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疫情班”大学生,整体素质差

泽祥评教育 2024-11-05 04:28:58

“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

一位2024届毕业生近期在网络发文,称其在求职软件上与某物联公司老板交流时,对方如此回复。有媒体闻风而动,向该公司负责人求证,对方坦诚“疫情班”已经是部分企业、老板间交流的口头语,并承认不接收22至24届——即所谓的“疫情班”毕业生。

类似该毕业生因为“疫情班”出身而被拒绝的情况并非个例,有一部分人被用人单位以“‘疫情班’大学生整体素质差”等类似理由回绝过,这些单位规模小到十来人,大至上万人都有。

有HR向媒体阐释称,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发现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分层现象较为明显,差的尤为突出。为了减少人员筛选的成本,因而一些用人单位倾向于不录用这几届的大学毕业生。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网课真的不行吗?

受新冠疫情影响,22-24届大学生或是封控在家,或者封闭于校,从课堂教学一夜之间转变为线上教学。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学生的大学生活不够完整,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用人单位以网课为由,认为大学生培养质量断崖式降低,整体素质不足而拒收所谓“疫情班”学生。这一论断不仅忽视了网课本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也低估了学校在保障网课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

网课的一大显著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便捷性。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网课则打破了这一束缚,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灵活性尤为重要。他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调整学习计划,还能在遇到困难时随时回放课程内容,加深理解。此外,网课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资源,如电子图书、视频讲座、在线讨论区等,这些资源极大地拓宽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各高校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以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一方面,学校对网课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网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在线教学技巧,包括设计吸引人的课程内容、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网课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审、教学督导等多种方式,对网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以复旦大学为例,麦可思研究在此前与该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陆昉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交流时了解到,早在疫情之前,复旦大学就在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深入研究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陆昉教授提到的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即“FD-QM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该标准由复旦教发中心与美国在线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 Matter(以下简称“QM”)合作开发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即“FD-QM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该标准涵盖课程概况、学习目标、学业考评、课程教材、课程活动与学生互动、课程技术、学习支持和课程制作八大类,共计33项小类指标。此后,学校牵头成立“FD-QM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联盟”,基于该标准开展同行课程评审和教师培训,力图将更优质的纯在校教学和混合式教学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不仅是复旦,也不完全是疫情的原因,众多高校都在大力发展在线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也是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所倡导和要求的。疫情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了在校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进程。

在网课模式下,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这要求他们具备更强的自律性和自我驱动力。同时,网课中的在线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环节,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合理,更不合法!

相比讽刺意味较大的“疫情班”,有专家则用“网课一代”称呼这三届大学生,或许更为中性且能体现过去几年的教学特点。

不可否认的是,“网课一代”的教学模式确实是迫于客观因素不得已而为之,用人单位认为其接受的大学教育不完整,部分毕业生素质堪忧,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但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言,“直接将这几届的学生贴上‘疫情班’的标签,作为筛选人才的考核指标,是不应当、不公正的。”良莠不齐是任何届次都会存在的现象,一刀切式的用人标准只会让招聘单位失去相当一部分能力出众、风华正茂的优秀人才。

而且,用人单位此举不仅不合理,更加不合法!

有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用人单位‘疫情班’的说法和解释,不具有合法性。”用人单位以此为由拒绝接收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涉嫌违反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了对特定群体的就业歧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就业歧视而选择诉诸法律的毕业生,在保留相应证据后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如果有相应的法律知识,也可以收集证据后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不过,维权之路并不容易,律师表示,“流程长,过程繁琐,最终可能也得不到金钱上的赔偿”。

可以说,在疫情之下负笈求学的大学生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时代困境。他们中不乏通过在线学习展现非凡自我驱动力与适应能力者,学习质量不容小觑。用人单位应摒弃就业歧视,以开放包容心态审视其价值,发掘潜在人才。

全社会亦需共同努力,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机会,教育机构加强校企合作,媒体倡导正确就业观,共同为这批学生就业铺路,确保毕业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

[2]“疫情班的应届生简直受不了”!多名毕业生求职遭就业歧视?多方回应. 上观, 20241017.

[3]不招“疫情班”应届生,一种赤裸裸的求职歧视. 新京报,20241018.

0 阅读:0
泽祥评教育

泽祥评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