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到DeepSeek,海外华人眼中的AI之变

中国侨网 2025-02-21 21:31:24
近日,人工智能领域热点不断,从引发全球热议的 ChatGPT 到备受瞩目的中国企业 DeepSeek,科技浪潮正深刻影响着各个领域。日前,小侨连线采访海外华侨华人,讲述他们眼中,人工智能(AI)的潜力与挑战。

中国科大研发“章鱼”触手机器人 能抓取任意物体。(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人类仍将处于中心地位

2月18日,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受邀出席香港大学与香港工程院合办的科技讲座系列,主题为“从ChatGPT到DeepSeek的突破与高等教育的变革”。

如今已迈入 “数据爆炸” 时代,秦泗钊巧用八卦图阐释数据之力:一边是显性知识,另一边则藏着待数据挖掘的未知。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兴起,背后是机器深度学习精进、互联网海量数据支撑,还有各国政策助力。

秦泗钊巧用八卦图阐释数据之力。(受访者供图)

秦泗钊表示,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大型语言模型(LLM )的研究都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的出现。DeepSeek通过整合多种现有技术,提升了AI的效率和性能,拓展了训练效率的边界,其低成本和开源模式极具竞争力,对全球创新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AI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认知相关的问题,但它对涉及物理世界任务的智能化仍然相对落后。”

秦泗钊认为,传统的技能型教育模式将难以持续,未来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机互动能力、高纬度思维能力以及价值判断素质。他强调,人类在后AI时代仍将处于中心地位,关键在于如何学习与人工智能共存与协作。

人工智能将缩小人与人的差异

互动环节,观众抛出灵魂一问:未来工作会被 AI 取代吗?秦泗钊以摄影变迁为例,过去专业相机操作门槛高,如今手机让拍照普及,可专业摄影师需求不减;气象领域同样,AI 助力大众获取精准天气信息,气象专家依旧不可或缺。他认为,重复性工作或被替代,但各专业的专家仍有 “用武之地”。

图为气象探测无人机。(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还有人担忧AI是否会拉大贫富差距,秦泗钊乐观表示,技术反而是“平衡器”。技术并不会加大差距,反而会缩小差距,因为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AI获得相似的知识,人与人的差异更多表现在对生成内容的慎思明辨能力和与AI互动的高端思维能力。

中国企业探索科技向善新范式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德籍院士、欧盟中国中心主席刘雨雄指出,“去中心化”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理念之一。

过去,传统AI的算力和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科技巨头手中,这不仅导致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也限制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机会。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无法参与到AI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从而加剧了全球技术鸿沟。

刘雨雄表示,DeepSeek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新范例。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中国企业在推动科技向善方面的积极探索。

“DeepSeek将AI的开发权和使用权分散到全球各地。这种模式不仅有效避免资源垄断,还能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到AI创新中,推动技术的多样化和均衡发展。”刘雨雄强调,“去中心化”的理念为全球AI技术的普及和普惠奠定了基础,也为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参与AI发展的机会。通过开源,开发者们共享资源、经验和知识,从而加速技术的迭代和优化。

资料图: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刘雨雄认为,DeepSeek融入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深度求索的训练数据不仅包括现代科学知识,还吸收了东方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例如,《易经》的辩证思维和墨子的逻辑思想都被纳入其中。这种融合使得深度求索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兼顾理性和人文关怀,避免陷入单纯的技术至上主义。这种科技向善的理念,正是深度求索区别于其他AI模型的重要特征。

责编:马海燕

“地表最聪明AI”发布会上,坐C位的两个华人是谁?

董小红:执笔人生 潇洒告别

荷兰唐人街的“记忆捕手”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秋山春雨

秋山春雨

3
2025-02-22 16:39

对于AI技术应用,我感觉主要就是看怎样尽快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到各行各业,运用到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而不是让人感觉高高在上,遥不可攀。然后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去粗留精,资源整合共享,使其更加完美![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