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数据去旅行-U盘大小的金士顿XS10002TB移动固态硬盘评测

云上自有评测人 2024-03-16 05:14:04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技肉眼可见日新月异的进步,特别是手机功能的越来越强、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越来越高,出门的习惯装备也越来越少,包也从刚毕业时候习惯的电脑包、单肩包缩到了斜挎包, 包里的常驻嘉宾也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SATA移动硬盘、钥匙串、钱包变成了NVME移动硬盘,GAN充电器、NFC门禁卡。

最近工作频繁出差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要不把这腰包干掉吧?的奇异想法,于是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动,对不起了!绿联硬盘盒!NUBIA 氮化镓!

对固态移动硬盘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闪迪、西数的PSSD那个阶段,说实话,不比现在的硬盘盒小多少,甚至绿联当年还出过更加好笑的类似2.5寸盘,里面插得却是ngff硬盘的取百家之短的产品……产品线对标的都是名片。并不是很符合要求,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摆脱 2280+盒的挣两份的设计思路,直接PASS。

之后就看到了“老朋友”金士顿家的PSSD新品,U盘大小的高速PSSD,XS2000和XS1000,分别代表了读取速度,考虑到20G/s接口普及程度毕竟不高,就省下200多块,入手XS1000的2T版本。其实还是存储焦虑造成的老毛病,之前的NV1 2T,用了1/4都没到。

2TB版本:

1TB版本:

开箱

外包装还是一贯金士顿的“对地球不友好”的彩盒包装,也就是巴掌大小。各种认证拿了一大堆。

拆开包装拿出本体,我恍惚了……金士顿你要不要看看自己在干什么?虽然XS1000自带的是10Gbps/s的USB Type-C 3.2 Gen2接口(也就是USB3.1 Type-C),但是带的却是一根USB-C转USB-A 3.0的线,虽然兼容性更好,但是原装配件就性能砍半是闹哪样?

我十分怀疑配的这条线是为了进一步展示本体6.95 x 3.26 Cm的小吧,需要的话还是另买一个type-c的双公直插头吧。前置C口基本已经是标配了。甚至可以当一个超大容量的U盘来用。

翻出当年SLC的DIY优盘,三兄弟放一起做个比较。SX1000的体积果然和U盘差不多,一体化结构,存储颗粒和专用主控芯片在一块PCB上,对尺寸的控制更加有力,同时,不需要接口也意味着发热控制更好。

2280的硬盘放着一比可谓相形见绌。而且重量上也有明显的降低,只有29克,和之前“走丢”的CZ880相比还是重一点,而且。。没有了“指间玩具”的属性,只能抚摸了。

铭牌信息,5.0V 1.5A,又想起了拿充电器给U盘充电的梗。

金属外壳的质感相当不错,现在平时也不揣钥匙了,漆面的存活指数大幅增益。指示灯设置在一侧。金属外壳一体成型,想拆开应该不容易。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没有挂绳口可能是设计的一大败笔。

外观就看到这里,到底性能如何,还是得测试见真章。

测试

HUTNE的2T文件写入,写入偶尔浮动,基本都能稳定在接近理论速度上。

AS SSD Benchmark,和HDT结果类似,写入还是偏低一些。4K 23.8和67.9的成绩还是不错的,高于预期。

Crystal 1G测试,数据略高于Benchmark,应该是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对照着来看也能显示出真实水平。

再跑个64G看看,也差不多。

TxBench甚至出现了写入倒挂读取的情况。果然在windows环境下对硬盘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是太多了。

SMART信息里面能看到的东西不多,接口和传输模式那里应该是出错,读取量和写入量总计也看不到。

缓外写入测试大概是200G大小各异的文件,可以看出应该是无缓存,缓内大约1G/s,缓外写入情况发生在大概100G左右段,跌落到170MB/S左右。

165G写入测试,因为缓存耗尽,总用时11:31,平均速度255.1MB/s。

写入完成后,Crystal显示温度76度,此时贸然上去摸,可能给手留下个水泡。

165G读取则是保持了一个高水平。

此外,还特别找了个5G的USB接口进行了测试。

基本上就是个对半砍的情况,不过随机性能没有损失太多。

总结:

SX1000和他的好大哥SX2000可说是金士顿进军移动存储方面的“哼哈二将”,凭借多年深耕闪存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了U盘大小的超大容量PSSD,可谓一出场就扔了个王炸。大大提升了OTG存储的便携性,平时带孩子出去时候,也不怕4K视频太占地方了,鼹鼠的故事也不能占据我手机的空间了。甚至和太太分享孩子照片时候也不用微信来回传“屎壳郎推粪球”了。这次可以彻底淘汰普通U盘和巨大的2280硬盘盒了!

0 阅读:0

云上自有评测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