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主席和斯诺在保安
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个20岁的女子。”
这个女子就是罗合楼的长女。
罗氏生于1889年,1910年病逝,她比毛泽东大4岁,毛泽东应该是按虚岁算大了6岁。
“新娘赵五贞花轿里自刎”,激怒毛泽东,他向包办婚姻开炮1919年
罗合楼(1871—1943),一生务农,家住韶山杨林炉门面(今杨林乡杨林村),距毛泽东家上屋场约8公里。
毛罗两家是世交,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祖父的堂姊妹,且有生意往来,两家关系密切。
罗合楼夫妇生有五子五女,仅第—、第四、第五这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罗合楼的长女罗氏1908年来到毛家,1910年2月,年仅21岁的罗氏在毛家病逝。
毛泽东对父母给他包办的婚姻很不满意,所以他虽然遵从了父母之命,但并未过上真正的家庭生活,他用这种方式和父亲对抗。
毛泽东对这次包办婚姻是刻骨铭心的。1919年,长沙发生赵五贞女士因反抗包办婚姻而在花轿中自杀的事件。
毛泽东为此在湖南《大公报》上连续发表了9篇评论文章,炮轰包办婚姻的不合理性。
这一很不寻常的举动,反过来印证了他对自身遭遇的不满和由此带来的心灵创伤,也表达了对罗氏、赵五贞的同情。
包办婚姻夫妻合影,生无可恋
罗氏病逝时年仅21岁。1941年的韶山毛氏四修族谱,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列在她的名下,承桃以慰亡灵。
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的领袖,正视历史,罗氏殁后,他与罗家的亲情不但没有被割舍,反而得以升华。
毛泽东是最讲辈份的,他多次拜访罗家,毛岸英看望舅舅罗石泉1925年2月到8月,毛泽东和杨开慧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借去杨林一带做调查的机会,多次到炉门前罗合楼家拜访。
3月26日,毛泽东第一次到罗家,与罗合楼、罗立芳(罗合楼的堂弟)、罗石泉(罗合楼的侄儿)和黄可忠(罗立芳的妹夫)、周保臣等人交谈。
交谈之后,毛泽东有事要走,曾经的岳父罗合楼说:“润之,你今年回来,第一次到这里,非要吃了饭再走。”毛泽东便留下来吃了饭。
罗石泉和罗立芳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冬,毛泽东的弟媳、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无家可归的情况下,罗石泉收留了他们。
1940年,罗石泉在华容写信给毛泽东,要求赴延安参加革命。毛泽东亲笔回信,嘱他在当地秘密组织力量,搞地下斗争。11月初,罗石泉被捕关押,直到次年2月才由邻居保释出来。
随后,全家迁徙至沅江草尾,这期间,毛泽东曾托人给罗家送了一些光洋和200斤大米。
1950年5月,毛泽东派长子毛岸英回湖南省亲。毛泽东特意交代毛岸英回去后,一定要看望舅舅罗石泉。
1950年,毛岸英在韶山老屋
罗石泉听到毛岸英回韶山的消息后,立即赶来与毛岸英会面。
临别时,毛岸英送给罗石泉一盒茶叶和2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新人民币20元)。
毛泽东没忘记罗氏两个妹妹罗氏共姐妹三人,大妹嫁给了湘乡的黄谱臣,小妹嫁给了韶山冲的毛华村。
全国解放后,两个妹妹都不在了,但毛泽东依然把黄谱臣和毛华村当亲戚看待。
1950年1月24日,黄谱臣致信毛泽东,想回乡工作。
毛泽东复信写道:
一月二十四日来信收到,很高兴。兄在广西铁路方面工作,很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此项工作,不必往别处,也不必回乡。你的夫人是否仍是罗合楼先生的次女,如是,请替我向她致问候之意。
黄谱臣收到信后欣喜万分,直到去世,黄谱臣都在铁路部门工作。
1959年6月,毛主席回韶山
毛华村家住韶山冲坪上,妻子罗氏为他生有一子二女。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他掰着指头数要请家乡亲友吃饭,一共请四十多人,其中有一位就是小姨夫毛华村。
当毛主席询问毛华村几个孩子时,毛华村说:“我同您算是连襟,前妻生了3个,后妻生了2个。”
吃饭时,毛主席要毛华村与他同桌,并热情地为毛华村敬酒敬菜。
饭后,毛主席又与毛华村等乡亲们座谈,并在一起照像留念。
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他尊重历史,感念亲情,从一个侧面更衬托了他的博大胸襟。
我们敬仰毛主席,因为他和人民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