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玲和宋莹两家住在一个院子里相处得非常好,张阿妹是他们隔壁院子的,她提议,过年给每个孩子包红包。
宋莹和黄玲两人都知道张阿妹的心思,但宋莹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不好意思拒绝,黄玲家里是两个孩子也不好不同意。
过年的时候,他们三家人聚在一起聊天,黄玲特意把她从娘家带回来的点心拿去给他们尝尝。

张阿妹主动给几个孩子发红包,宋莹只好跟着也给每个孩子一个五毛钱的红包。
黄玲当时忘记了红包,便回家拿了几个红包过来,当她正准备给几个孩子发红包的时候,庄超英抢了过去,把红包给了几个孩子。
过后,宋莹拆开了林栋哲的两个红包,发现其中一个红包里面是一张公债。
宋莹家的孩子最少,她一共给出去两块五毛钱红包,收到的却只有一个五毛和一张公债。

宋莹在抱怨时,林武峰提醒她小心一点,不要让黄玲听到了,万一是黄玲包的呢。
宋莹却非常肯定,认为绝对不会是黄玲,一定是张阿妹,只有张阿妹才会那么小心眼。
宋莹和林武峰的对话正好被庄超英听到了,庄超英就抱怨黄玲不该将张过期的公债做红包送出去。
黄玲告诉庄超英,她原本是想要把那个公债的红包给张阿妹的女儿小敏的,但庄超英去发的时候给林栋哲抢了过去。

庄超英埋怨黄玲不该如此,如果真的把那个红包给了张阿妹家的小敏,到时候张阿妹就会对他们这些邻居多想。
黄玲却认为,张阿妹想占他们的便宜,这也就罢了,她作为继母,家里的孩子不一碗水端平。
她让继女珊珊大冬天去排队买肉,而自己的亲生女儿小敏却在家里睡大觉。
黄玲还气愤地说,她就是看不惯张阿妹偏心的行为,苦这个,甜那个。

其实,黄玲这也是话里话外在敲打庄超英,暗指庄超英的父母就是如此偏心的人。
庄超英是一个老师,对待外人非常友好客气,常常有学生让他帮忙补习功课,他都是有求必应。
但他在面对父母的种种偏心时却总是拎不清,常常委屈自己的妻儿去满足父母过分的要求。
黄玲看到张阿妹对她们的算计和对继子女的偏心,就想到了庄超英父母的偏心。

她自己就是被区别对待的那一个,所以,她非常看不惯张阿妹这个后妈对珊珊和小军的偏心。
黄玲家里好不容易买到肉,想给孩子烧排骨改善伙食。
庄超英的父母知道后,不仅他们自己去庄超英家里吃饭,还把小儿子一家四口一起带过去蹭饭。
吃饭期间,庄母说到房子的事情。

她说现在庄超英他们住到了大房子里,以后小儿子的两个孩子振东和振北两人寒暑假可以过来住,还可以让庄超英帮着辅导作业。
黄玲听了有些不高兴,但也没有说什么。
待他们走后,庄超英对黄玲抱怨说,林栋哲来他们家吃饭,黄玲很高兴,但他的两个侄子过来吃饭,黄玲拉着一张脸不高兴。

黄玲告诉庄超英,林栋哲来他们家吃饭,吃的是宋莹他们自己的,而庄超英两个侄子到他们家吃饭,他父亲在定量的事上提都不提。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买米买菜都是凭票的,没有票是买不到的,而且,票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有时候哪怕有票,也买不到东西。
黄玲还告诉庄超英,林栋哲到他们家吃饭,宋莹每次都把他的饭盒装的满满当当的。
其实是在趁机贴补图南,包括林栋哲每次吃的零食,都是宋莹让分给两个孩子的。

如果庄超英让自己的两个侄子到他们家过寒暑假,却不出钱。
那么,黄玲一家人都得把原本不多的定量匀一部分出来给那两个孩子吃,那他们全家人都得挨饿。
庄超英却不以为意,觉得不过是多添两双筷子的事情。
黄玲对于庄父庄母的极度偏心非常不满,她为了家庭和谐,一直都在忍让和委曲求全。

庄超英还不体谅家里的难处,拎不清,一个劲儿地委屈自己的孩子去满足父母的要求。
曾经黄玲委屈自己也就罢了,如今却还要自己的孩子委屈,她不再忍让,和庄超英大吵一架之后,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其实,这就是黄玲不再惯着庄超英,做出反抗的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