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五棵松体育馆,北控球迷的心都快揪成一团了——在季后赛8进4的关键第三战里,北控102-105险败北京,大比分1-2落后,眼瞅着就要被对手拿到赛点。
更让人心塞的是,这场本该守住的主场优势,愣是被一个人“坑”没了——后卫张帆全场4投1中仅得3分,这表现看得观众直拍大腿:“这哪是季后赛核心后卫?简直成了‘卧底’!”
一场本该稳赢的德比战,咋就翻车了?要说这场比赛的背景,可太有看头了。
北京和北控的“京城德比”本就是季后赛首次交锋,更巧的是北京队两大内线核心周琦、曾凡博都因伤缺阵,内线防守几乎成了“漏勺”。
北控这边,沈梓捷早就憋着一股劲——上赛季被周琦压制的憋屈,今晚必须找补回来。
果不其然,“大鸟”全场16投14中,狂砍31分7篮板,在内线简直予取予求,连隔扣都整了好几个,这表现放整个季后赛都是顶级的。

外援里勒也没掉链子,10投8中拿20分,6人得分上双的北控,怎么看都是赢面更大的一方。
可问题就出在张帆身上。
作为北控后卫线的“老大哥”,他全场打了40分钟,就投了4次篮,命中1球,三分0中,除了3分1篮板,几乎没任何贡献。
要知道,常规赛里张帆场均能拿15分,三分命中率38%,是球队重要的外线火力点;上一轮打山东,他还拿过18分。
但今晚的他,突破没威胁,投篮没准星,连最基本的组织串联都磕磕绊绊。
北京队明显针对他做了防守布置,一拿球就包夹,可张帆既没硬解能力,也没及时分球,生生把球权砸手里。

有球迷在场边喊:“张帆你倒是投啊!”结果他越喊越缩手,看得人直叹气。
张帆“拉胯”背后,北控暴露了啥问题?这场失利,张帆肯定是“背锅侠”,但仔细想想,北控的问题可能比表面更复杂。
首先是后卫线的深度不足——除了张帆和刘晓宇,廖三宁还太年轻,关键战容易紧张,一旦张帆哑火,球队连个能站出来梳理进攻的人都没有。
其次是战术应变太慢:北京队上半场就针对张帆放投不放突,北控教练组直到第三节才调整,让里勒多控球,可这时候分差已经拉开了。
最关键的是,季后赛的“大心脏”属性——张帆不是没打过硬仗,但今晚明显被北京队的防守压力打懵了,这种心理层面的波动,比技术失误更致命。
赛后,社交媒体都炸了锅。

有球迷翻出张帆上赛季季后赛的数据对比:“上赛季他打广东场均12分,这赛季怎么成这样了?”也有理性球迷分析:“张帆最近三场命中率30%,可能有伤?或者被对手研究透了?”更有北控老粉叹气:“沈梓捷拼到40分钟,里勒也够努力,就差一个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后卫,这口气憋得难受!”
北控还有机会吗?这场失利给了我们啥启示?现在大比分1-2,北控必须在接下来的两场比赛里连赢两场才能晋级,难度可想而知。
但往好里想,北京队虽然赢了,可内线漏洞依然存在——范子铭和所罗门今晚加起来才拿24分,沈梓捷完全有能力继续“爆种”。
里勒作为外援,稳定性一直在线,只要他和沈梓捷保持状态,北控还有一搏。
不过,这场失利也给所有季后赛球队提了个醒:关键战里,核心球员的“抗压力”比数据更重要。
张帆的低迷不是偶然,而是长期依赖“顺风局”的结果——当对手针对性限制时,他缺乏调整能力。

这也提醒各队,休赛期不仅要练技术,更要练“大心脏”。
对于北控来说,这场失利或许是个转折点:如果能在接下来的比赛里激活张帆,或者找到替代方案,说不定能绝境翻盘;要是继续“单点哑火”,那季后赛之旅可能就要提前结束了。
今晚的五棵松,北控球迷的呐喊声依然震耳欲聋。
他们或许会骂张帆“拉胯”,但更希望看到的是球队能从失利中站起来。
毕竟,季后赛的魅力就在于——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北控,该支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