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今天聊聊一件新鲜事儿,一件让军迷们议论纷纷,甚至有些挠头的事儿——俄军的2S38型57毫米自行高射炮。这玩意儿,一出场就自带争议光环,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直摇头。为啥?咱慢慢唠。
说起来,各国军队发展自行高射炮,那都是为了对付低空飞行的强击机和那些讨厌的武装直升机。这就像苍蝇一样,烦人得很,你得有一套有效的手段才能对付它们。 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对地面部队的威胁那是相当大。所以,各国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提高防空能力。你想想,从25毫米到35毫米,各种口径的自行高射炮层出不穷,那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跟咱们这手机更新换代似的,那是相当快。咱们中国,就更是厉害了,从95式到09式,再到625系列,那技术进步,那是肉眼可见的。苏联老大哥那会儿,也搞过不少自行高射炮,比如ZSU-57-2、ZSU-23-4,还有那名气响当当的2K22“通古斯卡”。这些装备,虽然年代久远,但它们在各自的时代,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这俄军的2S38,它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别人家的自行高射炮,口径大多是23毫米、30毫米,再不济也就是35毫米,它倒好,直接用了57毫米口径的2A90型机关炮。这一下子,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秘密就在它的底盘上。它用的是BMP-3步兵战车的底盘。这底盘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是空间有限得很!你想啊,这么大的炮,装在这么小的底盘上,弹药能装多少?答案是:仅仅148发!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你想象一下,面对一群蜂拥而至的无人机或巡飞弹,这148发能坚持多久?更要命的是,这57毫米机关炮射速还不高,这要是再碰上个密集的火力网,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2S38居然没有搜索雷达!你要知道,在现代化战场上,“看得见”才能“打得准”。没有搜索雷达,它就只能依靠光电探测和瞄准系统。这在视野开阔的地方还好说,可要是碰上树木茂盛的地区,或者烟雾弥漫的战场,那就等于瞎子摸象,根本就找不到目标。你再看看人家,比如咱们中国的PGL-12式自行高射炮,那可是配备了搜索探测雷达,探测和打击一体化,效率那是杠杠的。
那么,这2S38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难道是俄罗斯人脑子进水了?当然不是。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俄罗斯人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一个无奈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另类的出路。
想想看,57毫米机关炮的射程和威力,那可是杠杠的。虽然备弹量少,射速慢,但架不住威力大啊!说不定,俄罗斯人压根就没打算把它仅仅用作防空武器。在巷战或者城市争夺战中,这玩意儿可以兼顾防空和火力支援两个任务。你想想,在狭窄的街道上,这57毫米机关炮的威力,那可是相当恐怖的。它可以轻松摧毁敌人的轻型装甲车辆和工事,也能有效压制敌人的火力点。这对于在城市作战中,缺乏足够火力支援的俄军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补充。
说到底,2S38型高射炮的设计,也反映了俄罗斯陆军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能用就行。他们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现有的装备,设计出一些“凑合但有用”的武器装备。这或许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却是他们目前能够做到的。他们可能缺乏资源,缺乏技术,但他们依然需要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2S38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俄罗斯军工的现状,也照出了他们面对的挑战。 未来,俄罗斯的军队建设会如何发展?这还需要时间来解答。
朋友们,关于这2S38,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是无奈之举,还是另类出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
风暴海燕
炮塔左前那块板状物,显然就是放倒的雷达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