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想卖BBA了

尤明诚聊汽车 2025-03-17 08:43:22

曾经,开辆BBA,是身份的象征,是成功的代名词。但现在,你走在街上,看到的更多是绿牌新能源车,而不是那闪耀的BBA车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BBA不行了?还是说,时代变了?

这个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有人说BBA过时了,技术落后,体验差。也有人说,BBA依然是经典,只是新能源车崛起抢占了市场份额。更有甚者,认为这只是短暂的波动,BBA很快就能卷土重来。  究竟谁是谁非?让我们从一线销售的视角,深入探究这背后的真相。

我认识一位老销售,阿哲,在BBA干了十几年,从风光无限到如今的迷茫焦虑,他亲历了BBA在中国的兴衰。他告诉我,最开始的时候,卖车简直不要太容易,一个月轻松卖出二十几辆,收入丰厚,生活滋润。那时候,BBA就是神,消费者趋之若鹜,根本不用费多少心思就能完成销售目标。但好景不长,从几年前开始,情况就急转直下。

“以前,客户进店,几乎都是奔着BBA来的,现在?能进店就不错了!”阿哲苦笑着说,“现在新能源车太火了,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选择太多了。客户眼界也开阔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崇拜BBA了。”  他语气里全是无奈,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不见踪影。

这并非阿哲个例。数据显示,2024年,BBA三家在中国的销量集体下滑,奔驰同比下滑7%,奥迪下滑10.9%,宝马更惨,下滑了13.4%。这可不是小数目,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严重流失。  曾经高高在上的BBA,如今也开始打起了价格战。奥迪的长期折扣超过20%,奔驰E级和GLC的终端优惠甚至高达6万,宝马5系也降价20%左右。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价格战,打得不仅仅是价格,更是品牌形象。曾经象征身份和地位的BBA,如今也沦为了“白菜价”,这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很多消费者开始觉得,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买配置更高、更智能的新能源车呢?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BBA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高达47.6%,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下半年更是连续5个月突破50%。 这意味着,传统燃油车的市场蛋糕正被新能源汽车快速蚕食。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显而易见: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  许多新能源汽车都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舒适的内饰,以及更便捷的充电和换电网络。这些都是BBA相对欠缺的。

当然,BBA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  BBA车型依旧拥有出色的驾驶性能和良好的操控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吸引着部分消费者。但这些优势,似乎已经不足以抵挡新能源汽车的冲击。  BBA的品牌形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曾经的尊贵感和豪华感,正在被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

以前BBA的销售模式,主要依赖4S店,这导致车型库存压力巨大,资金周转困难。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很多采用直营模式,这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更利于价格控制。  阿哲告诉我,他以前在4S店工作,不仅要面临销售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库存压力。  现在很多4S店都面临着亏损的局面,甚至倒闭。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变了。  新生代消费者更注重科技感、智能化和个性化,他们追求的是更便捷、更舒适、更智能的用车体验。  BBA的传统燃油车,在这些方面显然落后于新能源汽车。  阿哲曾经碰到过一个年轻客户,试驾完一辆BBA后,直接表示:“这车机系统也太落后了吧,跟我的手机都不在一个时代!”

阿哲的转变,也是很多BBA销售的缩影。他们开始跳槽到新能源汽车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阿哲现在在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工作,他说:“虽然压力也不小,但更有活力,更有前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大势所趋。”

我们还需要看到,BBA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也在增加,也在积极推出新能源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  但问题是,这些车型能否尽快赶上新能源汽车的步伐?能否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数据。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传统燃油车销量,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式来临。  而BBA在中国的销量下滑,也印证了这个趋势。  BBA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新能源汽车蚕食,这并非危言耸听。

BBA的困境,并不是简单的销量下滑,而是整个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以及销售模式的变革,都对传统汽车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BBA能否在新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阿哲的经历,以及无数个像他一样的一线销售的转型,正预示着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不仅是BBA的黄昏,也是新能源汽车的黎明。  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0 阅读:0
尤明诚聊汽车

尤明诚聊汽车

尤明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