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曾经是一个对人的社会地位肯定的褒义词

春秋谈历史 2021-05-11 10:31:53

衣冠禽兽:出自于明代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某种人虚有人的外表,做事行为却行同禽兽,常用来比喻品德败坏的人。在辞海与成语词典等多种工具书里都被解释为贬义词,而实际上它曾经是一个褒义词,你知道吗?

衣冠禽兽这个词最开始不是骂人的,而是万众敬仰的赞词,也是自己能力与社会地位能够得到别人认可的标志,具体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个词来自于明朝的官服上的服饰标志,明清两代的官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补服,那为何又这样叫呢,源自于明清现代官服的胸前有一个补子,这个补子上绣上不同的东西来区别官职的不同,明朝时有个规定,文官的官服上绣禽,武官的官服上绣兽,品级不同补子上绣的禽、兽也不同。

具体官职品级绣的补服如下表:

文官补服图案名

武官补服图案名

规定文官一品到四品穿红袍,五品到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最开始“衣冠禽兽”一词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更是人人艳羡、向往的对象。

明朝文官补服

明朝武官补服

只不过到明朝中后期,由于文武当权者大都腐败堕落,只会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搞的是声名狼藉,而百姓更是将其视为盗匪瘟神,纷纷避而远之。因这些当官穿的官服上都是绣的这些禽类和兽类,所以百姓后来看到这些官员来了之后,都称其衣冠禽兽,后来商人为了利益与官员勾结,百姓称其为禽兽不如。后来用衣冠禽兽泛指外表整洁,行为如同禽兽的人,比喻道德败坏的人。

0 阅读:7

春秋谈历史

简介:分享历史故事,学习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