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聚焦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屡败屡战,永不放弃。今天继续分享心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
郑重声明:本号文章皆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东汉时,有位读书人陈蕃,整日埋头苦读,其它什么也不管。
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来到他独居的小院,见四处长满杂草,屋里又乱又脏,便问道:小陈,你咋不打扫下屋子呢?
陈蕃却不以为意地回答:我的目标是扫天下,这间小小的屋子扫不扫有何关系?
对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个故事,表面看是在说清洁屋子的事,实际上含意当然不止于此,个人也是来到中年方才领悟。
以前年轻时,自己也是个懒散疏狂之人,凡事不拘小节,后来栽了很多跟头,才意识到,原来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这故事其实是告诫我们,人要想做成一些大事,还得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着手,有谁敢把重要的事务,托付给一个忽视细节、连自理能力都不足的人呢?
而今天,阳明先生对学生的叮嘱,让我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有一段时间,阳明先生发现学生们近来问题减少了,他觉得不对劲,就主动问起原由,然后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
先生的话,可以浓缩为一句:
【今天,你的“心屋”扫了吗?】
他的意思是,作为一名求知者,应该每天保持用功的态度;
因为一旦松懈,不学习新知,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懂得差不多了,从而就会满足现状,因循苟且,每天重复老路;
阳明心学的宗旨是致良知,虽说法不同,但和儒家经典《大学》的宗旨是一致的。
【大学之道……则近道矣。】
不论阳明心学所讲的“良知”,还是大学所说的“道”,实际都是要通过对事物不断地探究,达到领悟宇宙人生真相的目的。
区别是,阳明先生认为,只是在外部世界探索,一物一理,永远穷之不尽,只有通过对心灵的追问,从内部世界去探求,才是更为究竟的方法。
“良知”,也即天理、天道,这是人心本来具备的,要恢复它,关键就是去除心灵上的尘垢,也就是私心私欲,然后可成。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一天都在接收大量信息,信息中,有正面也有负面。而这些信息,又在影响和塑造我们的心灵世界。
尤其少年儿童及青年,三观还不稳定,很容易被负面信息带偏,所以需要有人及时督促,反省改进。
成年人也不例外,我们不但要时刻调整、端正自己的心念,对信息有所选择,同时,也要及时清理那些会带来不良作用的负面、垃圾信息。
这就是阳明先生强调,要每天打扫“心灵之屋”的原因。
个人理解,欢迎探讨。
本人才疏学浅,若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高人批评指正。
更多精彩:国学:阳明先生论“道”
国学:为什么我们常常看不清事物的真相?阳明心学告诉你
心理学:紫色是七色中能量最高的,圣者光环却为何不是紫色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