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句诗很形象的描写了朝代更替的景象。古时候,亡国之后的皇亲贵胄都会受到波及,轻则贬为庶民,重则被处以死刑,还有很多会沦为奴隶。然而大清朝灭亡之后,皇族之人只是身份发生了变化,并未受到严重的牵连。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些养尊处优的皇族最后都去哪里了呢?其实他们大多数悄悄地从事了一个行业,虽然当时不起眼,但如今却非常吃香!
01满清贵族亡国后未受牵连
每一个朝代被人取代之后百姓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皇亲国戚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背上“前朝余孽”的名头,成为新王朝极力想要铲除的势力。当然也有一些统治者比较仁善,会赦免其中大部分的无辜贵族,但是像清朝这样基本未受牵连的不多见。
清朝晚期,皇族的生活非常优越,尤其慈禧统治期间更是奢靡无度,根本不顾百姓安危。所以满清贵族中有很多无所事事,只知道享受生活的人,甚至于有些人还染上了大烟瘾。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靠着雄厚的家产和朝廷的供给,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我们从一些老照片就能看出,那时候的平民百姓过着乞丐一般的日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行尸走肉一样的熬着。王室贵族和百姓的生活差距,就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朝代注定不能长久下去。
朝廷和贵族迷失在了纸醉金迷的繁华中,却不知大清朝的气数将尽。溥仪宣布退位的那一刻起,满清的皇室就已经沦为了普通人。然而他们并没有像历代皇亲国戚一样被牵连,不仅未受到惩处,连财产都好好的保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因为大清朝的灭亡并没有激烈的战争,而是溥仪、载沣等人顺应形势退出,这才避免了大清的皇族被迫害。帝位传到溥仪手中之时,清朝很明显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作为摄政王的载沣对这一切看的很清楚,所以他也早早的开始为大家留退路了。
当时中国的形势非常复杂,除了清政府以外大家也是各怀心思,所以主要矛盾反而不在清庭。载沣此时非常果断的解散了内阁,并告诉皇室的贵族们最好隐居起来。之后袁世凯大权在握,并迫使溥仪下了退位诏书,清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这样“和平”的背后就是条件的交换,溥仪同意主动退位的条件就是保全自己和家族。所以袁世凯坐上总统之位后,溥仪和自己的后妃们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其他皇族也未被抄家和问罪。虽然身份降为了平民,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依然有雄厚的财力。
只不过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靠着清朝政府的庇佑生活,一旦失去了大清朝这棵大树,他们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这些娇生惯养的满清贵族并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后来是如何谋生的呢?
02皇族的出路
其实一开始这些人并不用为了生计而发愁,因为他们往日积累的财富不少,这其中田地、商铺等都是可以不断生财的,凭着这些足够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这些贵族未必都会打理好这些,有些人将自己的家财挥霍完了之后就非常艰难了。
这时候有些人难以接受现实,觉得自己是贵族不愿意干活养活自己,只能沦为不合群的乞丐。有些人则比较识时务,于是开始干活图一个温饱,就算没有一技傍身也可以干体力活儿,比如去码头扛包、拉黄包车等。
当然也有些人眼光比较长远,他们知道钱财总有花光的一天,只有能力才是永恒的保障。于是一大部分人会有意培养自己的子女,送他们去国外留学。让他们成为有能力的人,这样的话就算家里的财产越来越少也不用担心后半辈子的生活。
如今社会上有些人在自己的领域成就颇高,而他们正是当初满清的贵族后裔。书法家、画家启功先生就是爱新觉罗的后裔,他是乾隆皇帝的第九世孙。著名的歌手那英就是满清叶赫那拉氏的后裔,可见有先见之明是很重要的。
不过这毕竟都不是长久之计,想要生活的水准不降低,最重要的就是多赚钱。而古时候商贾之家才是家底比较殷实的,满清贵族那时候没少和这类人打交道,对其中的门道也有所了解,于是他们大多数人选择了经商这个行业。
其实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从事商业的,因为古时候将人分为工农士商,其中从商被认为是最低下的,很多人都以出身商贾之家为耻。这些前朝的没落贵族思想中,对这样的阶层划分根深蒂固,因此他们那时候都是被迫从事商业行当。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部分人当时的选择却成为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如今国家对商业有了极大的肯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商业,而且相对于农业和工业来说,经商的人从中获得的利润明显比较高,这也让很多人都趋之若鹜。
满清的皇族没落以后误打误撞的从事了当时最下等的职业,只不过他们没想到这个行业竟然会成为后来最吃香的。由此可见,世事变化无常,很多时候不可一概而论,不过做人做事只要对的起自己,凭着自己的努力生活,都是值得被尊敬的。
03总结
大清朝灭亡之后,留下了十几万的满清皇族,他们过惯了安乐舒适的日子,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平民的生活。不过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为了生存他们大多数都去经商了。虽然当时这一行不被人看好,但是如今看来,这类人的无奈之举却成就了他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自己都混不好!还管皇族去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