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各种“作妖”,居然还不让管?这说法一出来,估计好多家长都惊掉下巴,直呼“臣妾做不到啊”!可事实就是,这些看似让人抓狂的行为,背后都藏着宝宝成长的小秘密。
就说这“吃手”,以前总觉得不卫生,一看到宝宝把手放嘴里就赶紧扒拉出来。现在才知道,人家这是在用嘴巴探索世界呢!要是实在担心吃手太频繁,那就用安抚奶嘴或者小玩具转移下注意力,也算是给宝宝找点别的乐子。
“光脚”这件事,以前老怕宝宝着凉或者弄脏地板,非得把鞋袜给宝宝套上。哪晓得光脚对宝宝好处多多,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耐寒力。这下好了,家里地板干净点就行,让宝宝的小脚丫自由自在撒欢儿。
“认生”的宝宝,带出去见人不爱打招呼,以前还觉得挺没面子,硬要宝宝喊人。结果呢,把宝宝弄哭不说,还可能伤了孩子的心。原来宝宝认生是自我保护,咱得尊重宝宝的意愿,想交流就交流,不想咱也别勉强,适当鼓励引导就成。
“爱哭”的宝宝真是让人头疼,以前一听哭声就心烦,只想赶紧止住。后来明白,宝宝哭是在表达需求和感受呢。困了饿了就满足一下,身体不舒服或者受伤了就赶紧处理安抚,宝宝心里踏实了,自然就不哭了。
“摸私处”这事儿,刚发现的时候吓一跳,还以为宝宝怎么了。原来是小家伙对自己身体好奇,在探索呢。只要手干净,就随他去吧,洗澡、换尿布的时候顺便满足下他的好奇心,也挺好。
“玩食物”那场面,简直是一片狼藉,以前气得不行,觉得宝宝太浪费。现在懂了,这是宝宝自主进食的必经阶段,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呢。吃饭的时候多给点鼓励引导,说不定宝宝很快就能自己吃得有模有样。
“扔东西”更是家常便饭,家里到处扔得到处都是,以前捡得腰酸背痛还上火。没想到这竟是宝宝学习因果关系的好时机,扔东西能发现声音和轨迹的奥秘。
这些“作妖”行为,看似调皮捣蛋,实则是宝宝成长路上的宝贵经历。家长们得转变观念,别一上来就制止。当然,这“不管”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比如宝宝光脚,虽然好处多,但地面得保证安全,不能有尖锐物品;宝宝玩食物,虽然是锻炼能力,但也要适时教导餐桌礼仪;宝宝扔东西,可以陪着一起玩,顺便讲讲因果关系。
养育宝宝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这些“作妖”行为就是沿途的风景。咱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用正确的方式陪伴宝宝欣赏这些风景,见证他们一步步成长。毕竟,这些看似让人无奈的瞬间,日后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温馨和甜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