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上千亿美元,乌克兰反而越打越穷?援乌资金到底去哪了?下台前布林肯说出大实话

小江资讯通 2025-01-04 01:03:23

在探讨为何乌克兰在接收了数千亿美元的援助后,经济状况反而持续恶化,以及这些援助资金究竟流向何方的问题时,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番。

乌克兰,无疑是俄乌战争中的最大受害者。

战火的洗礼,让这片土地饱受摧残,无论战争最终如何收场,乌克兰都已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然而,在这场冲突中,最大的受益者却并非占据东乌的俄罗斯,而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近日,即将离职的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的一番言论,更是揭示了这一残酷的现实: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大部分其实并未离开美国本土,反而助力了美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在12月18日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场研讨会上,布林肯坦言,自2022年乌克兰局势紧张以来,美国虽“声称投入了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援助乌克兰,但这些资金中的“绝大多数”,实则流入了美国的国防工业基地和制造业的腰包。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援助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振兴了本国的军事工业基础”。

这番话若传入乌克兰民众的耳中,不知会引发怎样的感慨与反思。

谈及“援助”,人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美国人大方地将钞票装上飞机,运往乌克兰,亲手交给当地政府。

这种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媒体长时间、大范围的宣传报道。

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乌克兰政府真正能够接触到的援助资金,其实寥寥无几。

因为绝大多数的援助资金,从未跨越过美国的国境线。

美国的援助流程,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

当乌克兰向美国提出援助申请时,美国总统会以“总统削减权力”的方式予以批准。

随后,美国政府会优先将美军仓库中的库存武器弹药运往乌克兰,以供乌军使用。

这样一来,美军自己的弹药库自然会出现空缺。

于是,美国政府便拨款给各大军火公司,让他们生产新的军火来填补这一空缺。

而这些新军火订单的费用,同样会被计入“对乌援助”的账目之中。

就这样,美军仓库中那些陈年老旧的军火,被一股脑地送到了乌克兰手中,而美军则得以补充全新的武器弹药。

所有这些花费,最终都将由乌克兰政府慢慢偿还。

据统计,自2022年至今,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总金额高达约1750亿美元。

然而,其中约有698亿美元是通过上述方式“记账”的。

另有334亿美元用于支持乌克兰政府的日常运营,28亿美元用于人道主义援助。

那么,剩余的690亿美元呢?乌克兰能否见到这笔钱?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些资金与乌克兰毫无瓜葛,它们只是被用于“援助”美国自身的活动。

例如,美国国务院的“对外军事融资”项目,就借此机会从国会获得了约63亿美元的“乌克兰专项拨款”。

而这些钱,最终都需要由乌克兰来偿还。

在俄乌战线上,乌克兰士兵浴血奋战之时,美国却正利用乌克兰“记账”的钱,大力发展自己的军工制造业。

为了满足乌克兰对155毫米炮弹的巨大需求(每天约需7000~9000发),美国政府立项要求在2025年将炮弹的年产量提升至7万~8万发。

今年5月,美国通用公司的一家专为155毫米炮弹生产金属配件的工厂正式投产,并随后与其他两家军工企业一同获得了高达9.61亿美元的订单合同。

俄乌战争,无疑为美国军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诺斯罗普·格鲁曼、通用动力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等四大军工巨头的股价全线飙升,市值增长合计超过150亿美元。

这些军火商在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而所有这一切的账单,最终都将落在乌克兰政府的头上——当然,前提是战争结束时,乌克兰政府仍然存在。

对于美国的这番操作,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其实心知肚明。

今年3月28日,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公开表示,美国援助乌克兰的资金“至少有75%留在了美国”。

他坦言,弹药虽被运到了乌克兰,但生产却是在美国进行的,钱和税收也都留在了美国。

同时,他还抱怨称,乌克兰从美国得到的只是“贷款”,而这些“贷款”需要用乌克兰“丰富的矿产”来交换。

综上所述,战争与动荡,正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发家致富的源泉。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他们不惜在全球范围内煽风点火,制造地区摩擦,甚至发动战争。

对于乌克兰而言,如果想要摆脱被美国“吸血”的命运,或许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在战败后完全并入俄罗斯。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获得解脱与新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观察者网、环球时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小江资讯通

小江资讯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