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李张念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催人奋进;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庄严矗立,凝聚力量。
2024年,常德有4人获评“中国好人”,13人获评“湖南好人”;3人获评第九届湖南省道德模范,1人候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一位位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如同一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照耀人们心灵。现在,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临危不惧 勇显担当
见义勇为者以平凡之躯,书写了不凡的篇章。他们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豪言壮语,却不乏挺身而出的壮举。石门县蒙泉镇上五通村村民熊亚洲就是其中的一员。
2020年1月13日19时许,蒙泉镇上五通村1组村民黄某家意外失火,熊亚洲率先赶到火场,冲进厨房转移出2个液化气罐,随后又奋不顾身地率领群众灭火。不幸的是,在灭火过程中,由于该房屋的前檐垮塌,熊亚洲的右脚被水泥预制板砸中。
尽管经过抢救,熊亚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右腿踝关节处以下高度粉碎性骨折,右腿不得不截肢,造成终身残疾。事后,熊亚洲并未因为失去右腿而自暴自弃,不但婉拒了蒙泉镇政府为他安排的公益性岗位,还凭借自己的努力,建起小型养殖场,靠自己的双手维持家人的生活。
面对大家的赞扬,熊亚洲说:“当时啥都没想,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颗热腾腾的心。去年,熊亚洲获评第九届湖南省见义勇为类道德模范,并候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胸中有大义,方能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去年1月,武陵区穿紫河街道西园社区居民万跃平在警方抓捕暴力犯罪嫌疑人时英勇增援,协助警方将嫌疑人制服;4月,津市市药山镇临东村高压电护线员祝久峰在巡线途中救下了一名失足落水的10岁孩童,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助其脱离生命危险。万跃平、祝久峰均获评了见义勇为类“湖南好人”。
社会崇尚见义勇为,必将激扬浩然正气满乾坤。弱者有人扶、危者有人救、遇犯罪有人斗……见义勇为者的凡人义举,激励着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以见义勇为者为榜样,怀揣勇敢和无私,致力于实践善行。
竭尽所能 无私奉献
2024年,来自常德的徐晓丽、曾祥富、王天明、卓德刚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他们公而忘私、甘于奉献,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展现出对事业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0fb05951b367e6106e4f68e48ccffd.png)
徐晓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自2003年起,汉寿县鸭子港中学教师徐晓丽先后接来44名学生在家中照顾,他们有的是孤儿,有的是留守儿童……徐晓丽如同母亲一样悉心照料他们的起居,辅导功课,且分文不取,被学生们敬称为“妈妈老师”。徐晓丽也获评了第九届湖南省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12a446f58904612638f38236b7e9f7.png)
曾祥富 通讯员 牟建平 摄
常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四大队、二级高级警长曾祥富,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公安基层一线。他创新发明“口哨交通指挥五步曲”工作法,守护城市交通和谐畅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口哨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4f695f5ebd0b434af5ed17bc03dccc.png)
王天明(图片由桃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南省桃源县分公司兴隆街支局邮递员王天明,为桃源县夷望溪镇十余个村(社区)提供邮政服务。参加工作30年来,他投递里程达40万公里,投递各类报刊、邮件约50万件,无一差错,被当地群众称为“活邮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74459760b0a37949e3325ce69f2130.jpg)
卓德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石门县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退休教师卓德刚扎根山村学校43年。他是深山中的“全能校长”,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锅铲能做饭、握起砌砖刀能砌墙,创造了石门县教学点学生人数增多的“栗子坪奇迹”。
在安于平凡、不甘平凡中敬业奉献,一定能创造平凡中的不凡。
常德市欣运旅游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蔡永祥从业以来安全行车200余万公里,始终保持着零责任事故、零车辆责任故障、零客户投诉的纪录。常德市残疾人射击运动员杨超5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迈入射击竞技的大门后,连续参加三届残奥会,共斩获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石门县社会福利院院长助理潘清珍自1991年以来一直从事敬老工作,如今78岁的她还在负责照料5名失智老人的生活。蔡永祥、杨超、潘清珍均获评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
扶困济弱 助人为乐
八九十岁的高龄,依旧保持着助人为乐的习惯,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在第九届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胡升校的故事里,或许可以找出一些答案。
1997年从澧县第八中学退休后,胡升校积极发挥余热,将澧县甘溪滩镇丰年村的老宅改造成一个“童乐园”,免费辅导留守儿童功课,手把手教乐器演奏。孩子们不仅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大方开朗。受胡老影响,其外孙女也成了“童乐园”的义务辅导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024年,常德有5人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他们中有私营业主、退休工人、基层干部,还有普通村民,他们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用点点微光,温暖人心。
武陵区白马湖街道西堤社区居民刘婷婷是一名听障人士,她不仅理发技术精湛,还培养了多名聋人理发师,带领他们一起为社区、养老院的老人们免费理发。
桃源县郑家驿镇新石村村干部黄飞跃以诗歌、散文的形式,写了近20万字的日记,反映当下基层生活的真实现状。2018年9月,黄飞跃将自家的一家小旅社改造成桃源县第一家乡村公益图书馆。
原常德市建民织布厂下岗职工刘德福开了一家裁缝店谋生。26年来,刘德福夫妻二人坚持每月5日为居民义务加工床上用品,目前已累计为周围居民、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免费缝补衣被上万次。
12年来,退休工人谭剑锋义务帮助邻居修理小家电上千件,还为武陵区丹阳街道常乐社区周边居民安装、维修水电,疏通下水道等,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为社区里的“家电医生”。
临澧县四新岗镇天鹅社区居民彭雪年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在当地有一个外号“和事佬”。她进各家门、知各家事、解各家忧。邻里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的矛盾,都是彭雪年从中调解。
一个个助人为乐的群众身边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美德,引领着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孝老爱亲 以德感人
平凡践行伟大,行动诠释真情。2024年,常德3人获评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在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里,在数年如一日的爱心、孝心、责任心中,中华传统的孝老爱亲美德闪闪发光。
武陵区白马湖街道临江路社区居民彭敬初已年过八旬。33年来,他不离不弃照顾智力残疾的孙子亮亮。经过漫长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现在的亮亮不仅能生活自理,帮助彭敬初和老伴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能自己阅读和独自出门散步。
当命运予人以痛吻,有人选择黯然神伤,有人选择放弃责任,而有人则选择报之以歌,选择将苦难扛在肩头,用守望书写亲情。
叶玉峰是石门县永兴街道永固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但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26年前,叶玉峰丈夫的哥嫂因车祸意外去世,留下一对年幼的儿女无人抚养。叶玉峰毅然担负起抚养侄子、侄女的责任,把最温暖、最无私的爱给了他们,让遭受变故的家庭依然温暖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彰显的是中华民族仁爱孝亲的美德与风尚。鼎城区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工会主席刘菁在丈夫意外去世后,虽然再次组建了家庭,但仍十年如一日照顾病重的前公婆,待二老如亲生父母。她用爱为老年丧子的前公婆撑起了一片蓝天,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这些来自基层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用最朴实无华的信念,最真挚诚恳的善举,点燃一盏灯,照亮全社会,以道德力量引领时代新风尚。新的一年,常德将持续营造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的社会氛围,引导激励更多市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使沅澧大地加速隆起成为“道德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