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腰有些酸痛,在大众点评上寻了家评价颇高的按摩店买了团购券。按摩师手法挺娴熟,可就是过于热情了,一个劲儿地劝我办长期卡,走的时候还硬要我留电话号码。不太懂得如何拒绝的我,只好勉强答应了他留电话的要求。接下来的几日,他接连不断地给我打电话推荐优惠活动、讲解保健知识。起初,我还会客气地用 “最近事情太多,有空肯定去” 推脱,但他好像领会不到我的意图,仍旧不依不饶。加之我被项目弄得心力交瘁,实在没心思也没精力继续周旋,于是干脆把他的来电设置成了静音,偶尔看到来电显示也不再接听。慢慢地,他不再给我打电话了。我本也想始终维持客客气气的态度,但他揽生意的手段确实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或许不少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成年人的交往里,其实有一种情形叫 “拒接回应”。我格外讨厌某些突如其来的开场白,特别是在我忙得不可开交时,许久未联系的人打个电话说 “哈喽” 然后就没了声响。我心里清楚,这声招呼并非关键,我是很想回应你,但确实没功夫一句一句地进行无意义的对话,这般问候除了耗费时间,几乎毫无价值。我并非针对谁、有意不接电话,而是在我看来你根本什么都没表达,只能以 “拒接回应” 的方式等待实质性内容的出现。交流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是至少双方的互动,快节奏时代,最让人厌烦的就是无效沟通。所以,我不明白为何有的夫妻每日都要反复确认感情:“你还爱我吗?”“你心里有我吗?”“你为啥不接我电话?”没及时接听未必就是感情淡了,也可能是手头有亟待处理的事务。感情是长长久久的,大可不必和火烧眉毛的事抢时间。前一阵儿,朋友突然问我:有没有毫无缘由,但就是单纯不想接他人电话的状况?他说他也知晓这种做法或许不妥,但有时候就只想把闲暇时光交给自己,听听音乐、散散步、写写字。这让我记起了罗翔的一句话:“人最大的痛苦,在于知道自己的有限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需要给自己留出空间,去感受自身的存在。日子久了我们愈发察觉,在社会中生存,关于人际关系的困扰从未停止,但我们也有资格享受片刻 “独处的宁静”。就像手机需要充电,我们也需要自我舒缓、需要品味一个人的光阴,只有在那段时光里我们才无需刻意迎合他人,而只是做真实的自己。所以遭遇 “拒接回应”,先别乱想,对方可能只是在自我休憩,但如果许久过去了,你的热情依旧得不到回应,那就别再执着了。没有不想接的电话,只有不想理的人。对于珍视的人,我的 “拒接回应” 都是暂时的,就算当时有各类状况,没回应电话这件事也会在我心中反复萦绕,有空了肯定会回拨过去。有回加班到深夜,兄弟跟我讲了他新遇到的趣事,我瞧了一眼手机后没作反应,心想就算接了电话,也没时间畅聊,干脆就没接。但我始终惦记着,忙完工作后的第一时间就是给他回电,继续之前未展开的话题。你瞧,他跟我说的事情或许也不是特别要紧,但我依然会将它牢记于心。说到底,如果真的在乎,又怎会看到消息后一直不回应呢?把 “拒接回应” 当作不再往来的托词,只是因为根本不在乎。有些人即便聊得平淡无奇,就算只是简单问候也要回应;有些人即便电话铃响,也想假装没听见。在意你的人,交流越来越深入;不在意你的人,多讲一句都嫌烦,所以对于那些长时间 “拒接回应” 的人,不如洒脱放手,他不珍视你,你也无需强求。就像那句名言所说:“不要为了一朵枯萎的花,而放弃整个花园。”他不是对消息内容不感兴趣,而是对你本人不感兴趣。你的真心应该留给值得的人,最后,期望大家都能收获平衡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