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
俗话说秋收冬藏,随着霜降节的到来,寒气萧瑟,万物枯萎,我们即将进入冬天,而农作物到了最后的收割期。秋种呢?同样到了最后时节,“霜降种麦,立冬见苗”,如果时间再晚,真的是不赶趟了。
霜降对农业生产影响显而易见,同时,也剧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霜为天冷的产物,此时正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期,气候复杂,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影响极大,民间流传着吃柿子、喝菊花茶等传统习俗。
那么,为啥说2022年霜降非同一般呢?古老的农村谚语总结出的两大特征,对农业生产和我们生活将造成怎样影响呢?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聊一下。
一、今年霜降为晚霜降今年霜降节出现在2022年10月23日18:35,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据古书《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霜降,为九月中,气萧而凝,露结为霜”,由此可见,霜降为九月节气,今年的霜降节出现在月尾,属于晚霜降。此外,交节时间在18:35,亦属于晚霜降。
那么,到底是晚霜降好还是早霜降好呢?我们再接着深入分析。
大家知道,霜降来得早,对于农业生产非常不利,将导致农作物生长期不足,难免会出现颗粒空瘪,引发减产。另外,秋收时间短,农户将格外忙碌和慌张。
所以,从2022年的种植环境来看,晚霜降对今年秋收秋种的影响是正面的,和2023年相比,即使也曾出现过局部极端天气,但依然迎来了夏秋两季的大丰收。
即将到来的2023年为“两春夹一闰”,在兔年,由于闰二月,使得明年的节气提前不少。其中,在农历三月初一,我们就将迎来立夏,使得明年的春脖子非常短,或者说根本没有,明年春天农民耕作会非常赶。
另外,今冬最冷的三九和四九处于春节和正月之时,同样使得明年春天异常寒冷倒春寒,农忙紧凑之余,更要加倍小心倒春寒。在《地母经》中,对于2023年年景是这样预测的:“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农民朋友可提前知晓。
今年霜降节气交接时间出现在晚上的18:35,又会对后期的天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一步剖析。
农村谚语说“早霜降,湿;晚霜降,冷”,这样看来,今年冬天将主要以干旱与寒冷为主,朋友们可以拭目以待,验证一下。
二、“九月霜降无霜打”,大家该如何正确理解?既然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霜降是九月的节气,那么,为啥经常还有人讨论“九月霜降无霜打”,并与“十月霜降霜打霜”相对应呢。
要想讲明白这句农村谚语,涉及到对农谚的辩证理解,而不是仅仅从字面理解。虽然霜降节为九月的节气,节气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气温变化中的降霜却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未必就是固定的。
在霜降节之前降霜,则“挑米如挑糠”,什么意思呢?
寒冷天气一旦提早到来,对晚稻的抽穗和扬花造成影响,使得稻米空瘪和减产,挑着米就像挑着轻飘飘的米糠一样。
那么,霜降节之后降霜又会如何呢?
“霜降后降霜,稻谷满了仓”,显然是丰收的吉祥预兆。同时,霜降节到了却没有落霜,也不是正常天气,农村谚语认为会闹饥荒。
由此可见,霜降时节与天气匹配和谐极其重要。而且,降霜的时间要准确,降霜的量也要充足。农村中向来流传着“多夜霜足丰收年,一夜孤霜是荒年”的谚语。如果只有一夜的降霜,其实,也是气候不稳,极端天气的表现。
最后的概括:
2022年霜降非同一般,晚霜降,属于丰收年景的吉祥预兆。但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天气愈发呈现极端性,像今年,不少地区在寒露时节就已经出现降霜,充分显示了极端天气的常态化。
同时,任何农村谚语有地域限制。在霜降时节,北方地区盼霜足,而南方地区却担忧霜害,朋友们一定要灵活运用,辩证运用。
您对此怎么看?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