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举牌游戏”,竟成未成年人的情色陷阱!

晖志看历史故事 2025-04-05 16:06:43

“我只是点进去看看牌子上写了什么,结果看到了让我彻夜难眠的内容。”

如果你以为网络“举牌”只是种 harmless 的互动形式,那么你可能低估了它被黑产操控后的可怕程度。

近日,央视的一次深度调查将一个盘踞在社交平台上的“色情举牌”黑链彻底撕开——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目标,正是我们最该保护的群体——未成年人!

从互动小游戏,到“情色买卖”的暗网通道

“举牌”原本只是网友间的一种有趣互动,常用于表白、祝福、打气等场景。

但在某些人眼里,这块本应写着温暖文字的纸牌,却变成了引流、引色、引利的工具。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平台上的所谓“举牌视频”,早已变了味——

举牌者身着暴露,手中的牌上写着暗示性语言;评论区暗语满天飞:“原图多少?”“有没有定制?”视频背后则是有组织的非法色情交易链条:举牌者 → 代理 → 买家 → 转卖商。

“视频30,高清80,定制150。”你可能无法相信,这些价格明码标价地印在未成年孩子眼前,就像卖奶茶一样轻松。

更让人愤怒的是——孩子,正在一步步被拖进泥潭

根据央视披露的信息,一些孩子本只是出于好奇,在平台上点开了这些视频。

没想到打开的是潘多拉魔盒。

最初他们是观众,渐渐变成买家,最终,有的甚至开始尝试“自己拍、自己卖”。

为了几块钱、几十块零花钱,未成年人开始“学习”如何拍摄、如何构图、如何引流……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牟利的工具。

有个案例让人唏嘘不已:

14岁的琪琪,在群里被代理怂恿“只要露脸举牌就能赚钱”,没想到几张图片被不断转卖、二次加工,最终传播到她同校男生的手机中。她整整一个月没敢上学。

这不是特例,这是冰山一角。

社交平台和“算法推荐”,成了推手?

为什么“色情举牌”能迅速传播?除了拍摄者和代理,更关键的是——平台算法的纵容。

央视调查发现,多个主流社交平台存在以下问题:

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切换模式不过是换个界面,功能限制几乎为零;年龄认证轻松绕过:只需更改出生年份,即可解锁“成人内容”;算法助纣为虐:你看了一次擦边内容,系统就疯狂推送更多相似视频;举牌内容容易上热门:低成本、易传播、高互动,简直是算法最爱的“内容模板”。

试问一句,这样的平台环境,孩子该如何自保?

他们本就分辨能力弱,却被算法一步步推入深渊。

而平台,却假装看不见,只因这些“举牌账号”能带来真实的流量和收益。

央视出手,全网震动,但这只是第一步

这一次,央视没有手软,多个社交平台被点名批评,大批涉黄举牌账号连夜被封,部分代理人员已被警方刑拘。

有网友拍手称快:“总算有人动真格了!”

但我们必须清醒:这只是一个开始。

平台在接受批评后是否真的整改?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是否真正升级?色情内容是否会换种方式卷土重来?

过去我们见过太多“一曝光就整改,风头过后又复燃”的戏码。

这一次,我们不能让它重演!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守护者

不要说“这跟我没关系”。

你是家长、老师、网友,甚至只是个路人,你的行动,都能保护一个孩子不被玷污。

这些事你能立刻做到:

✅ 家长多看孩子的浏览记录,不要只看成绩;✅ 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什么是诱惑,什么是陷阱;✅ 举报涉黄内容,不做沉默的大人;✅ 向平台施压,真正落实“青少年模式”;✅ 支持央视和警方持续出击,形成震慑力;

一句话:别让算法教孩子长大!

网络不是毒药,但我们得守好药柜的钥匙

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它改变了世界、拉近了距离、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视野。

但如果监管缺位、责任失守,它就能变成一把刀——悄无声息地刺穿一个孩子的童年。

色情举牌不过是互联网黑灰产的冰山一角。今天曝光了它,明天还可能是“打赏交友骗局”“虚假援助项目”“未成年人刷单陷阱”。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些灰暗角落被点亮之前,就守在孩子们身边。

因为我们不该,也不能,等到悲剧发生,才学会愤怒。

“你看到,就是参与”——别让孩子一个人面对肮脏世界

如果你刷到了这篇文章,请不要只是看完。

请你:

点一个赞,证明你在意;转发一次,唤醒更多人;告诉你身边的人,“色情举牌”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对孩子的一场围猎。

这个社会太复杂,孩子太容易受伤。我们不能再假装看不见。

这次,央视帮我们看见了真相。下一步,需要我们一起出手。

0 阅读:0
晖志看历史故事

晖志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