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是因为全身心投入国家大事,过度劳累才去世的。
在追悼会上,周总理的护理大夫张佐良心情沉重地讲了这句话。大伙儿心里都明白,周总理是因为癌症离开的。可张佐良为啥还要在这么个场合说这样的话呢?
周总理一辈子都在忙着为大家服务,而且特别勤快。他经常忙到半夜三更,然后第二天一早就6点钟爬起来继续干活。
由于过度劳累,他的心脏开始出现问题。不过,就算身体不舒服,周总理也一直没停下来休息。
周总理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他时刻惦记着大家,也牵挂着祖国,从来都没闲下来过。
这让周总理的病情不断恶化,变得越来越严重。
到了1972年5月份,周总理心脏出了点问题,疼了两次,后来还查出得了膀胱癌。
但是,癌症要是早点治疗,其实是有机会治好的。想想如果周总理一开始生病时就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他可能就不会那么早就走掉,离开我们了。
周总理为啥在刚查出癌症那会儿没选择治疗,而是拖到了病情很严重呢?到底是啥样的工作,让周总理一直忙着不停歇,连治病都顾不上呢?
【与病魔对抗】
1965年,34岁的张佐良接到了一个重任,那就是给总理当保健医生。他的工作主要是检查总理的身体状况,还有负责总理的日常保养。
他跟在周总理身边十多年,亲眼看着周总理的身体一点点变差。
刚到这里,张佐良特别有拼劲。他给周总理弄了个专门的吃饭和休息的安排,心里琢磨着,只要自己好好照顾,周总理的身体肯定会慢慢好起来。
但实际情况跟张佐良想的完全不一样。就像之前说的,周总理的生活作息真的没规律。他经常工作到很晚,也很少有时间运动,每天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就不错了。
这事儿让张佐良愣住了,他心里头那个急啊,还特别惦记周总理的身子骨。这样下去,身体早晚得垮掉。可他一点辙都没有,只能天天守在总理身边,时不时提醒总理起来动动,别让自己太累了。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周总理的心脏查出了毛病。张佐良心里明白,这都是周总理长期辛苦工作、熬夜劳累闹的。所以他就着手准备了些药膳,想让周总理能好受些。
虽然心里盼着周总理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去休息养身体,但张佐良心里明白,这真的很难做到。眼下咱们国家正处在紧要关头,周总理是绝对不能撒手不管的。
时间一长,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慢慢地,他开始有了手发抖的情况。
后来,他情况严重到得定期吸点氧气才行。
到了1972年,总理工作厅里特别设了个急救室,就是为了总理要是有个啥紧急情况,能立马进行救治。可没想到,后来情况非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糟了。
在一次常规检查里头,张佐良瞧见总理的尿检结果有点不对劲。
尿检里看到四个红细胞,医生们都挺担心的,感觉这可能是膀胱癌的早期信号。
没多久,医疗团队又一次给总理做了专门的检查。这回特地请来了专门研究细胞病理和泌尿肿瘤的专家,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无误。经过两次复查,总理最终被确定是患上了膀胱癌。
这个结果是谁都没料到的,让大家都惊讶又难过。不过还好,总理的癌症发现得及时,现在还只是早期,只要好好治疗,完全有可能治好。
接着,医疗团队和各路专家一块儿翻看了好多权威的资料,开了好几次会商量周总理的病情。最后,他们给周总理弄了个周全的治疗计划,然后交给中央,请毛主席点头同意。
手术总是带着风险,因为周总理对咱们国家太重要了,所以最后大家商量决定,还是不用动刀,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
总理因为有很多国家大事和外交活动要忙,根本没法休息。就算他得了癌症,也还是拼尽全力去把工作做好。
1973年那会儿,总理的膀胱癌又犯了,尿里开始带血,颜色都变了。因为一直忙得不停歇,总理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病痛不仅在身体上折磨着他,精神上也是饱受煎熬。
癌细胞疯长,扩散得特别快。它们把边上的血管都给搞坏了,弄得出血很厉害。这样一来,膀胱里全是血,血还凝结成块,把尿道口给堵死了,所以总理就排不出尿来。
这让周总理心里头特别难受,而且每天小便都带血,情况挺严重的。
不过话说回来,总理还是不能动手术。主要是那时候情况太紧张了,万一总理不在了,场面很可能就乱套了。
1974年,咱们总理的身体状况又恶化了,严重到非得住院不可。那时候,他每天尿里的血量都有100毫升那么多,医生说必须得做个电灼手术才行。
第一次治疗以后,效果真的没咋看出来,尿里的血量还多了,直接涨到了200毫升。
周总理的身体彻底不行了。到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动手术。医生们就给总理做了手术,没想到这次周总理恢复得特别快。
但医生们可不敢大意,毕竟手术后复发的情况实在太多了。过了俩月,总理又尿血了。再一检查,发现肿瘤已经扩散了。
医生们没办法,只能再给总理动了一次手术,可还是没完全治好。
总理的身体状况一直不稳定,时好时坏。过了大约半年,张佐良注意到总理开始出现了便血的情况。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说明总理的病情相当严重,情况很不妙。
这次手术,整整进行了八个小时,但说实话,总理的病情已经没办法挽救了。
这是第四次动手术了,膀胱里长满了肿瘤,而且已经开始往身体其他地方扩散。
现在,周总理只能靠着输血来维持生命,他心里清楚,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动手术。这次手术的目的,是想让总理多活些日子,可惜只多撑了三天。三天后,总理离开了我们,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之中。
【为何不及早手术】
为啥周总理那么忙,连做个手术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呢?按那时候的情况琢磨,大概有这么几个缘由:
第一个事儿,就是中苏两国关系变得挺僵的。你别看那时候中国跟苏联是站一边的盟友,但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有了裂痕。
苏联曾打算让中国依附于他们,甚至还动过脑筋,想在咱们国家驻军。但咱们中国哪能愿意当别人的牵线木偶呢?所以,周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态度坚决,直接就把这事儿给顶回去了。
1960年那会儿,中苏之间的关系就开始不对劲了。一直拖到了1969年,两边在珍宝岛上的军队直接打了起来。这一闹,中苏关系更是跌到了谷底,明摆着有了正面的冲突。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关系冷到了极点。那时候,中苏两边已经绷得很紧,可美国还偏偏要来凑热闹,搞了个“靠拢苏联,对立中国”的策略。
美国和苏联达成了核试验和军备方面的协议,但他们对中国态度非常不友好。周总理和我国的领导人们可没被吓倒,直接站出来说美苏想要独霸核武器,还想把中国给排挤出去。
你说现在国际形势这么紧张,周总理哪能不管国家大事呢?就算那时候他心脏已经不太好了,可国外美苏两国都在排挤我们,周总理还是得硬着头皮,拿出百分之百的精神来应对。
美国搞的那个“亲近苏联、对抗中国”的策略,整整维持了四年时间。
日本当时的首相佐藤直接说了:“苏联现在已经顶替了美国,成了中国明面上的头号对手。”
后来,中苏两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奥运会,这才让他们的关系稍微暖和了点。说到中美关系,也是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到中国访问之后,才开始慢慢变好的,从那以后,中美关系才算是走上了正轨。
其实在尼克松总统来中国拜访之前,周总理已经跟尼克松还有基辛格这两位美国大佬,深入地聊过了关于中美两边关系变得正常这些事情。
1971年,就在尼克松要来中国访问之前,基辛格悄悄地来了。在跟咱们总理聊正事之前,他开了个小口,说想从刚挖出来的“马王堆一号”汉朝墓里,拿点女尸边上的木炭。
我想拿一种地球上找不到的东西来交换,不知道你们国家乐不乐意?
基辛格是这样讲的。
周总理好奇地问国务卿:“咱地球上找不到的东西,究竟是啥呢?”
基辛格回答说:“咱们国家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挖了点土回来,那叫月土。”
周总理爽朗地大笑起来,然后回答说:“那可是咱们老祖宗脚底踩过的东西。”基辛格一听,满脸诧异,连忙追问:“啥?意思是说你们中国人早就去过月球了?啥时候的事儿?为啥没听说过呢?”
周总理乐呵呵地用手一指边上的那尊嫦娥飞向月亮的象牙雕刻,说:
五千多年前,咱们的嫦娥就已经奔上月球啦。这事儿咋没传开呢?你作为了解中国的行家,不会不清楚吧?
周总理那风趣的回答,逗得基辛格哈哈大笑。他用这种玩笑的方式回应基辛格,真的让现场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也为接下来的谈判顺利打开了局面。
周总理对国家主权是铁了心要守护,他一遍遍强调咱们中国的态度和原则。
中美两边最后商量通了,这样一来,中美之间的交流通道就算是打开了。
中美关系的改善,周总理的外交智慧功不可没。看看那幅《鞠躬尽瘁》的油画,就能真切感受到周总理的日常生活有多繁忙。
现在周总理已经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睡觉了,而且待会儿他还得去见外国客人。
他现在累得不行,就想洗个脸让自己清醒点,然后再把胡子剃了,好去见外国客人。
离活动开始就差14分钟了,这时秘书推门进来想提个醒。结果一瞧,总理右手抓着刮胡刀,左手拎着洗脸巾,身子斜靠着墙,已经睡着了。
周总理看起来特别疲惫,跟平常很不一样,得了不治之症后,他的身体瘦了很多。
就像那幅油画的标题所展现的,一位全心全意为国家付出的好总理的形象,光彩夺目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三个方面,就是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那段时间,咱们国家的灾情严重,粮食问题也特别棘手。周总理身为国家总理,对这事儿肯定是心急如焚,经常忙到深夜,一刻也不得闲。
第四个事儿,就是毛主席身体不太好了。他眼睛出了问题,说是白内障,这对国家领导人来说可不是小事儿。周总理就经常先帮毛主席试试眼药水,觉得没问题了,才让毛主席用。
第五个要说的是,党内存在不同看法。
这让周总理的负担变得更重,给他的工作添了不少乱子。周总理得仔细琢磨每个人的意见,看它们哪些好、哪些不好,还要辨别优缺点。这可得花不少心思,同时还得想法子避免干部们之间闹矛盾。
那时候的中国真是到了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忙得团团转。好多事儿都压在周总理肩上,他根本推不掉。对周总理而言,把这些活儿干好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这就是为什么癌症的治疗被耽搁了,那时候的中国,实在离不开周总理。
【最后的遗愿】
1974年那会儿,周总理住进了305医院养病。但他一点也没闲着,连在医院里都还在忙着接见外国客人呢。
那时候,那位得了重病的总理还是飞到长沙去了,他私下和毛主席聊了聊。两人一块儿定下了“长沙计划”,这事儿影响可大了。
1975年的时候,周总理身体不太好,但他还是坚持在第四届人大会议上,给大家讲了讲《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
就算癌细胞已经遍布全身,疼得他受不了,他心里还是装着国家大事。就在被推进手术室前的一刹那,他还用不停哆嗦的手,坚持签完了一份文件。
总理一直到走的那天,心里都还在为咱国家的事儿操心。他走了之后,也不愿意给大家添乱。他留下了三句话:别办遗体告别仪式,别开追悼会,也别保留骨灰。
但对于深受大家敬爱的周总理,如果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也不开追悼会,那大家的心里话和难过情绪要怎么表达出来呢。
中央的领导,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都觉得一定要把总理的后事安排妥当,那三个要求咱们绝对不能点头答应。
两边都坚持自己的看法,谁也不让步。到最后,还是毛主席拍板决定,同意了第三个提议。
1976年1月8号那天,全国上下心里都沉甸甸的,特别难过。
当挂着黑纱的悼念车慢慢经过天安门金水桥时,站在这儿的人们,眼泪不停地流,手里捏着的白花随风晃动。
当有人提议去送别周总理最后一程时,毛主席满脸哀伤,无奈地说:“我现在腿脚不便,去不了了。”
在告别遗体的仪式现场,好多中央的领导都来了,他们一个个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说到“咱们的总理”时,邓小平突然声音哽咽,悼词念得断断续续,差点就进行不下去了。
咱们新中国有不少像周总理那样出色的领导。他们都拿总理当标杆,拼尽全力、不辞辛劳,就为了让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周总理和这样的干部,真是让人打心底里尊敬和佩服。能遇上这样的总理,是我们的大幸;有这样的好干部,也是我们的福分。
咱们新中国真是走运,能碰上周总理这么好的领导人。
活着时拼尽全力奉献,离世后美名永远流传。
心里一直记着周总理,永远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