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云南名茶中的普洱茶,今天我们再来聊聊云南的红茶。
云南红茶的历史相对较短。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火纷飞的时代,我国重点茶区相继沦陷,茶叶的产量受到了破坏,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祁红、闽红(均为小叶种茶制造)等红茶货源被切断。
为了维护中国红茶在国际上的现有外销市场,中国茶叶公司便开始寻求开辟新的出口红茶货源基地,并在西南各大茶区组织扩大茶叶生产,继续出口换取外汇,购买武器等军需支援抗战。
后来发现云南省凤庆县凤山的茶树成林,茶壮叶肥,白毫浓密,产量既高品质又好,非常适合制茶,于是便开始试制红茶。在祁红工艺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大叶种茶的性变,做了一些改进和创新,通过不断的努力,1939年第一批红茶试制成功,用竹编支撑的茶笼运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铝罐包装后,正式投放到市场。
云南红茶起初定名“云红”,意同安徽“祁红”,湖南 “湖红”,故云南所产红茶称“云红”,又因云南早晚天空多有红云,称为“云红”。后来提议用“滇红”雅称,借云南简称“滇”之典故,又借巍巍西山龙门之下早晚霞映红的滇池一水,遂将“云红”更名为“滇红”。
滇红是在抗战需要中催生的,在抗战岁月中发展,出口后又换回了一大批军火、原材料、机器设备及其它物资,有力支援了抗战。因滇红与抗战结下的这份深厚情缘,所以又被称为抗战之茶。
新中国成立以后,滇红不断试验和改进生产工艺,品质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认可,滇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我国茶叶生产上的后起之秀。滇红一直出口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当时有“一吨滇红换10吨钢”的说法,滇红的出口量在高峰时一度占领云南茶叶出口额的85%以上,为当时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9年开始,滇红被国家定为外事礼茶,定量生产,供国务院使用,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内销。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昆明访问,滇红特级工夫茶被作为礼品馈赠给英国女王。
现如今的滇红,已经同福建乌龙、浙江龙井等一样,成为红茶、青茶、绿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