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人真是个奇葩,当了明朝第三个皇帝,一辈子打打杀杀治国,搞得风生水起,后人都说他是千古一帝,可他死后子孙干的事儿,估计能把他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嘉靖这小子,把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改成了成祖,听着好像没啥,其实可厉害了。你想啊,一下子就把朱棣篡位的事儿坐实了,朱棣活着的时候,拼了命想洗白自己,结果让嘉靖这么一搞,全完蛋了。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朱棣当年怎么当上皇帝说起。
朱棣原本是个藩王,他哥哥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朱棣就起兵造反,把侄子赶跑自己当了皇帝。这事儿在当时可不光彩,朱棣后来一直想洗白自己,说自己是为了江山社稷才不得不这么做的。
嘉靖改庙号这事儿,其实也不是凭空来的,到了嘉靖那会儿,朝廷里的风向变了,大家对朱棣的看法也不一样了。有人说,这是在还历史一个公道,可对朱棣来说,这可是奇耻大辱啊。
要知道,在古代,庙号可不是随便改的,一般开国皇帝才能后面的皇帝都嘉靖这么一改,就等于说朱棣才是开国皇帝,他爹朱元璋算什么这不是打他爹的脸吗
朱棣要是知道这事儿,肯定得气疯了。他一辈子想证明自己是正统,结果到头来,反而被自己的子孙坐实了篡位的罪名。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盖了栋房子,结果你孙子一把火给烧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再说说朱瞻基,这小子可真够狠的。朱棣最疼爱的儿子朱高煦,被朱瞻基用铜缸烤死了。不仅如此,朱高煦的9个儿子,全让朱瞻基给杀了。这下可好,朱棣最喜欢的儿子和孙子们,一个都没剩下。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从小就不安分,老想着当皇帝。朱棣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就没少搞事情,可朱棣总是舍不得重罚他。朱棣死后,朱高煦更是变本加厉,三番五次想造反。
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也就是朱高煦的侄子。他当了皇帝后,朱高煦还是不消停,又一次起兵造反。这回朱瞻基可不客气了,直接用铜缸把朱高煦给烤死了。
你说这事儿残不残忍用铜缸烤人,那得多疼啊。朱瞻基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报复朱高煦多次造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杀鸡儆猴,让其他人不敢再有二心。
朱瞻基杀了朱高煦还不算完,连朱高煦的9个儿子也都杀了。这下可好,朱棣最喜欢的儿子一家,就这么被灭门了。你说朱棣要是知道这事儿,得多心痛啊
最后说说郑和下西洋的事儿。这可是朱棣最得意的政绩了。可惜啊,朱棣一死,这事儿就黄了。那些大臣们一个个跳出来反对,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没办法,只好把这事儿给停了。
郑和下西洋,可不是一般的出海啊。那是带着几百艘大船,几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海。他们走遍了东南亚,到了印度,甚至去了非洲。这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壮举。
朱棣为啥要搞这么大阵仗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大明朝的国威,让那些小国都来朝贡。另一方面,朱棣还有个小心思,就是想找找他那个失踪的侄子朱允炆。
郑和下西洋不是白跑的,每次回来都带回来大量的珍奇异宝。光是黄金就有72万两,白银更是有1276万两。朱棣还挺会过日子,把这些东西当成公务员的工资发了。
可惜啊,好事不长。朱棣一死,那些大臣们就跳出来反对了。说什么下西洋耗费太大,对国家没好处。朱高炽没办法,只好把这事儿给停了。你说朱棣要是知道,得多失望啊
其实啊,郑和和朱棣的关系可不一般。他俩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郑和还帮着朱棣打天下,立了大功。朱棣当了皇帝,就让郑和去下西洋。
郑和原名马三宝,是个回族人。小时候被抓进宫当了太监,后来被送到朱棣的王府里。朱棣和郑和从小一起长大,关系自然不一般。
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郑和可是立了大功的。他不仅帮朱棣出谋划策,还亲自上阵杀敌。朱棣当了皇帝后,就把马三宝改名郑和,还让他当了太监总管。
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一方面是信任郑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让郑和立更大的功劳。你看,这不就是发小之间的互相提携吗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朱棣可是给了他很大的权力。郑和可以直接调动军队,还可以自己做决定。这在当时可是很少见的。你说朱棣对郑和多信任
说起来,郑和下西洋还有个秘密任务,就是去找朱允炆。这朱允炆是谁啊就是被朱棣赶跑的侄子,也就是原来的皇帝。朱棣总觉得这小子没死,躲到海外去了,就让郑和去找。
朱允炆是朱棣哥哥的儿子,原本是正经八百继承皇位的。可朱棣造反成功后,朱允炆就不见了。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逃走了。朱棣心里总是不踏实,就想找到朱允炆。
郑和每次出海,都带着朱允炆的画像。他们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打听朱允炆的消息。可惜啊,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朱棣到死都没能安心。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挺讽刺的朱棣费尽心思想找到朱允炆,可能是想杀了他,也可能是想安抚他。但不管怎样,这都说明朱棣心里还是有愧疚的。
郑和下西洋找朱允炆这事儿,一直是个秘密。直到后来,才慢慢被人知道。你说,如果郑和真的找到了朱允炆,历史会不会改写
郑和下西洋可不是白跑的,赚了大钱了。光是黄金就弄回来72万两,白银更多,1276万两呢。朱棣还挺会过日子,把这些东西当成公务员的工资发了。
你想啊,那么多船,那么多人,出去一趟得花多少钱但是回来的时候,带回来的东西可比花出去的多多了。这不就是赚钱吗
郑和每次出海,都会带一些中国的丝绸、瓷器这些东西。到了外国,这些东西可值钱了。换回来的都是些金银珠宝,还有些稀奇古怪的动物植物。
朱棣拿这些东西发工资,可是省了不少钱。你想啊,要是用粮食发工资,得多少粮食啊用这些金银珠宝,不仅省钱,还能让那些官员们高兴。
但是,这么多钱流入市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物价上涨了,老百姓的日子反而不好过了。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要是郑和下西洋没停,中国的海上发展会不会不一样啊这谁说得准呢。不过呢,朱棣和郑和这关系,倒是能看出当时朝廷里的一些门道。
你想啊,如果郑和一直下西洋,中国的航海技术肯定会更发达。说不定,我们比欧洲人还早发现美洲呢。那样的话,世界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但是,下西洋也不是没有问题。花费太大了,而且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你看,郑和一停,那些国家是不是就松了一口气
还有啊,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彰显国威,收收朝贡。但是,这种做法能持续多久呢总不能一直靠武力来维持吧
所以说,历史这东西,真是说不准。也许,停止下西洋反而是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