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上有洞后代贫,坟旁三物出富人”,这话包含了什么习俗?

依依聊文化 2025-04-03 11:18:11

在我国民间,坟墓被称为阴宅,是建在地下的房屋,是祖先居住的房屋。相对而言,阳宅是建在地上的房屋,是活人居住的房屋。

民间历来重视对祖先坟墓的管理,有一句俗语说:“坟上有洞后代贫,坟旁三物出富人”。

此语从表面上看,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实际上并不神秘,就是一句反映民间对坟墓管理、修缮和绿化的俗语。

一、坟上有洞后代贫

过去农村,对土坟来说,坟上有洞是司空见惯的事。那时的野生动物种类很多,尤其是穴居野生动物比较多。山野里,经常可看到各种野生动物挖的土洞穴。

这种土洞穴,大的直径可达40公分左右,小的也有几公分。

大型土洞穴,通常是狗獾、猹、穿山甲、狐狸等所为;中型土洞穴,一般是竹老鼠、大山老鼠等所打的洞,小型土洞穴,就是小山鼠等小动物所为。

当然,狐狸是这些野生动物里面智商最高的,它们除了利用自身的特有的狐臭味为武器,驱赶狗獾、穿山甲等,占用它们所挖掘的大型洞穴外,还用同样的方式占用中型土洞穴,并将这种洞穴拓展为大型洞穴。

过去农村纯土坟,特别是一些草木生长茂盛的老坟,因为土里面没有石头和岩石,往往是这些野生动物打洞的理想之地。它们也是危害坟墓的主要因素之一。

“坟上有洞后代贫”,在旧时的农村,主要有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反映旧时社会的现实。人们从坟上是否有洞,可以看出后代是贫还是富。

旧时,一些富裕人家,往往请人看坟,也叫守坟。这种人一般居住坟墓的旁边,或者附近。看坟人经常到坟地里去走走,看看。

野生动物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一般在它们认为比较隐蔽地方挖掘洞穴,要避开有人经常活动的地方。

再说,一般守墓人都喂养了狗,多半是中华田园犬中的猎犬。守墓人到墓地巡逻时,狗也跟着主人一起巡逻。平时,房屋周围有野物的动物,狗也会闻声或闻气味而动。

很多野物也就远离这样的地方,这种地方的坟墓也就不会出现野物打洞。

而普通人家的坟墓,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请人守墓,除非家族派人专管,一般都是自己看管。一年内也就上坟地转数次。

如果发现坟被野物打了洞,先把野物驱离,一般用烟雾熏洞,然后把洞口堵上,再按照当地的民俗习惯,择日动土进行修缮。

贫穷人家一年四季都在为生计辛劳,除了扫墓,几乎没有时间到坟地去察看,即使坟墓被野物打了洞,一是不能及时发现,二是发现了也拿不出钱修缮(主要指支付民间礼仪方面的资金)。因此,坟上有洞的多是穷苦人家的坟墓。

这句话的这层意思是说,富裕人家的坟上很少有洞,即使有也及时修补了,而坟上有洞的坟,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坟。

第二层意思是一种警示。坟上有洞,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关系到后代是否有孝道的问题。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修补,说明后代讲究孝道,否则就不讲孝道,这样就得不到祖先的荫庇,后代就不会获得财富,只能过贫穷的日子。

另外,虽然俗语中说的是坟上的洞,但话中暗含坟墓的其他问题,比如,坟墓雨水过多而崩塌,坟墓让耕牛顶角撞塌等。这种情况与坟上有洞一样,也要及时修缮。

有的地方风俗认为,这种情况比坟上有洞更为严重,更应该及时修缮。

俗语中的“后代贫”,当然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吓唬人的说法,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加强对祖先坟墓的管理,践行孝道。这种孝道和家教好的家庭才能兴旺发达。

二、坟旁三物出富人

在农村,关于坟前后左右,以及坟头上,有“物”,有多种说法,有一物、两物、三物、四物等多种说法,一般来说,大多为自然界的野物,通常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比如,民间认为出现的物多为吉祥之物,比如,金鸡、锦鸡、雉鸡、蛇、龟、灵芝、彩云等,人们认为是一种“吉兆”。

但是,俗语中所说的“坟旁三物”,并非指这些被民间赋予神秘色彩的东西,而是具有深厚文化民俗底蕴的墓树。也就是指坟墓环境的绿化。

这三种树木分别为植柏树、松树、柳树。这三种树木都是我国悠久历史的墓树,早在周朝时期就被确定下来。只是那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墓树的使用按照身份地位来划分。

松树为最高等级,柏树次之,柳树等级最低,为庶民的墓树。古代这中等级制度,在《礼记》有记载:

“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汉代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墓树规定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硬性的规定,墓树的等级制度也就消亡了。

其中的松、柏、柳三种树作为墓树,一直保留下来。栾树不再有什么说法,而槐树摇身一变,变成了“三公树”,成为古代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再到后来,槐树也成为一些地方习俗中,可种在门前和庭院内的树种之一。而松、柏、柳三种树,在民间忌讳种在庭内或门前,一般只种在坟墓旁边、寺庙道观等场所。

这三种树种在坟墓旁边,在民俗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民俗含义。

1、柏树。在周代葬仪中,史料中有“方相氏入圹驱魍象”的记载。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水怪,其喜欢做的坏事是“好食亡者肝”,但这种水怪“畏虎与柏”,因此,古代“墓上树柏,路口致石虎,为此也。”(《酉阳杂俎》)

由此,民间认为坟墓旁边种柏树,可让先人的遗体保存长久。再加上柏树树龄很长,有长寿之意。于是,柏树就成了坟墓长寿的象征,既可让坟墓长久保存,也可让后代人长寿。

2、松树。松树原本只有天子陵寝才有资格种植,那时的用途就是为了保护陵寝,后来民间也就沿用了这种说法,认为坟墓旁边种松树,可以为祖先守灵。因此,坟墓旁边种松树就成为后代为表孝道,为祖先守灵的象征。

3、柳树。柳树原本是庶民百姓的墓树,那时庶民无坟,柳树容易种活,用柳枝就可扦插成活,其用途是用来做埋葬地的标记。后来,因民间有“无意插柳柳成荫”之说,柳树也就成了祖先荫庇后人的象征。

至于俗语中“出富人”之说,这是出自民间“好人有好报”的传统观念。民间认为,后代对祖先尽了孝道,就会有好的“福报”,后代中有人会富裕起来。

这种说法,从科学角度来说,是没有依据的,但是,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对民间推行孝道具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坟上有洞后代贫,坟旁三物出富人”这句俗语,主要看个人如何理解。但总的来说,俗语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对祖先的尊敬,也是一种孝道践行。

0 阅读:7
依依聊文化

依依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