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2019年,一位年仅15岁的高中女生,凭借解开数学界的世界难题一夜爆红。
然而,当央视记者试图采访她时,她却以一句“别让我妈看到”委婉拒绝。
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经历,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就?面对耀眼的镁光灯,她又为何选择隐藏自己?
天才少女的崛起谈方琳出生在一个普通却充满学术氛围的家庭,她的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教授,母亲同样是大学教师。
她从小耳濡目染,而父亲书房里的数学书籍,让她开始接触其他同龄人未曾触及的内容。
小学时期,谈方琳对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她主动要求参加数学竞赛补习班,学习相关知识。
然而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她并未花时间刷题去争夺名次,而是对数学本身保持着纯粹的好奇心。
父母对此并未施压,而是尊重她的选择,鼓励她在兴趣领域尽情探索。
初中阶段,谈方琳逐渐展现了超越年龄的天赋,她对数论产生浓厚兴趣,父亲特意为她联系了一位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
在教授的指导下,她不仅学习了高等数学,还阅读了《美国数学月刊》上的相关文章。
这本国际期刊中提出的“斐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问题”让她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个世界难题并非普通的学术挑战,自2013年由加拿大数学家兰金提出以来,便成为数学界的研究热点。
而谈方琳仅仅是初中生,就决定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初三时期她一边应对中考压力,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埋头研究,前两个月毫无进展,让她一度感到挫败。
但父亲的宽慰与教授的建议,为她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重新整理后,她将思路应用到演算中,并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研究,最终改进了兰金教授提出的粗糙估计式。
这一突破成果首次建立了斐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之间的联系,并对贝祖数的上下界进行更精准的估计。
谈方琳凭此课题在“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国比赛中再次斩获殊荣。
她的父母从未急功近利,也未将名次和成绩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尊重她的兴趣,让她在热爱的领域充分发展。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天赋固然重要,但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在背后默默支持,或许才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关键所在。
拒绝聚光灯的背后谈方琳的名字因为破解世界难题而迅速被大众所知,在同龄人还在努力应对中考或高考的阶段,她已经凭借数学研究成果站上了国际科学界的舞台。
2019年10月,15岁的谈方琳受邀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在这个汇聚了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获得者以及世界顶尖青年科学家的舞台上,她是年龄最小的参会者。
两次解决世界数学难题的经历,让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国际科学界的“大咖”,她以流利的英语和稳重的态度参与讨论。
成名之后的她并未选择享受这一头衔带来的关注,当央视记者希望对她进行专访时,她一再拒绝。
她解释说,不想让妈妈看到这些采访,也不希望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对于年少成名的她来说,拒绝媒体的采访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保护。
谈方琳的父母始终强调“低调”和“内心充实”,在女儿获得科研成就时,他们既欣慰也警惕。
他们担心过多的曝光会让谈方琳背上“天才”的标签,甚至干扰她对学术的纯粹热爱。
对于许多人来说,央视的采访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是一次名利双收的机会。
然而谈方琳却选择将这份机会拒之门外,她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采访的意义,而是更加清楚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过度关注可能让她分心,甚至让本应简单的学术之路变得复杂。
她并没有因为年少成名而迷失方向,而是始终保持对科学探索的纯粹热爱。
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像她这样的少年天才正以不同的方式闪耀着光芒。
同龄天才的闪耀在同一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许多00后的青年才俊也一同参与,他们的成长轨迹同样令人瞩目。
16岁的潘柏乐是来自广州的高中生,师从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的教授。
他参与的科研项目“光催化和电吸附海水脱盐”不仅解决了实际的水资源问题,还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论文。
他的团队更凭借这一项目,获得了代表中国出征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瑞典总决赛的资格。
这项赛事被誉为“世界青少年水科技诺贝尔奖”,潘柏乐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他回忆说,自己9岁时就有了化学实验箱,父母从小鼓励他在感兴趣的领域探索,这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开始接触科研。
在北京,同样参与英才计划的高中生王砚弈,则以自己的创新发明引发关注。
他的“一种快速自稳定影像平台”项目在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他不仅技术过硬,还敢于在论坛上与世界顶级科学家对话,分享科研的挫折与经验。
还有来自杭州的陈逸晗,他是杭州二中的高二学生,也是当地唯一入选这届论坛的代表。
虽然年纪尚轻,他对科学的热爱却毫不掩饰,在与诺贝尔奖得主们交流时,他带着大胆的问题和稀奇古怪的想法,获得了科学家们的赞许。
这些少年科学家们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并不止步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始终保持探索的精神。
他们并不满足于在比赛中获奖,而是利用这些机会与世界级的科学家对话,拓宽自己的视野。
谈方琳与这些同龄天才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模式,他们的父母往往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提供了充足的支持与指导,同时避免将孩子的成就商品化。
无论是潘柏乐解决水资源难题,还是王砚弈的发明创新,亦或是谈方琳破解数学世界难题,他们的成就为社会带来了实际的影响。
科学与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完全可以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相比起过早地将这些成就推向商业化,这些天才选择了在学术的道路上低调行事,但他们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坚持初心,追求卓越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短暂的成功或许可以被记住一时,但唯有对事业的长久投入和执着坚持,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谈方琳在破解世界数学难题后,第二次受邀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时,并未因为过去的成功而懈怠。
在论坛期间,她用流利的英语与科学家们讨论,认真聆听研究成果。
她在交流环节中直言,自己能够听懂的内容仅限于数学建模和部分物理学领域,其他许多知识点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她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而是坦然接受自己目前的局限性,并表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论坛结束后,谈方琳并没有沉浸在荣誉中,而是再次投入到新的研究中。
当被问及她未来的规划时,她坦言,好的研究成果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孕育。
她愿意用这样的方式,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对科研过程的清醒认知,源于她对科学的热爱,也来源于家庭的引导。
结语科学研究本就是一条孤独的道路,需要耐得住寂寞,承受住失败的挫折。
而这一点或许正是她拒绝聚光灯的原因之一,任何短期的荣耀都无法取代长久的积累和沉淀。
在短短的15年人生中,她已经领悟到,时间才是学术的真正伙伴。
相比于媒体的关注,她更愿意将时间花在阅读论文、深入研究和与教授讨论上。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网在2019年10月30日《别让妈妈看到!“00后”有多厉害?15岁女生受邀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报道
人民日报在2019年11月1日《最年轻的科学家,她只有15岁。网友:千万别让我妈看到》的报道
宝鸡政法在2023年4月24日《15岁高一少女解决世界难题,婉拒央视采访:可别让我妈看到》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