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二次叔侄之战,汉王朱高煦造反为何会失败?

学典历史 2024-09-15 22:38:22

明朝曾发生过两次叔侄大战,第一次是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导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第二次则是朱棣次子朱高煦起兵造反;只可惜,汉王朱高煦没有像其父朱棣一样取得成功。

不仅没能成功,而且本人也被侄子朱瞻基俘获;同样是造反,为何朱高煦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呢?

其一,藩王被削弱

造反起家的燕王朱棣,刚一上位就解除了众多藩王的兵权;朱高煦唯有一己之力对抗朝廷,确实有点寡不敌众,注定难以成功。

况且朱高煦的封地乐安离京师北京很近,朝廷大军发兵此地又不费时间,所以留给朱高煦的时间并不充足。反观朱棣,起兵时有宁王朱权相助,而且他的大本营北平离南京又远,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因此打败朱允炆很好理解。

第二,老将健在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并未杀功臣,此时朝廷能征善战的武将不少;如英国公张辅。当年朱棣靖难之时,朝中几乎无将可用,建文帝朱允炆不得不启用没有作战经验的李景隆或年迈的耿炳文。

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朝廷兵多将广,地方上藩王的实力远不如朝廷大军;就连朱瞻基本人也能征善战。这无疑加大了汉王朱高煦造反成功的难度。

第三,朱高煦难以成事

朱高煦既没有其父朱棣那种格局,身边又没有高人辅佐;一听说侄子朱瞻基御驾亲征,便显得十分害怕,而且还未开打,就主动投降,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成功呢?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曾多次救父亲于危难之中,因此深受朱棣的喜爱;登基后,朱棣又以“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为由勉励朱高煦,使得他逐渐开始膨胀,有了争权夺利的野心。

汉王朱高煦之所以造反失败,主要是局势对他不利,而且没有其父朱棣那种成大事的魄力。对此,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0 阅读:70

学典历史

简介: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