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程序再遭拷问:DNA未出先批捕,"订婚强奸案"引爆法律界论战

社会热点盘点 2025-04-05 11:20:51

【案件追踪】山西阳高县"订婚强奸案"因办案程序合法性争议持续发酵。4月2日,被告人席某某母亲郑女士向大同市检察院递交重磅控诉材料,剑指12名司法人员涉嫌玩忽职守。这场牵动2.6亿次网络讨论的司法争议,暴露出刑事强制措施适用标准的核心命题。

程序倒置:关键物证"迟到"的72小时

案件卷宗显示,2023年5月8日大同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正式受理DNA检测,但阳高县公安局却在次日(5月9日)即启动批捕程序,阳高县检察院更在5月15日完成批捕审批。而具有决定意义的DNA鉴定报告,直至5月19日才姗姗来迟——这距离批捕决定已过去整整四天。

"这相当于医生未看检查报告就做手术。"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研究所副所长程雷教授指出,《刑事诉讼法》第81条明确规定批捕需达到"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标准,"在关键物证缺失情况下作出批捕决定,必须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

证据链断裂:录音证据遭遇三重质疑

案件争议焦点集中在一审采信的通话录音证据。根据庭审记录,这段女方母亲与席某某的对话中,当被连续追问"订婚事实"和"强暴事实"时,席某某均以单音节"嗯"回应。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专家团分析指出,该证据存在三大瑕疵:其一,缺乏完整性鉴定,原始录音存在18秒数据缺失;其二,背景杂音检测显示存在明显机械操作声,与郑女士所述"调试车载蓝牙"情境吻合;其三,问话方式涉嫌诱导性提问,违反《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05条关于取证规范的要求。

司法系统"静默"加剧信任危机

记者历时两周追踪发现,涉案司法机关呈现系统性失语:阳高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拒绝受访,检察院专线持续占线,大同中院宣传部门以"案件审理中"为由不予置评。这种集体沉默与微博平台每日新增10万+讨论形成鲜明对比,#程序违法谁来监督#话题持续占据热搜榜首。

法律共同体罕见集体发声

全国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许兰亭指出:"本案可能成为新刑诉法实施后的标志性案例。"北京大学法学院车浩教授则在《检察日报》撰文强调:"强制措施的紧急性不能突破证据标准的底线,否则将动摇无罪推定根基。"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已启动类案检索机制,近三年全国37起类似程序争议案件被纳入研究范围。而郑女士提交的控诉材料中,特别附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多位学者联署的《程序合法性审查建议书》。

这场始于基层的司法争议,正在演变为检验"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成效的试金石。随着最高检12309检察服务中心确认接收材料,案件走向或将影响未来刑事司法实践。本网将持续追踪报道。

0 阅读:182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33

用户14xxx33

2025-04-07 12:48

二婚的女人,还是处女!是干什么吃的?法官没想到?

社会热点盘点

社会热点盘点

新闻?我也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