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即将于4月8日至4月13日在山西太原举办的WTT太原站常规挑战赛公布开票通知。

最让人错愕的就是本站比赛门票价格呈现大跳水现象。

与过往WTT票价定价高到离谱的动辄破千,被炒作至几千甚至上万在球迷眼里已经稀松平常相比较,这次WTT太原站比赛最低票价仅为48元。普通比赛日最高档VIP门票也是188元。甚至决赛日最高档VIP门票688元,仅为WTT其他站门票通常定价的一半价格。

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本次WTT太原站常规挑战赛几乎没有国乒主力队员参加,缺乏主力球星参加的WTT比赛,立刻变得门可罗雀!
查找本次国乒太原站报名名单:
主力队员只有陈幸同一人。
其他相较在球迷中算是拥有一定知名度的运动员包括:钱天一、陈熠、石洵瑶、周启豪、徐瑛彬等人。
不过,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无法承担票房任务的国乒选手。
剩下的参赛名额,国乒派出大部分小将队员以赛代练目的明显。



本次WTT太原站比赛由于恰巧接档4月14日正式开启的澳门世界杯比赛。主力队员中的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蒯曼、王楚钦、林诗栋、梁靖崑等人都不会参加。

缺少星光的WTT太原站常规挑战赛也就难免面临门票滞销问题。
这也就引发起对最近网络舆论中公众更为关心的WTT商业化相关问题的探讨!
目前明显看出,WTT世界乒联商业化几乎都是粉丝经济支撑。了解乒乓球圈的球迷都知道,去到现场看比赛的粉丝,目前大多数是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王楚钦的粉丝。一万五千人的场馆里,只要孙颖莎和王楚钦的比赛,几乎当场可以坐满他们的球迷。


其他相对比较有号召力的球星,还有同样作为奥运冠军的王曼昱,虽然坐满一万五千人的场馆比较有难度,但是每次王曼昱比赛上座率也可以达到70%以上。

除了这三人,现役乒乓球运动员里再没有具备票房号召力的的球星。
这也就让WTT商业化面临一个非常矛盾和脆弱的情境,一方面超级球星的粉丝和球迷们渴望经常看到自己喜爱的球星的比赛。也可以承担现场看比赛的高额费用,可是他们的支持仅限于自己忠诚的那一两个球星。

然而,球星长年需要参加的比赛如果过多,赛程安排过密,就又会对其身体产生巨大消耗和负面影响。
比如2024年10月的亚锦赛团体比赛中,孙颖莎就因为连续参加WTT澳门冠军赛、WTT中国大满贯后又无缝衔接亚锦赛比赛,导致过度疲劳,肌肉紧张,在亚锦赛团体比赛决赛中发挥失常,败于日本选手张本美和,也是这次团体比赛,国乒女队遗憾败北日本女队。


可以说孙颖莎超高的票房号召力某种程度上反而限制住了孙颖莎选择比赛的自由,WTT主办方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愿意放弃孙颖莎参加比赛为其赚取大量粉丝经济现金流入账。
然后,对于孙颖莎的结果,显而易见,不只致使其身体过度消耗,可能影响职业生涯寿命。也间接导致其在更重要的ITTF国际大赛赛场发挥失常,损害名誉。

由此可见,当乒乓球的商业化道路被WTT世界乒联绑架成某几个明星球员的粉丝经济时,这样的发展是否真的有利于整个乒乓球运动的良性健康发展?又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延续当代乒乓球明星的职业生涯?
有没有发现,目前WTT的商业化模式,更接近涸泽而渔的透支这项国球运动的深厚底蕴。

我们总不能说,泱泱大国除了两三个闪耀的球星,乒乓球这项运动并没有得到它作为国球拥有的民间普及率。男女老少中除了追星族,难道其他人都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承担,又甚至早已经被剥夺了可能拥有的机会来到乒乓球比赛现场去欣赏一项国球运动的乐趣?
是因为被WTT商业化粉丝经济路径绑架的高额票价?还是被只有追星族才消费的起的高附加忠诚和热爱?阻拦住大众对一项运动的欣赏和实践!
如果真的变成这种局面,国球可能也就不再具有国球普世价值中的国家尊严,而是变成了追星族眼中火热异常却让老百姓望而生却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