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什么没有被评上元帅?五个硬性条件,他一个都没达到

Coolburger 2024-10-19 10:02:18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首次军衔授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粟裕将军出现在授衔名单中,众人都认为他以卓越的战功和指挥才能,应当被授予元帅军衔。

然而,当周恩来总理宣布他的军衔时,众人听到的却是“大将”——而非“元帅”。

许多人感到意外,毕竟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堪称战功赫赫,从淮海战役的第一功到多个关键战役的指挥,他的名字早已和胜利紧密相连。

那么,为什么粟裕最终没能跻身元帅之列?难道他的战功还不足以封元帅吗?

抗日战场上的英雄

1927年8月1日,粟裕作为南昌起义的一员,担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身处革命的第一线。

起义军在南昌城内迅速集结,粟裕负责确保指挥部的安全和秩序。

他和他的队员们在城市的要道上设立了临时检查站,阻止敌军情报的流出。

到了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一个关键阶段,粟裕已经成为新四军中的一名有能力的指挥官。

他在苏北战场上展示了非凡的战术眼光。

在水阳镇的伏击战中,粟裕利用复杂的地形优势,设下多个伏击圈。

他指挥部队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接近日伪军的行进路线,突然发起攻击,迅速切断了敌人的前进队伍与后续援兵之间的联系,成功造成敌军大量伤亡。

紧接着在横山战斗中,粟裕指挥部队利用高地优势亲自监督炮兵部署位置,确保炮火可以覆盖敌军的最可能退避方向,使得敌军伤亡进一步扩大。

在奇袭官陡门的战斗中,粟裕展现了他的奇兵战术。

这次他选择了一条不为人注意的小道,绕到了敌军背后,成功偷袭了敌军重要的补给线。

在这场战斗中,他带领新四军成功歼灭敌军400余人,还俘获了57名敌军,并炸毁了一列运送补给的火车,严重破坏了敌军的后勤补给线。

1940年,黄桥之战是粟裕军事生涯中的又一高光时刻。

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粟裕与陈毅共同指挥了7000余名新四军战士。

他们精心策划战斗方案,充分利用了黄桥地区错综复杂的地形。

在战斗中,粟裕部署了多个小队伍在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上进行伏击。

通过夜间移动,新四军成功地避开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突然在清晨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在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新四军展现了极高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协同作战能力,成功击败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歼灭了敌军1.1万余人。

淮海战役的总指挥

1948年11月,随着冬季的寒风逐渐袭来,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开始了筹备淮海战役的各项工作。

这场战役,定位为解放战争的三大决战之一,预计将会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粟裕组织了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106万,面对的则是由国民党派遣的精锐部队,人数也在相当的规模。

战役筹备期间,粟裕与各级指挥官进行了多次会议,讨论战术安排和兵力部署。

战役中,他采取了分割包围的战术,计划通过快速机动切断国民党军的退路,再逐个击破。

战役爆发的第一天,粟裕命令部队在夜间发动全面进攻,利用敌军不设防的时机,迅速占领了数个关键位置。

随后几天里,解放军通过精心布置的炮火,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密集轰炸。

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是解放军能否成功围困国民党的几个师团。

粟裕指挥部队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夜色,发动了多路夹击,成功将国民党军主力包围在小茴店地区。

在随后的几天里,国民党军虽然试图突围,但都被粟裕事先布置好的外围火力网阻挡。

此时,解放军的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逐步压缩了围困圈,国民党军的抵抗力开始急剧下降。

在淮海战役接近尾声时,粟裕派遣数个追击小组,对企图逃逸的国民党军进行了追剿。

通过连续几天夜以继日的攻势,解放军最终宣布战役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44万余人。

战后,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极高,称赞他为“淮海战役第一功”。

粟裕在新中国军事体系中的贡献

1950年7月上旬,粟裕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这时的他刚刚经历了解放战争的多次大战役,因长时间的高强度作战指挥导致身体状况恶化,尤其是剧烈的头痛问题不断加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

年底,中央领导得知粟裕的健康状况后,及时安排他前往苏联治疗和休养,由妻子楚青全程陪同。

在苏联期间,粟裕接受了多种治疗,身体逐渐得到了恢复,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1951年9月,经过一年的治疗和休养,粟裕回到了祖国。

当时的周恩来和朱德亲自接待他,向他传达了中共中央的决定:调任总参谋部工作。

11月12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同时继续兼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12月12日,他正式就任这一职务,并开始参与总参谋部的各项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粟裕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新中国的军事建设。

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通知粟裕出任总参谋长。

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指导工作。

粟裕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战略建议,协助总参谋部制定了包括战场调度、后勤支援和兵力分配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方案。

除了战时指导,粟裕还非常重视军队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他在总参工作期间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军队建设计划,他认为,中国的军队建设必须建立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军事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

在他的推动下,新中国的第一代国防体系建设逐步展开。

他和总参的其他领导一起,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性强、操作性好的军事改革方案。

粟裕的军衔授予仪式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一场隆重的军衔授予仪式正在进行。

仪式现场聚集了许多高阶军官和各界代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台上的军队领导和授衔仪式的核心人物上。

随着典礼的进行,到了粟裕将军的授衔环节。

作为解放战争中的功勋将领之一,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这是仅次于元帅的高级军衔。

周恩来总理亲自宣读授衔命令。当念到粟裕的名字时,粟裕步履沉稳地走上台,周恩来将大将军衔的命令状交到粟裕手中,并亲自为他佩戴上。

在佩戴勋章的过程中,周恩来一边为粟裕整理军装上的绶带,一边低声交代了一些勉励的话语。

周恩来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挂在粟裕的胸前。

授衔仪式结束后,许多参加仪式的高级将领和各界代表纷纷走上前来,与粟裕一一握手表示祝贺。

有些老战友还同他聊起了往昔战斗的日子,谈到那些峥嵘岁月时,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对过去战友的怀念和对胜利的自豪。

未封元帅之谜

尽管粟裕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多个阶段都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战功和贡献也足以比肩许多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将领,但最终他没有被封为元帅。

这主要是因为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对元帅军衔设定了明确的硬性条件,必须满足创立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时期高级领导职务、抗日战争时期的军级职务、解放战争中的方面军领导职位,以及在授衔时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或中央军委委员等五个标准。

比如创立革命根据地的经历,很多被授予元帅称号的将领都在井冈山时期或者其他早期革命根据地有过领导经历。

而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只是普通指战员,未参与早期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另外,红军时期的高级职务要求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当时粟裕的职务还属于较低的级别,没有达到条例中所规定的层次。

再看抗战时期,粟裕虽已崭露头角并担任新四军重要职务,但职务级别和地位与其他元帅相比稍逊一筹。

解放战争期间,虽然粟裕指挥了如淮海战役等决定性的大战,战功显赫,毛主席也称赞他为“淮海战役第一功”,但他所担任的职位仍然没有达到条例中所规定的方面军或野战军级别的领导职务。

最终,在授衔时,粟裕也没有在国防委员会或中央军委担任明确的高级职务。

当粟裕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时,身边的同事和战友有不少人觉得为他惋惜,认为他的军功本该封元帅。

面对这些声音,粟裕却显得十分坦然,他对外表达了这样一番看法:“评我为大将,就已经足够高了,何需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这些话在当时的将领中传开后,大家都为他的态度感到佩服。

许多战友提到他时,都会用钦佩的口吻说起这件事,认为他是真正的革命军人,有一种不追名逐利的风范。

12 阅读:7854
评论列表
  • 2024-10-26 03:17

    但凡稍微了解点党史军史都不会写出来这么多漏洞的文章。第一,说粟裕在抗战时军职不高,新四军七个师长中牺牲了一人,三人未参加授衔,其他三个都是大将,粟裕是七个师长中表现最好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指挥两个师的人,这叫职位不高?第二,淮海战役我军明明歼灭了国军55万人,到你这儿就成了44万人,我军明明是60万人,你却说有一百多万;还有接近尾声时派出小部队追歼敌人,杜聿明集团被包围了,李延年刘汝明退回蚌埠了,粟裕追鬼啊?第三,你说粟裕解放战争时期不是方面军领导,主席曾经明确说过华东军事要粟裕指挥,淮海战役时粟裕更是在华野军政一手抓,这也不算方面军指挥吗?第四,粟裕54年出任总参谋长,你说他指导抗美援朝的各项工作,但抗美援朝在53年7月就签署停战协定了,粟裕指导志愿军去解放美国本土吗?其他小的毛病就不说了,牵扯到历史的文章,还是严谨点好,别随便乱扯

  • 2024-10-26 22:55

    三野

Coolburger

简介:世界微缩景,一屏览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