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边境对峙持续至今,印度一边展开谈判,另一边却在不停地“耀武扬威”。
最近,印度频频试射导弹,然而尴尬的是,印度试射国产“无畏”巡航导弹之时,总共400公里的射程,直接打偏了200公里。
更令印度尴尬的是,这次巡航导弹打偏,正是在用国产发动机取代俄罗斯发动机之后。
今年以来,为实现军备自给,莫迪启动了“自力更生”计划,然而印度本土造却频出意外,又是榴弹炮炸膛,又是本土造直升机被海军拒绝。
相比之下,印度在导弹制造上则较为“光鲜”,在印度测试高超音速飞行器之后,印度防长颇为得意地表示,这是印度“自给自足”的里程碑。但现在看来,印度拿得出手的国产导弹,背后就有猫腻。
实际上,印度国产导弹一直存在俄罗斯、以色列、法国等国的技术支持,但即便如此,印度的“无畏”巡航导弹依然存在缺陷。
不说发动机问题,精确制导就是印度难以攻克的难题,巡航导弹要想像电影情节那般“钻窗户”,关键在于地形匹配技术。然而,印度无论卫星体系还是计算机技术均无法满足需求,不得已之下,只能使用美国的地图。
印度国产军工的水分,致使印度面临两难之境:究竟是继续“买”还是继续“造”。
印度屡次挑衅,边境紧张局势日益加剧,面对新的对手,以印度国产军备水平,实在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如果不改变对外挑衅路线,印度只能继续加大对外军购力度。
如此一来,印度的国防支出基本花在武器进口上,哪来多余的资金去支持国产呢?缺少经费的印度军工产品质量只能持续恶化,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印度想要“万国造”的国防体系,依然是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