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怕从头再来》作者:刘晓庆

前不久,综艺节目《一路繁花》热播,这是一档跨年龄段的旅行生活真人秀,剧组邀请了蔡明、倪萍、刘晓庆、李小冉等不同年龄段的阅历丰富的明星和两个年轻演员,一起踏上了一段西部之旅。
在这档节目中,74岁的刘晓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庆奶”。尽管她年龄最大,却精力旺盛,不仅走路带风,遇事从不抱怨,还能照顾节目里的一群人。在面对琐事引发的舆论争议时,她表示“存在即合理”,看待事情应该秉持宽容和理性的心态。这位娱乐圈浮沉多年的老前辈,以她独有的真实、大方与豁达,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她在节目中的言行举止,也成了很多人的榜样。
说起来,刘晓庆的人生,是相当精彩的。她出生于1950年,是重庆辣妹子,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早年曾在成都军区话剧团做演员。25岁那年,她参演电影《南海长城》,正式踏足影视圈。
1979年,她主演电影《小花》,并凭借此片走红,之后演艺生涯突飞猛进,在20世纪80年代,她不仅包揽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还拿下了多个第一:内地第一个独立制片人,第一个走向海外的中国内地女明星,第一届央视春晚的首位女主持人,还出了自己的书《我的路》,成为中国第一个明星女作家。
到了90年代,刘晓庆下海经商,经过10年努力,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50名。可谓名利双收,风头无两。
然而,2002年,刘晓庆一路辉煌的人生突遭重创,她因涉嫌逃税被刑事拘留,随后经历了牢狱之灾。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就此销声匿迹,但刘晓庆出狱后,硬是从零开始,到横店从跑龙套做起,重回大众视线,一点一点又把口碑挣了回来。历经十几年的辛苦打拼,她不仅重建了过去坍塌的生活,也把命运的主动权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心。
关于这段往事,刘晓庆详细写进了她的自传《人生不怕从头再来》。今天呢,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一起去看看“庆奶”那段永生难忘的岁月。
惊闻巨变困兽犹斗
2002年4月,风和日丽的一天,上午10点,北京市公安局经济侦查处派人来到位于亚运村安立花园的“晓庆实业集团”总部,不仅拿走了集团下属的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全部文件,还拘留了公司的总经理——刘晓庆的妹夫靖军,冻结了公司的账户,查封了公司。
事发突然,当时身为集团董事长的刘晓庆,前一秒还在办公室里批阅报告,后一秒开门就看到办公区里全是穿制服的办案人员。公司总经理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抓走,一时间,她还不清楚公司究竟犯了什么事,但感觉不对劲,便想马上离开北京去国外,先保全自己,再寻求转圜的余地。
由于之前已经定好了一个在南昌的演出活动,思来想去,刘晓庆打算先飞去南昌参加完活动,然后到香港,从香港飞巴黎。
惶惶不安中,刘晓庆和当时的男友阿峰一起搭飞机前往南昌,期间,她翻遍了电话本,疯狂地打电话,向每个认识的朋友求援,然而,很多人一听公司被查封这么大的事儿,都表示没有办法。与此同时,专案组行动非常迅速,和刘晓庆有过生意往来的朋友几乎都受到了牵连,很多人因为刘晓庆的案子被传唤审查。
在南昌的舞台上,刘晓庆强作镇定,忘情歌舞,她想,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登台,也许从此再也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了。
演出结束回到宾馆,男友阿峰发现,走道里有很多人,猜测可能是监视他们的便衣。刘晓庆赶快收拾东西,打算连夜坐火车赶到深圳,搭次日的飞机出国。
没想到,专案组执法部门的办案人员,也随他们上了火车,天罗地网早已布下。即使已经插翅难逃,两人还是困兽犹斗,为了摆脱跟踪,他们提前在武昌下了火车,又以明星身份走了特殊通道出站,打算改坐飞机去深圳,再从深圳坐船到香港,闯关出境。
深圳机场离码头很近,忐忑不安中,两人到了码头,海关的人一看是大明星刘晓庆,整个海关都轰动了,不知情的负责人亲自前来迎接,将二人请进了贵宾厅,帮着把行李先提上了船,让他们稍事休息,去香港的船是7点的,还有20分钟就开,开船后40分钟到香港。
那20分钟过得异常漫长,从7点等到7点10分,再到9点都没消息。在极度的紧张焦虑中,刘晓庆只觉得头晕脑胀,太阳穴砰砰直跳,她明白,自己出不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负责人进来了,之前满是笑容的脸现在十分严肃,他说:“刘小姐,对不起,你不可以出关。我们也不清楚为什么,北京方面答复说,原因刘小姐自己知道。”
刘晓庆和男友阿峰互相看了一眼,二人精心策划的出逃计划,就这样彻底失败了。
离开深圳码头,刘晓庆不知道该去哪里,北京是回不去了,她暂时住进了深圳特区报社的酒店迎宾楼。听公司的人说,专案组和税务都在等她回京,在公司主管事务的妹妹刘晓红,被勒令每天上午9点去专案组报到交代问题,总经理妹夫靖军和会计不知道下落。
刘晓庆每天都在恐惧和噩梦中生活,她试图求助律师,但是,只要有律师和她接触或者准备接受她的案子,就会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查律师的税,所以请不来律师。同时,每个和刘晓庆有过生意往来的企业和个人都被审查了,每个刘晓庆曾经聘请过的导演、演员、摄影以及剧务人员都被叫去问话。这桩惊天大案的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在当时的文艺界前所未有。
刘晓庆没有办法,只能每天在迎宾楼孤军奋战,给各大领导写信,凭自己的感觉和猜想喊冤认错。实际上,她一直不明确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自己到底犯了什么法。只能在房间里拼命打电话,向每个朋友和合作者打听消息,了解情况,商量对策。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执法部门的眼睛,几十名办案人员紧随刘晓庆住进了迎宾楼,大堂、电梯、过道和房间电话,都安装了监听器,刘晓庆的一举一动,电话里讲的每句话,信件里的每个字,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在这种情况下,还想潜逃出国,如同白日做梦。
既然如此,刘晓庆决定,回北京去面对一切,和亲人们、和公司共存亡。
公司总经理、妹夫靖军终于有了消息,公安局来找刘晓庆和妹妹刘晓红,送达靖军的逮捕令。他在被拘留一个月后,被正式批准逮捕,羁押在秦城监狱。
没多久,妹妹刘晓红也被拘留,同样在秦城监狱。
精疲力尽的刘晓庆明白,下一个要抓的人,就是她自己了。
这天晚上,她一个人孤零零待在办公室,大厦的一个保安惊恐地冲进来,结结巴巴地告诉她,3个月来,一直24小时轮班包围着刘晓庆办公室的执法人员说,他们明天就要撤退了。
刘晓庆知道,第二天清晨的太阳升起之时,就是决定自己的命运之时,要么自己没事了,要么也要进去了。经营多年的大厦已然崩塌,此刻自己能做的,唯有等待。
身陷囹圄沉痛反思
清晨,门铃响起,和衣而睡的刘晓庆一下从床上跳起来,透过门镜,看到外面站了一大堆人。这一刻还是来了,办案人员让她收拾东西,在笔录上签字,按手印,之后,刘晓庆被押送出门,送往秦城看守所。
看守所的女警打开沉重的铁索,推开监室的铁门,严厉地通知刘晓庆,要好好学习,遵守看押规则,然后轰隆几声关门上锁,清脆的鞋跟敲击着水泥地,渐渐远去,走廊里分外静寂。
几平方的监室里总共关押了5个人,大明星也进了牢房,这让大家很意外,纷纷问刘晓庆是因为什么罪进来的。刘晓庆说,自己不知道,好像是偷税。大家说,这里是秦城,进来的都必须是重案大案要案,不是死刑就是无期。
几个人挤在一块凸起的水泥板上睡觉,没有镜子、钟表,牙刷梳子都被截断,只剩下大拇指长短。鞋带裤腰带都被摘掉,站起来时只能用手提着裤子,这些都是用来防备犯人们自杀的。
卫生间没有门,大小便都得对着别人,天花板上有监控摄像头,在这个一直开着灯的狭小空间里,没有隐私和尊严。
刘晓庆一夜无眠。窒息感让她透不过气,眼泪肆意横流,仿佛陷入了一个漫长而可怕的噩梦,却无法醒来。
凌晨5点多钟,监室里的人全被叫醒,静悄悄地叠被子起床,开始放饭。每个人轮流把碗伸到铁门最下面的栅栏缝外,有勺子给每个碗盛上两勺玉米粥,这就是每天的早饭。
铁门响了,刘晓庆被管教提审。穿过无数扇门后,她被带到一间屋子里,里面整整坐了两排专案人员。
办案人员严厉地问道:“知道为什么到这里来吗?”
刘晓庆回答说:“不知道。”但话一出口,几个月来的惊恐、愤怒全都爆发了,她嚎啕大哭,哭诉着自己并未做违法乱纪的事,她和会计平时少有沟通,也从来没有让会计偷税,而且她的公司在朝阳区,连续几年都被评为税务标兵……
大哭一场后,刘晓庆揪着衣袖擦干了脸上的泪水鼻涕,刨了刨头发,渐渐平静下来,她问:“我犯的到底是什么罪?”
办案人员回答说:“目前是偷税罪。你是公司法人,是犯罪嫌疑人,其他的还在调查。”
刘晓庆又问:“我会不会被枪毙?”
办案人员回答说:“偷税罪根据法律及金额大小,判刑最高七年。”
听到“七年”,刘晓庆突然轻松了许多,甚至有一丝欣喜。她想,只要不死,什么都好办。
看不到边的牢狱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都那么漫长。在这不见天日的炼狱中,刘晓庆痛定思痛,开始不断反思。
一来,她意识到,之所以身处囹圄,祸变的根本还是源于自己,是自己不懂税法,缺乏纳税意识,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来,她后来得知,遭此大劫,是自己公司的两位离职高管,伙同他人,实名给税务总局写了举报信。早先因为商务纠纷,公司以刘晓庆的名义将这两位离职高管先后告上法庭。而刘晓庆终日奔波,没有仔细过问这件事,没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用宽容的态度处理事端,后来才被对方痛下狠手。
三来,刘晓庆反省,自己太过轻狂,因为演艺事业如日中天,在商界亦风生水起,所以长期以来夜郎自大,不懂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且一向与媒体交恶,总是拒绝访问,见到记者就绕道而行,甚至给脸色看。导致媒体对她恶评不断,大众形象很差。不知不觉中,这一切早已为她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不知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
刘晓庆暗暗给自己打气,最高不就是判七年吗?不怕,总有一天从这里走出去,自己要再次雄起。
在拥有一切又失去一切后,此刻的她真正懂得,人生只有三件事属于自己:知识、健康和亲情。
她开始每天跑步,所谓“跑步”,就是在小小的监室,四方块的面积里跑两个对角,因为看不到时间,她就数步子,每天早晨跑8000步。
除了跑步,她还每天冲凉水澡锻炼身体,即使北风凛冽、大雪纷飞,除了生理期,一天也不间断。
另外,她开始读书,翻开进来时带的英文书,无声地练习英语。还请律师捎来《卫斯理全集》等小说,研究这些书为什么那么有市场,如果有一天出去自己能做制片人的话,这些学习都能派上用场。
她告诉自己,虽然铁窗烈火,也要握紧拳头,尽力抓住这些永不再来的时光。活着,就是体验生命的过程。
劫后重生东山再起
2003年8月,检察官再次提审刘晓庆,鉴于她有积极缴税行为,决定对她取保候审,一年之内不得随意移动,任何行动都要向有关部门汇报。
刘晓庆听着,心口一阵狂跳,这是要放自己出去了吗?
8月16日中午,随着哗啦一声,铁门被打开了,管教走进监室,说:“刘晓庆,回家!”
一瞬间,监室里所有人一起尖叫起来,刘晓庆匆忙地跟大家拥抱道别。在秦城看守所待了422天后,她终于跨出了铁门,再也没有回头。
妹妹刘晓红也在同一天被放了出来,姐妹相见,感慨万分,只能互相搀扶着,坐上检察院的车。车子开出秦城大门,无数记者等在门外,即使趴下身子躲在车窗下方,也能感到车外镁光灯轰炸似地乱闪。
当晚,亲朋好友为刘晓庆办了一个小型晚宴,饭桌上,大家放声高歌,杯盏交错,特别开心,沉浸在久违的亲情友情中,刘晓庆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劫后重生,当年的19套房产,除了一套流拍之外,其他房产都被拍卖充公了。刘晓庆清理了公司资产,把公司所有的车辆,除了留下一部自用外,其他全送给了在她最困苦的时期、一直陪伴身边的朋友,还有一直跟随自己的公司员工。
现在,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刘晓庆要用宝贵的时间去挣更多的钱,用来还债。当时,她和家人唯一的一套房子银行按揭早已到期,如果不尽快还款,房子就会被银行收走,自己和家人将流落街头。她决定,重操旧业,出山再做演员。
可是因为还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制片人敢请她,直到一天,制片人张纪中打来电话,邀请她拍电视剧《永乐英雄儿女》,刘晓庆很意外,担心自己的情况,会给拍摄带来风险。但张纪中说,给她请过假了,在横店影视城拍摄。
这是刘晓庆第一次来横店,在她进秦城前,横店影视城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没想到短短1年多,这里就成了影视拍摄集聚地,车水马龙,大腕云集,一大批过去没有听说过的男女演员,迅猛成长,炙手可热,已经建起了新的影视王朝。
刘晓庆开始漂在横店,从头开始,跑码头挣钱,她抖擞出当年的雄风,收拾失去的旧山河。也是从这部戏开始,请她的摄制组络绎不绝,尽管都是客串,但只要能挣钱,刘晓庆什么角色都演。
从一天50元,没有台词只是打酱油的群众演员;到一天300元,有两三句台词的龙套;再到主要配角,无论得到什么角色,她都尽心尽力去演。每天准时到达现场,安静地坐在角落研读剧本,等待着拍她的镜头,连一句最普通的台词,她都会认真琢磨出十几种表现方案。
候场时,常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二十个小时,无论多么疲惫,刘晓庆都会兢兢业业,为年轻主演一遍遍搭词、走位、配戏。很多人都惊讶于这位昔日大明星的工作态度,然而,刘晓庆并不觉得羞愧,也丝毫没觉得自己“掉价”。劫后重生,她无比珍惜重出江湖的机会。
靠着自己良好的角色表演和职业道德,刘晓庆在横店从龙套到主角,一部戏接一部戏,用自己的努力,让市场重新认识了自己,好口碑迅速扩散。
2004年5月10日,检察院宣读了给刘晓庆的通知书:“解除取保候审”,她终于获得了完全的自由。
从此,各种片约纷至沓来,谢晋导演邀请她主演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这不仅是谢晋导演的首部舞台剧作品,也是刘晓庆的舞台剧处女作。她挑战自我,开启了自己舞台剧三部曲的第一篇章。
在剧中,刘晓庆不仅要演唱《玫瑰玫瑰我爱你》《梦中人》等上海怀旧金曲,还要在舞台上大秀演技,既要跳探戈、现代舞,还要跳美国风味的爵士舞。而在此之前,她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
每天排练结束后,刘晓庆加紧练习舞蹈,穿着10厘米的高跟鞋,在旋转的舞台上反复训练。短短十几天下来,她便瘦得脱了相。60天严酷的排练后,2005年1月,《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上海首场公演,盛况空前,好评如潮,三场演出票,在开演前6天就已全部告罄。
从2003年8月16号走出秦城,到2015年,十二年时光飞逝。期间,刘晓庆拍摄了20多部电视剧,6部电影,获得了三次“华鼎奖”年度大奖,三次终身成就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有了相当的财富积累,继“横店第一漂”之后,她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铁娘子。
即便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也挡不住她的光芒,她从一个负债累累取保候审的特别人员,完成了精神与物质的全面改变,重新打下了自己的江山。她用披星戴月的舍命拼搏,再次闯出了一个大写的“我”。
好,到这里,刘晓庆的这本自传《人生不怕从头再来》的精华部分,我们就讲的差不多了。
刘晓庆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她曾是中国电影界的顶级明星,凭借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无数赞誉和荣耀。然而,命运的转折让她辛苦建起的大厦一夜坍塌,自己也深陷牢狱之灾。
尽管失去了财富和荣耀,带着锒铛入狱的恓惶,背债千万的重创,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反而在最黑暗的时刻展示出强大的心理韧性和生存智慧。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个在困境中挣扎的人,永远别怕从头再来,只要心怀希望,就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