就蜀汉那点家底,谁看了都得摇头,巴掌大的益州,人口不到曹魏五分之一,他硬是带着几万人今天打陇西,明天攻关中,活生生把蜀汉折腾成穷鬼敢死队。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兴复汉室,这话也就骗骗小学生还可以。咱今天掰开揉碎了说,诸葛亮这么玩命的北伐,背后全是扎心的政治算盘。
第一层:蜀汉政权合法性的遮羞布
刘备称帝的借口是延续汉室,但天下人都知道曹魏才是正统。诸葛亮要是承认这点,蜀汉立刻变成非法政权。所以他必须得高举北伐大旗,哪怕是打不赢,也得让天下人知道刘家人还没死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先把南中叛乱压下去,再把李严这些刺头收拾服帖,等内部勉强稳住了,立马出门打仗。说白了,北伐就是他给蜀汉政权买的;包月热搜。
第二层:益州地头蛇的紧箍咒
刘备集团在益州本身就是个外来户,本地士族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恨不得把他们踹回荆州。诸葛亮要是天天在成都搞内政,迟早要被地头蛇们架空。但只要北伐的旗子一竖,所有矛盾立刻转移;粮食不够,为了大汉,我们忍忍!徭役太重,为了大汉,我们扛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严,这老哥作为东州派代表,整天和诸葛亮唱反调。结果诸葛亮一句;北伐需要后方稳定,直接把他兵权撸了,发配去运粮草。后来又找个借口,说李严因为运粮延误被贬为平民,到死都没翻过身。
第三层:诸葛亮的自证清白
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的那句;君可自取,听着倒是像托付,实则是把诸葛亮架在火上烤。他必须要用北伐证明自己没二心;仗打得越狠,人累得越惨,就越能洗刷权臣的嫌疑。《出师表》里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就是最好的诠释。诸葛亮到死还在五丈原上安排撤军,最后一口热饭都没吃上,你说他图啥?可能就是怕死后被人说;你看,他果然想篡位。
第四层:蜀汉经济的饮鸩止渴
益州再富,也经不起诸葛亮的五年一折腾。诸葛亮搞的战时经济,就是个无底洞:百姓赋税翻倍,男丁全去运粮,连女人都得下地干活。后来邓艾灭蜀时,发现成都府库里还有金银珠宝,老百姓却穷得啃树皮,钱全砸进北伐这个碎钞机了。更讽刺的是,诸葛亮最大的战果居然是第一次北伐差点拿下长安,结果马谡把街亭给弄丢了。后来几次北伐更像是赌徒输红眼后的加注,越输越要赌,最后把蜀汉国库赌了个精光。
第五层:给东吴看的苦肉计
孙权看着诸葛亮北伐就像看真人秀;你打你的,我吃我的瓜。228年石亭之战,东吴把曹魏主力引到淮南,诸葛亮立马跟着北伐捡漏。两家说好了孙刘联盟,其实都在互相算计。诸葛亮心里清楚,东吴巴不得蜀汉和曹魏同归于尽。后来费祎去东吴出差,孙权喝大了说:你们丞相这么折腾,累不累啊?这话听着像关心,实则是嘲讽;你蜀汉越惨,我东吴越安全。
最后的体面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刘禅直接躺平投降,谯周还写了篇《仇国论》说;早该投了。回头看看诸葛亮五次北伐,简直像个黑色幽默,他拼死维护的汉室正统,接班人却跪得比谁都快。所以问题来了:如果诸葛亮知道蜀汉这个结局,还会不会北伐?评论区肯定要吵翻天——有人说会他是千古忠臣,也有人会说他是政治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