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的朋友小王在我家看电视剧《六姊妹》。
看着看着,他突然长叹一声:“哎,还记得20年前《家有九凤》吗?
那个时候的姐妹剧,可真是看得人心头暖。
”我深有同感,于是我们就开始聊起这两部剧的差别。
《六姊妹》首播遇冷,问题出在哪里?
《六姊妹》这部电视剧是由很多实力派演员主演的,比如梅婷、陆毅等。
单看演员阵容,你会觉得这部剧应该不会差。
可是,没想到在首播的六集后,却遭遇了观众的痛批。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央视的排剧时间让人感到很不合理。
一集播完之后,中间插播其他节目,再播第二集,这样的安排让观众追剧非常辛苦,有时候直到深夜才能看完当天的剧集,很多人因此放弃了。
演员的年龄也让观众产生了违和感。
49岁的梅婷要从23岁开始演,这和她的实际年龄差距很大。
特别是她和饰演她父母的邬君梅、刘钧在一起时,完全看不出年龄差,再好的演技也很难弥补这种生理上的差异。
此外,其他主演如李晨、董洁和高露等人也都比剧中的角色大了不少。
观众一看,就觉得非常出戏。
还有一个问题是,剧中对几个女儿的塑造不够立体。
看似大家的性格都很鲜明,但总觉得少了些真实感。
这样的角色设计,让观众难以找到共鸣,也无法产生共情。
《家有九凤》何以成经典?
相比之下,《家有九凤》充满了那个年代的纯真和现实感,这也许是为什么它能成为经典的原因。
导演杨亚洲在2005年打造了这部家庭剧情剧,编剧高满堂也是有很多高分剧作的大神级编剧,比如《闯关东》和《温州一家人》。
这部剧讲的是一位在平遥古城寡居的老太太和她的九个女儿的故事。
九个性格迥异的姐妹,在时代前进的车轮中各自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演员们用小故事将平民女性群像演绎得淋漓尽致。
故事以初老太太为中心,每逢大年三十,所有的女儿女婿必须回家聚齐,这一天也是初老爷子的祭日。
其中,初大凤由国家一级演员张英扮演,她外表质朴忠厚、一心扑在家庭上。
但她并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好人角色,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记得剧中有一幕,初老太防止假账,每次查账都在账本上做个小记号,结果一查就发现了老大做假账。
而这样的细节,就让人觉得角色非常真实。
两部姐妹剧的对比分析如果把《六姊妹》和《家有九凤》放在一起做对比,不难发现:首先是演员方面,《家有九凤》的演员更加符合角色本身的年龄设定,虽然演员刘佳在出演这个角色时也已经45岁,但她饰演的老五并不是从20岁开始演,所以观众根本不觉得出戏。
而且,《家有九凤》里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出彩的剧情线。
比如,刘莉莉饰演的初三凤人设很招人烦,因为她嫁了个大她十几岁的鳏夫,自私自利,让人不喜欢,但这更接近真实生活。
郑铮饰演的初四凤则是最窝囊的一个,每年过年回家不是带土豆就是白菜,总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但她心善,对姐妹们也很厚道。
再看《六姊妹》,虽然也有不少优秀的演员,但因为年龄差太大和角色塑造不够立体,让观众难以找到共鸣,觉得不够真实。
剧中几个女儿的性格设定也许过于片面,没有让人觉得她们就是“身边的某某”。
角色塑造与观众共鸣要说戏剧作品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角色的塑造能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我们之所以更加怀念《家有九凤》,是因为它的故事和角色都特别接地气,仿佛就是身边的人和事。
杨亚洲导演的镜头语言也充满了生活的热气。
比如,剧中有一个镜头是朱媛媛饰演的初七凤,穿着军大衣,系着红围巾,头上和肩上落满了雪花,一个仰视镜头又纯又美。
这种细腻的处理让观众觉得,角色是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
《六姊妹》的制作品质虽然不差,但有时却显得有些浮于表面,少了一些真正打动人心的细节和真实感。
观众看的时候,总觉得好像隔了一层纱,看不到角色的真情实感。
结尾看完《六姊妹》和《家有九凤》的对比,我和小王不禁感慨,这些年来,电视剧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作品更多追求流量和明星效益,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真实的故事和鲜活的角色。
或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电视剧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故事,那些让人感同身受的角色,才是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所需要的温暖。
希望未来有更多像《家有九凤》这样的好剧,让人们在喧闹的世界里,找到那一份久违的平静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