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的技术架构已经过时,该考虑下一代空中远程打击体系了

晓凡聊趣事 2023-12-12 09:18:01

轰20长期以来都是个传说

昨晚和一些朋友在网上聊天,大家又谈到了轰20战略轰炸机。一直到现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大杀器还没有公开露面。虽然轰20可能是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轰20的技术架构已经过时了,就算研制出来装备部队,也很难完成既定的作战任务。现在应该认真考虑我国下一代空中远程打击体系了。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是因为以我国现有的技术积累,仍然无法做出一个能有效突防并且航程足够,能前往北美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D30涡扇发动机

主要是我们的航空发动机性能仍然无法满足要求。轰20目前能用的发动机主要是在俄罗斯D30涡扇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出来的WS18系列发动机,还有一个可能是在WS15基础上研制的一型中等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推力可能在12-13吨左右。至于WS20和CJ1000都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完全不适合轰炸机。即使是WS18A最大推力也只有13.2吨左右。就算使用四台WS18A发动机,轰20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只能做到200吨左右,可能无法超过200吨。以这样的起飞重量,航程最多只能达到一万五千公里左右,但这是航程不是作战半径,以这样的航程是无法前往北美地区的。因为要想到达北美地区作战目标地域,轰20至少都需要有一万八九千公里的航程才能到达目标地域沿海附近,而且返程也要这么远。

图160从俄罗斯出发越过北极上空很近 不需要空中加油就可以去北美作战

我们的周边军事环境和美俄都不一样。俄罗斯的纬度更靠北,越过北极上空前往北美距离不远。而且飞行路线可以选择离阿拉斯加远一点,这样对突防能力要求并不高,条件比我们好太多了。美弟条件也比我们好,人家是前沿部署,人家可以把轰炸机部署在我们周边,也不需要很远的航程。即使B21把航程降低到八、九千公里都足够用,因为在我国周边美弟有很多军事基地。第一、第二岛链、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地区等等,可以依托的基地很多。而且还不需要超音速飞行能力,只需要有亚音速飞行能力就够了。但我们不行,一出门周边都是对方的军事基地,必须有足够的突防能力才能保证顺利完成任务。所以光有隐身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超音速飞行能力,突防能力才够用。我们要想在海外建立足够的基地,短时间内还不现实。

B21航程只要八、九千公里就够用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给轰20空中加油,而且空中加油的地点距离起飞点太近是没啥用的,所以空中加油机需要跟着轰20前出穿过第一、第二岛链。但是目前我们的空中加油机并不隐形,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还要派战斗机给整个飞行编队护航。否则遇到对方的战斗机就是送人头的。但是这样规模的空中编队在过第一、第二岛链的时候是很容易暴露目标的。而且突防成功率是很差的。因为轰20肯定无法超音速巡航,即使仅仅追求突防阶段实现有限的超音速飞行都很困难。除非我们采用非常极端的做法,采用六台甚至八台发动机。但那样耗油量会猛增,起飞重量还要继续上升。轰20会奔着300吨去了,这样空中机动性能会更差。

我国现有加油机都不隐形 给轰炸机空中加油很容易暴露编队行踪

轰20为了能实现尽可能大的航程,其气动外形可能是大展弦比的飞翼布局。这样的气动布局是不适合超音速飞行的。为了兼顾短时间的超音速飞行和大的航程,所以我们估计轰20可能会采用可变后掠翼的设计,后掠翼收拢时变为小展弦比飞翼布局以利于超音速飞行,需要比较省油的亚音速巡航时变成大展弦比飞翼布局。轰20可能具备非常有限的超音速飞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兼顾突防能力和大航程。至于网上炒得比较热的可变构型垂尾意义其实并不大,因为这个只对起降阶段提高航向稳定性有帮助。把垂尾竖起来只会增大雷达反射面积,对提高轰20的生存能力不是个好事。

上个世纪研制的B2最大升阻比都能做到20以上

我们认为轰20可能采用可变后掠翼这件事并不是纯粹自己想象,在公开的技术文献中我们就发现和远程轰炸机相关的理论研究显示,理论计算的升阻比不高,还不到15。而飞翼布局要想提高升阻比到20以上甚至30是非常容易的。上个世纪研制的B2最大升阻比都能做到20以上。升阻比不高肯定是追求超音速飞行能力带来的问题。所以总的来说以我们现有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能够攒出来的轰20性能不理想的。甚至前往北美地区作战都有点不现实,只能当做中程轰炸机来使用。所以我们建议还是早日着眼下一代远程空中打击力量的建设。

腾云工程的第一级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高超音速轰炸机原型

下一代的远程空中打击力量可选择余地会大很多。比较理想的远程空中打击力量是高超音速轰炸机和轨道轰炸机。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技术成果。比如国外就有报道,我国已经试验过类似轨道轰炸机的航天飞行器,入轨之后还投放了不明飞行物,击中了地面目标。类似美弟X-37B那样的空天飞机也已经试飞两次了,而且可以在轨很长时间,最近一次发射上去还没有返回。这些航天飞行器的试验,已经为我国研制轨道轰炸机,乃至研制轨道战斗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冲压爆震发动机的原理模型

而在高超音速轰炸机方面,我们也研制成功了JF12、JF22高超音速风洞,具备了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完美技术条件。据业内专业研究员的说法,领先美弟二三十年。这些高超音速风洞可以试验高超音速轰炸机的气动设计,也可以为高超音速发动机研制提供技术条件。可以说我们完全具备研制飞行速度在6-16马赫的高超音速轰炸机的条件。而且所需的高超音速动力基本上也都越过了原理性试验验证阶段。比如在2015年左右我国就已经试飞了超燃冲压发动机。2022年年初试飞成功的清航一号,验证的是冲压爆震发动机,飞行速度覆盖2.5-6.5马赫。同样是在2022年还试验成功了飞天一号,这个是从亚音速冲压发动机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多模态切换的试验平台,速度涵盖7马赫以下。飞行速度在6-16马赫的斜爆轰发动机也在风洞中完成了试验。突破了这些关键技术,研制成功高超音速轰炸机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飞天一号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多模态切换试验飞行器

但是无论是轨道轰炸机还是高超音速轰炸机,研制工作都在初始阶段,实用型号的研制工作即使现在马上立项,研制出来也要到2030年以后了。所以我们眼下还是要找个短平快的项目作为过渡。即使眼下无法实现比较理想的远程战略轰战机,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先研制一种作战半径在6000公里左右,能够实现超音速巡航和全向隐身的作战飞机。使用四台WS15发动机或者变循环发动机,起飞重量能做到120吨左右。至于这种作战飞机是叫中程轰炸机还是叫超远程战斗机都无所谓。可以携带足够数量的对空、对海、对地打击武器。我们暂且称这种作战飞机为纵深打击飞机,前面已经写了很对相关文章,这里就不重复了,相关链接放在本文末尾。

这种可变构型的气动布局是纵深打击飞机不错的一个选择

依托这一种作战飞机可以实现对我国边境线外6000公里内的空中、海上、陆地目标的全覆盖。如果嫌航程不够,还可搞伙伴加油。反正可以不用空中加油机帮忙,也不需要其他战斗机护航。集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空中加油机功能于一身。如果能实现,就足以威慑第一、第二岛链,关岛、威克岛、澳大利亚、新西兰、迭戈加西亚、中东地区军事基地等重点目标。而这些地点正是美弟B21隐身轰炸机的前进基地。B21可以不要求超音速巡航,但是要消灭B21就必须飞快点,不然无法有效追上并消灭B21。

0 阅读:5

晓凡聊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