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经常对老一辈的人说:“年纪大了就该退休,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但是,这句话仅限于那些条件好的岗位,对于基层的岗位来说,没见到几个年轻人愿意来工作的。
幸亏,这些条件差、薪水低、工作辛苦的基层岗位还有很多老一辈工作者坚守着,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初心,用无尽的汗水撑起了这个国家的根基。
有这么一位共产党员,他是“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并且还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半个世纪以前,他来到太行山下任职,如今81岁的他,依然工作在这里!
1942年7月,吴金印出生在太行山下一个名叫麓董庄的农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多少人因为饥饿而死。因此,吴金印从小就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而这些粮食无不是农民们通过辛勤的劳作换来的,吴金印明白农民们的苦,也明白农民们的诉求。
1966年,年仅24岁的吴金印从中央团校毕业。年轻的他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而是主动选择返回太行山下,去当地最为贫穷的狮豹头公社工作。
狮豹头地处太行山南麓,四面山地环绕,不仅耕地稀缺,而且水源匮乏,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刚刚来到这里的吴金印,看着乡亲们贫苦的生活,千斤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他年轻且单薄的肩膀上。
但是吴金印没有退缩,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他不是来混日子享福的,他决心为乡亲们创造奇迹!
来到狮豹头的第一夜,吴金印辗转难眠。他明白,村子四周那层层叠叠的山岭沟壑,是横跨在狮豹头村民们致富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第二天,吴金印立即在公社当中召开会议,计划在全公社范围内开展治山治水工程。
经过他的实地勘测,这里有一条狰狞的荒沟从太行余脉的山丘间蜿蜒而过,那是由千百年来无数次的山洪冲刷出来的,曲折蜿蜒几十余里,又宽又深,名叫“山岭沟”。
由于当地土地的蓄水能力差,下点小雨或者中雨,都会迅速渗入地下,变得无影无踪;而当下大雨或暴雨时,又会形成可怕的山洪,裹挟着泥土山石倾泻而下,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想要把狮豹头的山水治理好,山岭沟就是重中之重。
在吴金印的号召下,当地的村民们一起出动,利用农闲的时间,顶风冒雪,辛苦劳动,修建起一条条石坝,终于在春天结束前将山岭沟改造成了一方方梯田。
农民们紧紧抓住春天的尾巴,利用最后一点时间播种上晚玉米。不久之后,在这条荒芜的山岭沟中,第一次长出了庄稼。
村民们无不欢欣鼓舞,他们都将这称为奇迹,都期盼着秋天有个好收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夏天的一场大雨形成了山洪,将大家好不容易种出来的庄稼都给摧毁了。
看着乡亲们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捶胸顿足,吴金印隐藏起自己悲伤的心情,微笑着鼓励大家:“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明年再干,一定能成功!”
第二年,吴金印没有着急开工,而是经过了长时间准备,将原来小石头垒出来的一字坝改成了用大石头垒砌的拱形坝,然后乡亲们又在被冲毁的原址上造出了梯田。
后来的连续两年,狮豹头风调雨顺,没有爆发山洪,当地的粮食也获得了连续两年的大丰收。
然而,第三年又爆发了一次山洪,新垒的拱形坝没有挡住它,梯田又被冲毁了。
这次打击对村民来说是痛彻心扉的,不少村民跪在被冲毁的梯田上嚎啕大哭。
吴金印得知后,立即赶往那里,他安慰在场的乡亲们说:“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都别哭了。要是哭能解决问题,我就陪大家哭他三天三夜。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一次,咱们就向成功接近一步。关键是要总结经验教训,真正找出失败的原因。
大寨人三战狼窝掌,前两次也失败了,但是人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总结教训接着干,最后不是大获成功了吗?咱就不能学学大寨人,来个三战山岭沟吗?我相信,只要方法对头儿,就一定能成功!”
俗话说:“事不过三”,经历过前两次的失败,狮豹头的村民们再也经不起第三次的折腾,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因此,吴金印召集了公社里大大小小的干部开会,总结前两次失败的教训。
大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当地的土质太过松软,坝体根基不牢,所以没法抵挡山洪。
这个问题非常致命,干部们七嘴八舌出了很多主意,但是依然没有研究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之后的几天,吴金印为了此事茶饭不思,怎么都想不出好主意。
这时,他突然想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对,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吴金印这么想着,然后立即召集了一些群众,召开了一次“诸葛亮会”,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果不其然,这次“诸葛亮会”真的就有“诸葛亮”站了出来,有一位生产队长说:“水往低处流,咱们设法把下坡改成上坡,不就行了?”
吴金印一听,茅塞顿开,说道:“是啊!咱们把地的一头垫高,让下游高于上游,洪水不就往别处流了吗?”
之后,吴金印召集干部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随着方案的出炉,狮豹头村民三战山岭沟的“战役”打响了!
这次,大家把正面的迎水坝从拱形改为了塔形,一共修了几十条,每条坝都比前一条坝高0.5米,坝与坝之间都建有消水池。
当洪水来时,它爬过一条坝就要跌入一次消水池,然后又要重新往上爬,然后再次跌落。洪水就会在一次次爬坡与跌落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力量。
经过一个冬春的苦战,三战山岭沟获得圆满成功。那一年夏天,山洪再次爆发,而且比往年来得更大,但是这次堤坝经住了考验,完好无损!
这条荒沟终于旧貌换新颜,变成了一层又一层的梯田,长出了一片又一片的庄稼。
当年秋天,狮豹头粮食大丰收,千年的荒沟变成良田,大家奔走相告,脱贫的道路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治理山岭沟是狮豹头的“龙头工程”,有了这一工程的成功经验,其他大大小小的山沟就不再是难题,整个狮豹头的治山治水工程全面展开!
吴金印在狮豹头公社工作长达14年,在此期间,他带领着当地村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填沟造田、开荒造林,打通6条大型隧道,搭建起8座大桥,修建了20多公里的标准公路,建造了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构筑了85道大坝,开辟良田一千多亩,植树20多万株!
1975年夏天,吴金印在带领乡亲们开凿隧道时,汛期提前来临,他担心洪水冲垮隧道,坚持在一线指挥。
而此时,他年仅1岁的女儿在家中高烧不止,因为医治不及时,不幸变成了聋哑人。
女儿的残疾是吴金印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痛,但是在他的指挥下,好不容易开凿的隧道完好无损。
2005年,翟阳线省际公路从这条隧道通过,吴金印直接为国家省下了3000多万元。
当时,吴金印一没有大型机器,二没有高学历人才,他只有一双永远不知道累的手,他就是用这双手,拿着凿子、锤子,跟乡亲们一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着这个落后的山区走出了贫穷!
之后,吴金印又将这宝贵的脱贫经验先后带到上乐村公社、汲县五四农场、李源屯乡,带领着当地人民纷纷走上脱贫的道路。
1987年,吴金印上任唐庄乡党委书记,这是他在基层打拼的第21个年头,也是他第6次放弃组织调他去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再度选择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带领人民脱贫致富。
跟狮豹头一样,唐庄也是有名的荒山野岭,境内有平原、山区、丘陵,还有低洼涝地,尤其是西部山区,有29道梁、28条沟,被群众称为“山顶草不长,山坡光脊梁,鸟雀饿断肠”, 丘陵地区则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极低,群众的温饱都成问题。
吴金印刚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地进行调研,很快就得出结论,唐庄要根据不同的地貌进行不同的工作。
首当其冲的就是最为贫瘠的西部,那里是山区,最多的就是石头,于是他呼吁村民们开建采石场,将遍地的资源利用起来。
一时之间,100多个采石场拔地而起。然而,吴金印的第一项决策就碰了一鼻子灰。
由于采石场在开采矿石时会扬起漫天的粉尘,造成了很大的空气污染。
虽然老百姓因此而脱贫了,但是其空气污染在被媒体报道后遭至了广泛的批评。
吴金印当即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并且做了严肃的检讨,他说:“为了子孙后代,必须尽快修复环境,赚钱不是一时之事,保住绿水青山才能永远保住财富!”
随后,吴金印将100多家采石场整合为12家大规模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环保升级,在附近大力植树,减少采石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吴金印做出的第二个决策是在北部地区大种果树,因为唐庄北部地区是丘陵地貌,粮食产量少,但是一些村民种果树的效益却不错。
然而吴金印的这一决策却受到了村民们的非议,他们觉得这么多村都种果树,产能过剩,卖给谁是一个大问题。
为此,吴金印请当地干部们行动起来,挨家挨户地做村民工作,然后又亲自跑到郑州、西安请来专家,到各个村轮流讲学。
很快,村民们纷纷种起了水果,产量大大增加。至于销路问题,吴金印发展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争取市场主动权、话语权。
后来,吴金印发现当地的桃子非常受欢迎,于是又成立了“红印鲜桃合作社”,赢得和发展了更多商机。
唐庄后来又通过桃子的知名度,在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办起了桃花节,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光,从而又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旅游业的兴起又将当地桃子的知名度打得更广,卖得越来越好!
在矿石和林果产业的带动下,唐庄又建起了果蔬基地、无氧铜杆厂、水泥厂等等,渐渐地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发展为了著名的唐庄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百威啤酒。
当时,百威啤酒正在河南到处选厂址,唐庄产业园就是备选厂址之一。百威上海总部派了两个考察员,但是他们没有买到火车票。得知这一情况后,吴金印亲自驱车前往上海接人。
百威被吴金印的诚意深深感动,在实地考察后,立刻确认入驻唐庄产业园!
有了百威打头阵,众多优质企业纷纷入驻,在之后十多年里,先后有30多家世界五百强、全国五百强的企业入驻。
在上任唐庄的30多年里,吴金印带领当地百姓上山种树、下沟造地,打造了万亩林果基地、万亩生态林观光园、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超高产粮食基地、万头肉牛奶牛养殖基地和万亩产业园区。
虽然期间组织多次调他进入上级机关,但是他始终不忘初心,一直坚守在基层。
如今吴金印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了,81岁的他已经在基层工作57年,带领着数不清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太行山下的百姓为了感谢吴金印这么多年的无私奉献,在太行之巅青年洞上刻上了“太行公仆吴金印”六个大字。
吴金印始终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基层,扎在群众之中,至今依然坚守在基层第一线。
有人问他打算何时退休,他说:“只要群众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吴金印无疑是我党无数基层干部最好的代表,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祖国最困难、最落后的地方,他们不顾自身利益,穷尽一生夯实祖国的根基,他们是人民群众心中一座伟大的丰碑!
本文由历史本质于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同意,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