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需要新故事

财经早餐 2025-03-28 07:11:02

资本市场向来看好那些具备新故事的企业。从阿里全面“押注”AI大模型,到小米一辆接着一辆的高性能新车发布。先不管这些“新”业务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即刻现金流,但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往往令舆论为之振奋,也还会让芸芸众生充满了想象空间。

最近媒体又在热议“中国科技企业七巨头”,希望和美国的所谓“Magnificent 7 stocks”,也就是股价涨幅占主导性地位的苹果、微软、亚马逊、Alphabet(谷歌)、Meta、英伟达以及特斯拉,进行对标。

然而,纵览各个券商研究机构所提出的中国科技七巨头名单,快手似乎都没有入选。

春节后陡然崛起的“杭州六小龙”以及各地“小龙”们的热度也完全盖过了快手的媒体声量。

无形之中,快手似乎成为了学生时代班级里那批“学习成绩中等,最容易被班主任忽视的学生”。

然而就在前几年,快手还是短视频社交媒体行业的“抖音劲敌”,直播电商领域的“先行者”。

稳健经营的思路

有人将当前快手成不了明星企业归咎于其去年直播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5%,去年第四季度平均日活用户环比第三季度减少了六百多万,以及去年海外营收近47亿元相比1222亿元的国内收入过于不显著。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看,虽然快手去年直播业务收入下降,但广告收入同比增加大约20%。虽然快手去年第四季度平均日活相比三季度减少,但全年的数据同比增加了5%。虽然去年海外营收占比较低,但海外经营利润同比减亏66.5%。

只能说上述这些财务项的表现是有来有回,喜忧参半。虽然比较符合投研机构的预期,但却并不能解释当下快手为何成不了明星企业。

其实,从2023年开始年度盈利的快手在去年是非常卖力在发展的。

财报显示,去年快手全年营收达1269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72.5%至177亿元。作为对比,当前市值约1.2万亿元,充满了话题性的小米集团去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也才”272亿元。然而,截至发稿,快手的总市值为2268亿元,刚刚超过小米的一个零头。

此外,互联网行业“老大哥”百度集团去年的净利润大约238亿元,同比增速为17%,虽然远不及快手的增速,然而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却已经是国内AI领域的一极,往往被拿来和DeepSeek的大模型对标,引发舆论热议。

从电商业务规模看,去年快手的总GMV大约1.4万亿元,虽然和直接竞争对手抖音电商全年约3.5万亿元的GMV还有很大差距,但已经跻身“万字头俱乐部”,和阿里、拼多多、抖音电商以及京东处于“可以比较比较”的地位,即便当前还远不及前面这四家。

从经营效率上讲,去年快手的毛利率达到54.6%,比2023年提高四个百分点。同时去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额为29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4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27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定期存款合计约242亿元,再加上所持有的非流动资产理财产品和流动资产理财产品合计大约483亿元,公司手头的资金真的比较雄厚。相对来说,去年底公司账面上的借款为111亿元,风险可控。

综上可见,公司整体经营属于稳健,现金流较充沛,尤其是手头掌握的资金非常充裕。这些都可归功于企业管理层的稳健经营方略。

回到本文最初的老话题,在稳健经营之上,快手现在最需要的还是新故事。

可灵AI能否担起重任?

今年以来,在深度求索大模型的冲击和引领下,由革命性的以较低成本产生较高性能大语言模型的创新,以及开源的模式,正在引发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剧变。

中国互联网企业以往屡试不爽的策略是,跟随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和商业变现模式,复刻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以获取最大流量和以此产生的最大效益为优先考虑。一旦市占率成为龙头,就通过资本杠杆进行并购,以确保企业在新兴赛道保持领先,并利用基数优势压制中小竞争者。

这种范式虽然有效,但也有非常典型的误区。

首先是在技术上,很多互联网企业选择的是跟随——先复刻,再调整创新,利用对国内用户习惯的深度理解和国内互联网环境,后发制人将美国最顶尖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转化成自己的成熟产品。

然而,在AI时代,美国头部科技玩家这次的战略选择却并不一定成功。杭州“小”企业深度求索不走美国众多大型科技企业重金投资数据中心,注重模型之大的老路,而是坚持的"小模型+大数据"路径,通过采用MoE架构、多头潜在注意力(MLA)等技术,显著降低了算力需求,将单次推理成本降低到极致。

这种颠覆性的硬科技创新无疑来自深度求索多年来死磕科技,不追快速变现,不“无脑”追美国头部同行脚步的战略选择。

在商业模式上,传统互联网企业追求的首先一定是流量。当用户数达到行业顶尖后,要么砸钱继续不惜一切代价抢占更多份额,将竞争对手道路堵死,要么就开始收费变现,“变现”流量。

然而这在AI时代可能也行不通了。

试想一下,在2025年1月以前,有多少人知道深度求索呢?有多少企业调用过其开源模型进行开发呢?然而春节假期开始后的几周内,深度求索已经占据了AI用户流量的制高点。这除了是因为前文提到的颠覆性科技的优势,还在于开源的商业模式。

开源模型的崛起,完全改变了大模型目前的商业模式,DeepSeek-R1在性能上完全不逊于现在的一线大模型,但由于其先进的低成本技术底座,在成本上却远低于行业水平。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终局之战,在能否“另辟蹊径”(如MoE架构)掌握最尖端的AI产品,以及能否通过开创性的范式变化(如开源)赢得市场先机。

作为一家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内容社区和兼顾巨额电商业务的社交平台,快手的“下一个故事”必然也应是AI。

从公司高层最新的言论中不难发现,快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AI的重要性,也深知随着大模型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不断迭代和突破,AI正在重新定义和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视频内容创作、用户体验以及商业新生态。

而帮助公司做到以上这些愿景的产品便是公司去年“抢跑商业化”发布的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以文生视频。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宣布可灵推出1.6版本,并正式上线了可灵AI的独立APP。

据悉,该版本对运动、时序类动作、运镜等文字描述响应更好,在风格保持、画面色彩、光影效果和细节表现等画面质量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在去年第四季,可灵AI日消耗AIGC营销素材超3000万元,上线八个月的总收入达到1亿元。

这个模型对快手短视频内容制作的赋能不能被忽视。据开源证券研报,可灵AI助力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以上,也可通过提高推荐效率、AI虚拟人直播等方式为广告收入贡献增量。此外,快手还能借助大模型对短视频、直播、评论以及用户兴趣的理解,提升用户时长和活跃度。

同时,快手也没有固步自封AI产品,2025年3月快手平台搜索正式接入Deepseek R1,并持续优化搜索体验。

快手专注于视频生成AI大模型其实是比较讨巧的战略,符合“另辟蹊径”的思路,而利用AI赋能视频制作和用户体验的思路也属于一种“范式革命”。看起来路子是对的。

然而,可灵AI能否成为公司下一个新故事,从而让快手重回舞台中央,跻身中国科技巨头行列,还得看公司AI产品实力和商业模式能否真正打动用户,现在一切还是未知数。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 阅读:4
财经早餐

财经早餐

美好的一天,从财经早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