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勒流薪火传承|吴少隆:书坛“社牛”,潜心书画传承

西顺德 2024-12-17 18:16:37

在伦教678三圣堂内,城网君见到勒流书法协会副会长吴少隆,一身笔挺的西装,一头梳得齐整的黑发,坐在满满书香之气的房间里却意外和谐。

谈起书法,吴少隆就忘乎所以,一聊可以聊上几个小时。他笑称,“碰到书法,自己就变成了‘社牛’。”

“对于书法的热爱让我忘却了所有。”作为勒流“书二代”,吴少隆对翰墨勒流有着浓厚的感情,也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推动翰墨勒流发展,“希望能书写属于我们新一代的翰墨勒流荣光。”

醉心书画,这名“书二代”自小四处拜师学艺

吴少隆的父亲吴范夫是勒流书法研究会创会人之一,在“翰墨勒流”品牌建设上颇有建树。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书二代”,但是吴少隆爱上书画并不是受父亲的影响,而是始于自学。

“从小就爱写写画画,四处借阅小人书临摹。”吴少隆说道,“由于家里穷,自小与妈妈住学校宿舍,直到初中时才与爸爸住一起。那时我并不知道父亲在书画方面的成就,父亲也并不知道我酷爱书画。”

初中时,吴少隆一家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他的书画水平在父亲的指导下也进步飞快。“父亲看到我对书画的热情,为我推荐了不少书籍,也跟着他认识了不少书画前辈,比如伍嘉陵、陈坚樵、张锦池等,并跟他们成了忘年交。”

少年时的吴少隆带着对书画的一腔热忱,经常参与顺德区各类书画比赛,并频频取得佳绩。15岁吴少隆就成为勒流书法研究会会员,是较早的一批会员之一。

对书画的学习和钻研,吴少隆不满足于此。他学习书画的足迹随着年岁的增长越走越远,活动的半径也越来越大。“年纪小时背着自己的作品,独自从勒流徒步两个多小时到大良求教佘曼陶、李良晖老师,初二开始自行前往广州拜师,高中时自己坐着绿皮车前往北京拜师。”

近四十年过去,吴少隆对去北京拜师的情景依然记忆深刻。“那时候火车还是绿皮车,坐了三天两夜才到达北京。一个人在火车上,怀里揣着钱晚上都不敢睡觉。到了北京坐公交也是一路晕车,四处问路才找到国家一级美术师林锴老师工作的北京人民出版社。”

吴少隆书画作品

林锴老师指导吴少隆书画6年,并为他介绍不少附近的书画老师。此后,吴少隆学习的脚步并没有停止。1988年,在林锴老师的推荐下,吴少隆参加天津美院教授贾宝珉艺术班培训。1990年,吴少隆在上海美术学院随钱行健老师学习;2015年至2018年,吴少隆参加广东书法院书法高研班,并评为优秀学员。

为了书画,日常生活中“社恐”的吴少隆成为了一个“社牛”。只要在各类杂志和书籍上看到写得好的字或者画得好的画,吴少隆都会想方设法找到联系方式,并找机会线下拜师和交流。

现如今吴少隆书画南北糅合,别具一格。吴少隆作品曾获迎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加拿大枫叶奖书画大赛佳作奖、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佳作奖、全国首届经典诗词书画大赛特等奖等多种荣誉。

吴少隆书法作品

潜心书画传承,希望振兴“翰墨勒流”品牌

为了生活,2005年吴少隆暂别书画圈,开始创业。“没有生活就没有书画。我给自己限定十年为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虽然暂时离开书画圈,但是吴少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书画爱好,每天依然保持几个小时的书写时间。“在外出差,我都会带着自己的书画工具。”这十年吴少隆也没有忘记拜访名师。

公司走上轨道后,吴少隆专心投入到书画技艺提升,同时投入到“翰墨勒流”品牌的推广和建设中来。

在吴少隆看来,自己的成长受惠于翰墨勒流深厚底蕴的滋养。“我是吃着前辈的红利成长起来,我们身上的荣光有一部分是属于前辈的,现如今我们应该要担起擦亮‘翰墨勒流’品牌的责任。”

吴少隆(左一)与其他评委一起认真评选勒流即席挥毫比赛作品

作为勒流书法协会副会长,吴少隆潜心于翰墨勒流文化推广和书画培训。“书画发展不能脱离群众,广大基层肥沃的土壤才能滋养出灿烂的翰墨勒流文化。”

为此,吴少隆积极参与基层书画推广工作,走进村居、学校,为孩子们和热爱书画的村民送上书画培训,也挖掘培训一批优秀的学生。“希望在他们心中种下书画的种子,让他们爱上书画,在热爱中推动勒流书画的长久繁荣发展。”持续不断地新生力量涌入才能让翰墨勒流持久发展。

吴少隆一心守护和培养勒流浓厚的书画氛围。“四十年前,前辈打响了翰墨勒流品牌。现如今,我希望能书写属于我们新一代的翰墨勒流故事,进一步擦亮‘翰墨勒流’品牌。”

编辑:陈琴琴

0 阅读:0

西顺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