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丨春夏秋冬皆相宜一一试论王春平《双林》卷首语艺术成就

友蕊义乌 2024-10-24 19:59:05
春夏秋冬皆相宜一一试论王春平先生《双林》期刊卷首语写作的艺术成就

⊙邹鲁

引言

天气的交替,隐喻着人生的冷暖人情。在寒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而在温暖的时候,又会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和陪伴。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人生的真谛。

天气的变化,隐喻着人生的希望和光明。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勇敢面对,总会迎来晴天和阳光。这种积极的隐喻,鼓励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相信未来总会更好。

我们在读王春平先生撰写的《双林》文学期刊卷首语,同样伴随着他的每年春季卷、夏季卷、秋季卷、冬季卷的卷首语,也感受到给我们带来的天气变化的丰富多彩、阅读的喻悦、人生的隐喻,等等。晴雨、无常,冷暖、起伏,情感、阳光,希望、乌云,失望、秋实,快乐、悲伤,春花、幸福……这是自然现象的描绘,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深刻解读,让我们知道心情自然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困境和欢乐、美好:春夏秋冬皆相宜。这都在王春平先生的卷首语里。

《双林》杂志,乃浙江省义乌市佛堂作协所办、“春夏秋冬”四季各一卷的文学杂志。虽是人们称谓的“乡镇级”内刊,但是在浙江一地乃至大江南北的文学界,颇有影响。

说心里话,我可能或许不是文学界人士,对一些文学杂志或书籍,只是习惯性的按照少年读书时恩师教导那样,先看看前序后跋,然后再定夺读还是不读、粗读还是精读。这一习惯,使我几年前遇见《双林》,就爱上她的“卷首语”,也因她的卷首语的“引诱”,我愿意把《双林》从头到尾看个遍。有“味道”的文章,总是让人“垂涎欲滴”啊。

这前序在杂志上便是卷首语了,是一本杂志的“脸面”。脸面姣好且富有风情,能不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读起《双林》杂志的“卷首语”,感觉很有味道:

其一,她不同于众多内刊“卷首语”,多是注明某级某某领导所写,其实是编辑部代笔。还有的,不署领导名字,也就没有署名了,不知什么原因。而《双林》杂志不其然,大多数是这本杂志主编王春平先生亲自操刀并署名。看来,他是愿意对其负责的。

其二,特别是一些乡镇、县市级的内刊“卷首语”,八股文之风貌似大而高、实则空空如竹也。在这里就不想列举了,懒得再得罪这些人了。而王春平先生的卷首语,却总是符合这本、当期文学杂志的特色,行文信手拈来而老辣,娓娓道来却是那么有趣,春夏秋冬总相宜。每段、甚至每句话,总是让人回味、余音绕梁,颇有诱惑,免不得引人进入杂志里。

正如义乌大才子王功良先生评价:“王春平的卷首语,激情飞扬,是这期《双林》的最佳作品。”著名作家贾献文先生评价王春平先生卷首语:“春平文友写的卷首语,写得平实、接地气,一反胡里花俏的卷首语常态。”

王春平先生写作的《双林》卷首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艺术风格,我们通过分析研究他的多年来约二十篇卷首语,认为王春平先生的卷首语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与诗情画意、内容的深度与丰富多彩、结构的自然与行云流水以及情感的真挚与自然流露等方面。这些艺术特色,使得王春平先生的卷首语不仅是一本刊物的介绍性前言,更是可以当做一篇能给读者一种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的独立美文来读。

变化与时代的风貌息息相关。

地域文化也是塑造作家风格的一个外在因素。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沉淀,这些都可能反映在作家的写作中。王春平先生的作品也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他将自己所熟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融入到写作之中。在地域文化的体现上,王春平先生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还展现了该地区独有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这种地域特色的深入挖掘和展示,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寻找个人的文化基因和特殊的地域性经验,王春平先生在“义乌十八腔”的地域语言文化系和标准汉语叙事之间,探索了新的表达可能性。在将个人经历和地域文化融入写作的过程中,王春平先生也面临着如何平衡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问题。如何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同时,避免陷入地域性写作的身份束缚和惯性,是他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王春平先生的卷首语写作风格是在个人经历和地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和感悟,也展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邹鲁,20240607,义乌)

(全文刊于《双林》2024年秋季刊,202410)

作者:鲁 邹 (邹鲁)[独立文艺评论人,乐意为文学艺术家艺术评论推介]

0 阅读:0

友蕊义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