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当那位备受尊敬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出现在拉萨分会场时,现场的所有观众几乎都不禁动容。
谁能想到,现年已经88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坐在轮椅上的才旦卓玛,带领着西藏珠峰少年合唱团,深情演唱了那首经典的《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是她时隔18年后,再次回到春晚的舞台,瞬间让无数人心生感慨。
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当悠扬的旋律响起,才旦卓玛那洪亮而充满情感的声音再次回荡在演播厅内:“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翻身农奴把歌唱》不仅象征了她66年前的辉煌时期,更是她从一个不起眼的农奴女儿,成长为备受敬仰的人民艺术家的真实写照。
每一首作品,无论是那些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无不传达出藏族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也反映出她的歌声在历史长河中的强大感染力。
要追溯这段传奇的开端,我们得回到1937年,那年才旦卓玛出生在日喀则的一个农奴家庭。
幼时的她见识了家乡美丽的蓝天白云,同时也目睹过农奴被鞭打的种种辛酸。
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
从小喜欢唱歌的她幸运地成为歌舞团的一员,后来还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声乐班,正式开始了她的音乐生涯。
1959年,她在纪录片《今日西藏》中首次亮相,唱响了《翻身农奴把歌唱》,从此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在人们心中,她不仅是一位歌唱家,更是民族精神的代表。
回到2015年,才旦卓玛在布达拉宫广场演唱的《再唱山歌给党听》,再一次让世人记住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她的歌声常常饱含深情,那种对党和祖国的感恩之情,感染了无数观众。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她对祖国的深深情意。
时间回到1963年,刚刚听到任桂珍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才旦卓玛觉得每一句歌词都仿佛在讲述她自己的心声。
她主动找老师学习这首歌,并在第一次汇报演出时唱到泪流满面。
随着她不断地演唱,这首歌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震撼人心,电台播放后更是红遍大江南北。
才旦卓玛首次登上春晚是在1998年。
在联唱歌曲《往日情怀》中演唱《北京的金山上》。
那一刻,她光芒四射。
仅一年后,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上,她与其他演出者一起,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这无疑是她艺术生涯中的一大荣耀。
2007年的春晚,她又在联唱节目《欢乐和谐·家乡美》中献唱《雪莲献北京》。
每一段演出都讲述着她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爱意。
对于今年的春晚,才旦卓玛出现的场景更是不同寻常。
1月初,她的家乡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一次6.8级地震,这让她心中始终挂念。
她希望借助春晚这个平台,通过歌声,传达对全国各地同胞的感恩之情。
她深知,正是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援,她的家乡才能渡过这次浩劫。
春晚舞台上,她不仅是歌唱家才旦卓玛,更是一位感恩的藏族女儿。
在她的歌声里,我们听到的不只是美妙的音律,还有一个民族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和感激之情。
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在诉说着她的爱和感恩。
对很多年轻一代人来说,他们不曾亲身经历那个年代的艰辛与变迁,但是通过才旦卓玛的歌声,他们依然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
才旦卓玛用她的一生,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她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就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还是那一曲《北京的金山上》,她的每一句歌声都传递着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而这些信念,才旦卓玛用她那激荡人心的歌声,一字一句唱出来。
我们不禁为这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家感到由衷的骄傲和感动。
她不仅仅是一个歌唱家,更是一个见证历史变迁的传奇人物。
通过她的歌声,她让无数观众感受到了西藏那片土地上,农奴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与欢喜。
才旦卓玛将她的人生经历融入到每一首歌里,让我们看到希望和信念的力量。
愿才旦卓玛的歌声能继续传唱,让更多人知道,这正是有了她们一代人的奉献与坚持,今天的和平和幸福显得尤为珍贵。
让我们为才旦卓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她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用美妙的歌声,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