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主要担负本战略方向安全稳定、作战指挥、打赢战争的任务。自近代以来,我国先后两次成立战区机关。
一次是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全国设立了5个战区,后续根据形势需要又重新划设了12个战区,主要目的是为了便宜跟日军作战,比如八路军被列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后,在名义上就隶属于第二战区管辖,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还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给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上将当副手;而叶挺领导的新四军在华东一带,在名义上则隶属于顾祝同上将领导的第三战区管辖。
第二次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军在全国也设立了5个战区,主要是为了构建新时代下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不过,国民政府时期的五大战区和解放军的五大战区除了战区名称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异,那便是辖区的辐射范围。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设置的五大战区,其防区范围平均能辐射一至两个省份。
比如八路军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一开始的防务范围只有山西省、察哈尔省、绥远省。随着1938年华北沦陷、华东的沪宁杭失守,中国军队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遂进行第二次战区划分,阎锡山领导的第二战区作了微调,防区范围变成了山西、陕北、绥远为主。
即使如此,全国仍有部分地区并不属于战区的防务范畴。像东三省、疆藏地区、云桂地区就没有被纳入到各个战区。
反观解放军的五大战区就不同了,现行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一个不漏,全都纳入了战区的管辖序列,主要依照原来的七大军区所管辖的省级防区来具体划分五大战区的省级防区名额,同时进行均匀划分。
比如原来的济南军区,就只有河南省和山东省2个省级辖区,成为面积最小的大军区,南京军区则成为下辖省份最多的大军区,包含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共6个省级辖区,到了战区后,每个战区基本都有五六个省级辖区,那么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呢?
首先是东部战区,继承了南京军区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共六省市的全部辖区。只是碍于两岸尚未实现完全统一,解放军暂时没法在台湾省驻军,但台湾省实际上也属于东部战区的传统防区,毕竟台湾地处华东以东,处于东战区管辖的东海海域之内。
其次是南部战区,继承了广州军区的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成都军区的云南、贵州共六省区的辖区。其中,湘粤桂琼四省份作为传统华南地区,转入南部战区毋庸置疑;至于说云贵两省,也有正当性,毕竟南部战区是面向东南亚和南海的战略区,云南所接壤的3个邻国缅甸、老挝、越南都属于东南亚国家,符合南部战区的军事战略区定位,而贵州又处于云南以东、湖南以西、广西以北,相比西部战区,更贴近南部战区。
比较特殊的是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尽管驻港部队和驻澳部队归军委直辖,实际上它们由南部战区代为管理,从这个角度看,港澳两大特区也属于南部战区的防务范畴。
再次是西部战区,继承了成都军区的西藏、四川、重庆,以及兰州军区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共七省区市的全部辖区。这是因为成都军区以前属于我国西南方向的大军区,兰州军区属于西北方向的大军区,在撤销大军区体制后,也就没必要再具体细分为西部的南北两方了。
然后是北部战区,继承了沈阳军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济南军区的山东、北京军区的内蒙古,共五省区。这里比较特殊的就是内蒙古和山东,在大军区时代,内蒙古被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共管,其中沈阳军区下辖内蒙古东部的三盟一市(哲里木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地区,内蒙的中西部区域则是北京军区管辖,到了战区时代,内蒙的防区统一转隶到北部战区。
至于说山东的特殊之处在于隶属于北部战区,自身却只跟中部战区和东部战区接壤,只能跟北部战区的辽宁隔海相望,使得山东成为五大战区防区中,唯一一个不与战区主体陆地接壤的省级防区,更像是北部战区的一处“飞地”一般,主要能起到在环渤海地区拱卫京都的作用。
最后是中部战区,继承了北京军区的河北、山西、北京、天津,以及济南军区的河南、广州军区的湖北、兰州军区的陕西,共七省市的辖区,实际上成为五大战区下辖省区数量最多的战区之一。
而中部战区又地处神州大地的内陆腹地,不仅下辖的省级辖区数量相对最多,还下辖了比南部战区更多的陆军集团军,多达3个,中部战区之所以这样配置,关键就在于它没有专门的对外作战方向,而是充当战略总预备队的角色,随时支援另外的四大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