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很多汉末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谋士,他们最初效力的主公与大众熟知往往有所出入。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主公——韩馥。
虽然他自己能力平庸,没啥志向,但最初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
比如,大破白马义从的麹义,国之名将的张郃,最开始都是给韩馥做事的。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3位超群谋士,也曾替韩馥效力,只不过最终都被袁绍收入帐下。
同时,其中1人,深受曹操赏识,令他不得不说了9个字,来称赞他,也感慨错过他!
田丰田丰打小就聪慧过人,并且非常孝顺。
在冀州地区,田丰的才学名声很快传了开来,连太尉都来征辟他做官。
只不过,当时冀州牧是韩馥,田丰为人太过刚直,常常触犯主公,因此郁郁不得志。
袁绍接手冀州后,听闻田丰的名望,放低姿态并用丰厚的待遇去招揽他,对他也很是器重。
田丰协助袁绍消灭公孙瓒,立下不少战功。
后来,田丰遭到同事逄纪的忌恨,后者多次向袁绍进谗言污蔑田丰。
久而久之,刚直诚实的田丰逐渐失去袁绍的信任。
官渡之战,田丰的持久战术计策不仅没被袁绍采纳,还被认为是动摇军心,于是将其打入大牢。
最后袁绍战败,想起田丰的计策,很是惭愧,不曾想逄纪落井下石,外宽内忌的袁绍下令赐死田丰!
田丰的悲催结局,既有袁绍的昏庸和队友的陷害,也有自身情商低的原因。
审配审配与田丰的性子相近,都是为人十分正直,也正是如此,早期在韩馥手下做事,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袁绍入主冀州后,审配却被他当做心腹,委以重任。
官渡之战的时候,审配做了一件事,可以说间接葬送了袁绍集团。
那就是许攸家人犯法,被刚正不阿的审配收捕,求情无果的许攸只好倒戈投奔曹操。
许攸的奇袭乌巢计谋,正是官渡之战的关键转折点。
袁绍死后,审配和逄纪暗中修改遗命诏令,拥立幼子袁尚继位。
袁尚外出找袁谭干架的时候,审配负责留守邺城。
刚好,曹操率了大军包围邺城,经过一番艰苦的攻防战,在审配侄子审荣的内应帮助下,曹军最终得以攻破城池。
当时,从五月到八月,城内的人已经饿死了快一半,就是那样,审配也依然激励众人誓死守城。
审配被生擒后,临行前,要求面北而死,以示对袁氏集团的忠诚。实在令人唏嘘!
沮授沮授早年担任韩馥别驾,倒也比较忠心。
在韩馥打算请袁绍来冀州的时候,沮授还曾劝阻他不应该那么做,无异于把冀州送给他。
奈何胆小懦弱的韩馥没有听劝。
归顺袁绍后,沮授向他提出了统一北方的战略蓝图,深得袁绍之心。
在沮授的协助下,袁绍很快消灭公孙瓒,稳定了河北大部分地区。
沮授还曾劝说袁绍应该奉迎天子,遗憾的是,刘协不是袁绍看好的皇帝,结果这一计划被否决。
袁绍仗着平定河北后,实力大增,打算与曹操来一场决战。
沮授认为应该采用持久战,养精蓄锐,有着兵力和地理优势,三年后曹操只会是手下败将。
袁绍没听。
官渡之战打响后,沮授又进谏了缓进战术、护粮计划,均没被袁绍采纳。
后来,袁绍军队不出意外遭遇惨败。沮授来不及跟袁绍一起渡船逃跑,不幸被抓。
曹操与沮授本是旧识,非常欣赏他,说了9个字:
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曹操最初没有处死沮授,反而优待他。只不过,后边沮授又密谋逃回河北,这才被杀害。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先贤行状》、《后汉书》)
在你看来,韩馥本拥有的这三位谋士,能力如何呢?沮授是否真有曹操欣赏的那么厉害?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