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从少年走出韶山冲,到发动秋收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打败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人世间最崇高的目标,他全实现了!
毛泽东26岁伤母伤父,37岁丧妻,57岁痛失长子,兄弟遇害,子女离散,人世间最悲惨的事,他全赶上了!
这在全世界也绝无仅有!
震撼之余,我多次提笔,又一次走进伟人的世界,表达一个普通人的敬佩之情。
小妹毛泽建毛泽建
毛泽东的父亲有个堂弟叫毛蔚生,出了名的贫困户,一家人靠村里人接济和乞讨度日。
毛泽东的母亲经常接济他们,毛泽建是这一家的女儿,小名菊妹,她收为养女,毛泽东又为她起名毛泽建,毛家多个女娃,一家人都很疼爱她。
毛泽建,1905年10月出生,也属蛇,与三弟毛泽覃同岁,他俩比毛泽东小一轮,她在毛家一共生活了七八年。
1919年,毛泽东的父母相隔3个多月先后去世,毛泽建只有十五岁,没人再养她了,她只好又出去讨饭,后经生母同意,毛泽建嫁给肖家,当了童养媳。
一次,毛泽东回家,没有看见妹妹,便去堂叔家里找人,毛泽建的母亲说:“你父母死了,她的亲爹也死了,没人养她了,只能把她嫁出去找条活路。”
毛泽东一听心里很难受,十四五岁嫁出去当童养媳,这不等于给人家当牛做马吗?
“我要把她接回来,让她跟我去读书”。
妹妹一见到大哥就哭了,满心的委屈不知从何说起,妹妹额头上新添的伤疤深深刺痛了大哥。
他一边抚摸伤疤一边安慰:“别做童养媳了,跟我去长沙读书。”
毛泽建破涕为笑,“哥哥到哪我到哪”。
毛泽建高高兴兴地跟着哥哥走了,有大哥做主,妥善地解除了这段婚姻。
青年毛泽东
1921年毛泽建16岁,她在长沙两所女子职业学校读过书,白天上班晚上到贫民夜校听课,学习有很大进步,不仅认了字能够读书,还学习了很多技能,尤其是湖南的湘绣学得非常好。
毛泽建在哥哥的鼓励下,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六年的课程。
由于她生活在哥哥身边,受到熏陶,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1921年加入了青年团,1923年入了党,这年秋天,她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
在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认识了心上人陈芬。
陈芬,1903年生于湖南耒阳一个贫苦家庭,1919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经常发表演讲,湘南学联成立时,他被推选为负责人之一,毛泽建很敬佩他,常来向他请教。
1925年,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结婚了。
毛泽建性格泼辣、勇敢,像个男孩子,她写信时在落款处都要画上一把剑,她认为“建”与“剑”是一个音,她希望自己成为一把利剑,所向披靡。
1927年,毛泽建和她的丈夫陈芬在衡山组建了新的县委,丈夫任书记,她任妇女委员。
当衡山游击队成立时,她又一身戎装投入战斗,成了女游击队长,冲锋一线。当地劣绅鲁庆煊催租抢人,并将佃户陈志秋毒打致死,人人都义愤填膺但又无可奈何,两人决定商量对策惩治一下鲁庆煊。
陈芬
第二天早上,毛泽建和陈芬将写好的标语“要为陈志秋鸣冤”贴到集市上,声泪俱下地诉说陈志秋被打死的真相,激起了群众的愤怒,赶集的人在两人的带领下,来到鲁家。
鲁家的大门紧锁,毛泽建灵机一动,亮开嗓子喊道:“姓鲁的,你不出来答话,我们点起一把火,把这栋房子烧个精光!”屋里一听,慌了神,只得打开大门。
进屋却不见鲁庆煊踪影,毛泽建看到一具棺木,朝棺木盖猛拍:“鲁庆煊,你还不出来吗?再不出来,我就把盖子封死。”
“莫封莫封,我就出来,我就出来”
毛泽建和陈芬勒令他负责陈志秋安葬费,并赔偿陈家300块光洋。
战争对于女性格外残酷,因为女人除了做妻子外还要做母亲,在战斗最为紧张的时候毛泽建怀孕了,她经常带着身孕奋不顾身地冲在第一线。
1928年4月,白色恐怖笼罩着衡山县城,县委中有人当了叛徒,毛泽建和陈芬的身份已经暴露,遭到通缉。
正在这个时候,朱德、陈毅率领队伍来到耒阳,毛泽建和陈芬找到组织十分高兴,通过重重困难,去到耒阳协助开展工作。
4月底,队伍开赴井冈山,毛泽建和陈芬留在耒阳坚持游击战争,这时,毛泽建已经怀孕8个月,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使她的身体日渐消瘦。
5月初,毛泽建和陈芬领导的游击队与挨户团遭遇,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毛泽建和陈芬不幸被捕,陈芬被捕第二天就惨遭杀害,年仅25岁,没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
毛泽建被营救出狱,由于即将临产,行动十分困难,为了不拖累部队,她隐藏在一位孤老婆婆家里生下孩子。
三个月后,孩子的哭声惊动了正在搜捕她的挨户团,敌人很快找上门来,毛泽建抱住婴儿再次被捕,被从耒阳押解到衡山,审讯她的正是鲁庆煊,出于报复,他对毛泽建使用了各种酷刑。
原来这个家伙在陈志秋事件后,用金钱打通关系,到衡山当上了县长。
在牢里孩子没能活下来,她因为是毛泽东的妹妹,又肩负着党的重要职责,敌人对她进行威逼利诱,妄图从她身上捞取我党的重要机密。
但她宁死不屈,在被关押了一年多后,1929年8月20日在衡山县城南门外马庙坪慷慨就义,年仅24岁。
毛泽建是毛家7位烈士中第一位献身的烈士。
这何止是小妹一个人的生命,陈芬和几个月的婴儿,又有谁记得呢?
妻子杨开慧杨开慧
1930年10月24日,是毛岸英8岁生日,一大早杨开慧就煮了一碗长寿面,岸英还没来得及吃,门被踢开了。
一群人把杨开慧和保姆孙嫂五花大绑起来,毛岸英死死抱着母亲不放,也被敌人一起带走了。
此时,杨开慧已经三年没见毛泽东,她从报上看到悬赏布告“获毛逆者,赏洋5000元”,她知道自己凶多吉少。
面对敌人的审讯、毒打,杨开慧做好了死的准备。“大不了一死嘛”,她这个念头不是现在才有的,热恋中就有了死的准备。
她17岁时,在日记里写道:“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同他去共一个命运!”
杨开慧在狱中受尽折磨,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要杀就杀,死不足惜,但愿润之早日成功。”
何键的卑劣行为,引起当地一些知名人士的反对,他们联名写信给何键,这是小人之举,要求释放杨开慧和孩子,但没有成功。
油画杨开慧母子
1930年11月14日,牢房外,荷枪实弹的士兵站成一排,一个头目拿出一张纸,大声念道:“提女共犯杨开慧,执行死刑!”
岸英扑上去抱住妈妈:“妈妈,不能去啊!你去了,我怎么办?”
杨开慧抱住毛岸英,心都碎了,她对孙嫂说:“三个孩子托给你了,他们是润之的亲骨肉”,岸英抱着妈妈的腿死活不丢,哭声撕心裂肺。
她把岸英紧紧搂在怀里,在他满是泪痕的脸上亲了又亲,“伢子,出去后找到爹爹,告诉他我爱你们!”
孙嫂失声痛哭,对杨开慧说:“孩子离不开你呀,你不能就这样走啊!”
有人劝杨开慧:“你上有老母,下有幼儿,自己又年纪轻轻的,只要说几句话你就能活下来”。
杨开慧摇摇头:“死不可怕,苟且活着才可怕,孩子会长大的,他们会理解我的”。
杨开慧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年仅29岁的她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被枪决。
当晚,杨开慧的家人将她的遗体运回板仓收殓,安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
杨开慧死后,何健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将孙嫂和毛岸英释放了。
孙嫂
一个多月后,毛泽东从报纸上得知妻子被处决,他万分悲痛,随即给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并以3个儿子的名义写下碑文:“毛母杨开慧墓 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邮寄30块大洋作为立碑的费用。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我死一百次也换不回你啊!
八个字,沉甸甸的,压了伟人一生,有愧疚,有悲痛,有思念,有哀悼…
杨开慧也曾写过信和日记,但又怕落入敌手,她每次写完,就将日记本藏到卧室后墙的砖缝里。
没想到这一藏就是52年……直到1982年,工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打开卧室后墙,一摞杨开慧的手稿惊现于世人面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埋藏,12页的手稿4000多字,保存得整齐完好,字迹清楚。
遗憾的是,毛泽东已作古6年,生前未能看到妻子最后的信。
有一封信是写给堂弟杨开明,像是遗嘱,但她不知道杨开明半年前已经牺牲。
“我决定把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
“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般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做预备!”
日记中还记录了毛泽东生日那天,她背着家人买了一些菜,晚上煮了长寿面,她默默地为丈夫祝福。
夫妻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让杨开慧陷入了绝望。
毛岸青和邵华回忆,有一次他们请父亲把怀念母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写给他们做纪念。
毛泽东一句话没说,默默写下:“我失杨花君失柳”
“爸爸,不是杨花是骄杨”
毛泽东停下笔,他们以为父亲要重写,赶忙递上一张空白纸,毛泽东摇摇手说:“称杨花也很贴切嘛”。
杨开慧 毛泽东
他一气呵成写完了这首词,在毛泽东眼里,杨开慧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远绽放在他的心灵深处。
1962年11月,杨开慧92岁的母亲去世,毛泽东再次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信,信中强调: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
此时,毛泽东已是69岁的老人,还称呼“我的亲爱的夫人”,可见他对杨开慧的无限深情。
杨开慧要是知道她深爱的丈夫也如此深爱着她,她应当含笑九泉了。
杨开慧牺牲后,3个幼子开始了流浪之路。
毛岸龙 毛岸青 毛岸英
杨开慧是毛家七烈士中第二位烈士。
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牺牲和贡献足以彪炳史册!
弟媳赵先桂赵先桂
大家都知道“毛家六烈士”,她是被人遗忘的那一个。
赵先桂(1905-1932),湖南省韶山市大坪乡人。
赵先桂的父亲赵蕊香与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有亲戚关系。
毛泽东的七舅母是赵蕊香的亲姐,赵浦珠是毛泽东七舅母的侄儿,他的堂妹赵先桂就是小弟毛泽覃的结发妻。
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与赵浦珠在长沙一同投入湖南新军当兵,他俩因工作关系交往颇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给赵浦珠写信称呼依然是:浦珠先生姻兄。
赵先桂的父亲与毛泽东的父亲有生意来往,友情深厚。
1905年, 因赵氏和毛氏都身怀有孕,两人乘酒兴,便指腹为婚,缔结秦晋。
果然,赵氏生一女,取名赵先桂,毛氏生一子,取名毛泽覃。
1924年, 两人在韶山东茅塘结婚。
1925年,赵先桂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
毛泽覃
这一年,毛泽覃赴广州工作,环境恶劣,生死难卜,音讯隔绝,毛泽覃在广州和周文楠结婚。
1927年赵先桂回国,毛泽东在湖南组织农运,赵先桂积极从事农运的宣传工作。
因工作出色,当地反动派三番五次派人捉拿赵先桂,把她的小弟赵渭瑛抓走作为人质,赵先桂为救小弟,自己入狱。
1928年,军阀混战,赵先桂等人乘机越狱出逃。出狱后, 她先后转赴益阳、沅江、武汉和豫鲁等地进行党的秘密活动。
1931年,赵先桂在济南任省委秘书。
因革命工作需要, 组织让她与省委宣传部长斐光以夫妻之名开展工作。
1932年夏,由于叛徒告密,斐光、赵先桂先后被捕,惨遭敌人杀害,她年仅27岁。
她是被人遗忘的毛家媳妇,她牺牲在杨开慧之后一年多,她的丈夫毛泽覃也于1935年牺牲。
英烈不应该被遗忘,毛家男儿拼杀疆场,血洒大地,毛家妻子一个都不怂!
小弟毛泽覃毛泽覃全身戎装
毛泽覃生于1905年,是毛泽东小弟,兄弟俩秉性很像,母亲临终前把小弟托付给老大,上学期间一直待在毛泽东身边。
毛泽东曾多次说:“润菊很聪明,胆子大得很嘞,比我胆子大”。
兄弟俩脾气都暴,吵架吵得凶时,气得哥哥举巴掌,他发现大事不妙,好汉不吃眼前亏,立马闭嘴认怂,再瞪两眼表示不服。
但在重大事情上,毛泽覃力挺大哥,毫不含糊,大哥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
1927年,时局大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毛氏仨兄弟奔向不同的岗位。
1927年8月1日,毛泽覃跟随叶挺领导的“铁军”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又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前进。
朱军长知道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极想跟毛泽东联系,毛泽东也在急切寻找朱军长、陈毅部队,朱军长就派出毛泽覃当“特使”。
毛泽覃化名为“覃泽”,化妆成旧军一名副官,克服重重难关,来到井冈山见到大哥,兄弟俩久别重逢,不曾想弟弟还是朱军长的特使,双喜临门。
1928年4月28日,“朱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了。
井冈山会师
粟裕大将说:“井冈山会师,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从此形成红军主力…”。
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一扫战场上失败的阴霾,毛泽覃无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毛泽覃短暂的一生,残酷的战争让他的3段婚姻都很短暂。
第二段婚姻,1926年,毛泽覃和周文楠结婚,一年后,周文楠生下儿子毛楚雄。
儿子不到半岁,周文楠和儿子不幸被捕,幸运的是营救成功。
可是,残酷的战争也使他俩的婚姻很快结束。
周文楠和儿子毛楚雄
所幸,周文楠颠簸一生,直到1992年病逝。她们的儿子毛楚雄太可惜了,下一个介绍他。
毛泽覃第三段婚姻更悲壮。
毛泽覃与贺怡的相识缘于一次负伤,贺怡是贺子珍的亲妹妹。
大庚战斗中,毛泽覃腿部受了伤,组织安排贺怡来照顾他,两个年轻人由于哥哥和姐姐的原因,天然的亲近,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1931年7月20日,经组织批准,毛泽覃和贺怡结为夫妇,姐妹俩嫁给兄弟俩,亲上加亲。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
当时,毛泽东正受到排挤,受哥哥的影响,组织安排毛泽覃留下来,坚持苏区游击斗争。
面对蒋军对苏区的大力围剿,游击队孤立无援、缺衣少食,天天命悬一线,而妻子身怀六甲。
枪炮声越来越近,毛泽覃只好送别妻子,可谁能想到,码头一别,竟是他们夫妻的永诀。
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率领饥寒交迫的游击队,翻山越岭来到瑞金与长汀边界,暂住在一个废弃的房里。
毛泽覃派出一个姓何的战士到山下找食物,不料,何战士被敌人发现,在拷问之下,他供出山上有一支游击部队,还有一位姓毛的师长。
敌人带重兵包围了毛泽覃部队,经过激战,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敌人砍下他的头颅游街示众。
毛泽覃年仅30岁,是毛氏七烈士中第四位烈士。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得到这个噩耗,他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母亲临终把小弟交给他,这是他亲手带大的小弟啊!
贺子珍 李敏和贺怡的孩子们
妻子贺怡听到噩耗,抱着襁褓中丈夫未谋面的婴儿,悲痛不已,她给儿子起名贺麓成。
1949年11月21日,新中国刚成立,贺怡和儿子意外发生车祸,贺怡不幸遇难,贺麓成腿部骨折。
贺怡遇难后,贺麓成由姨妈贺子珍抚养长大,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导弹专家,他终身随母姓,没有姓毛。
他的高级职称证书上,是“0001”号,他以另一种方式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
侄子毛楚雄毛楚雄
毛楚雄,生于秋收起义前一天,6个月就随妈妈周文楠入狱,他和父亲毛泽覃从未谋面。
8岁时父亲牺牲,母亲接连3次入狱,他和外婆一起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1945年, 王震率军南下,毛楚雄参军入伍。
第二年,参加中原突围,随359旅到达陕南,护送张文津、吴祖贻等赴西安参加和平谈判的途中,竟然失踪了。
直到1984年,中央专门派出调查组查证此案。
原来,他们到西安当天,就被胡宗南下令“就地秘密处决”,毛楚雄等四人被押到河口一座城隍庙附近,被活埋在河边的水渠下。
真相大白时,已经过去38年,他成了毛家七烈士中第五位烈士,也是最小的一位。
大弟毛泽民毛泽民
1896年,毛泽民出生,比哥哥小3岁,他和哥哥弟弟的火爆性子不一样,他憨厚老实,是个地道的农民。
当哥哥出去闯荡时,他在家里帮助父亲,跟着父亲种地、经商。
父亲去世后,他和发妻王淑兰支撑这个家,理家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国家银行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国家银行组成第15大队,毛泽民带队,160多个挑工挑着担子,挑着金银货币、文件、印钞机等物资,被称作“扁担银行”。
15大队爬雪山过草地,进无人区,走得很艰难,毛泽民挑重担,管队伍,工作量非常大。
当15大队抵达陕北时,国家银行14名工作人员有6名牺牲,挑工还幸存十几人。
毛泽民长期执掌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一尘不染。
他常说:“不能乱花一个铜板,领导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我们是为红军理财,一定要勤俭节约!”
长征结束后,毛泽民患了严重的肺病,中央决定让他去苏联治疗休养,到了新疆迪化,遇到了中苏边境发生鼠疫,交通中断。
新疆军阀盛世才正需要金融方面的人才,受盛的挽留,他就留在了新疆,出任财政厅厅长。
毛泽民很快稳定了新疆金融的乱局,没想到触动了蒋的神经,一股暗流涌了上来,而盛世才的两面嘴脸也暴露无遗。
盛世才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盛世才觉得苏联自身难保,反过身从“亲苏拥共”到投蒋。
新疆一直是蒋的痛点,盛世才将新疆守得滴水不漏,蒋连一只脚都伸不进去,看到有一点缝隙绝不会放过。
危险正一步步逼近毛泽民等人。
1942年,蒋派夫人飞迪化,公开为盛世才撑腰。
送走蒋夫人,盛世才以保护为名将百余名党员全部软禁起来。
宋美龄和盛世才在迪化机场
9月17日,盛世才又以谈话为由,把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五人带走投进监狱。
从此,妻子朱丹华和1岁半的儿子毛远新再也没见到毛泽民。
端午节这天,妻子收到一张丈夫的纸条,“下次把高黝儿皮鞋及捆肚子的绑带捎来”。
望着纸条,妻子泪如泉涌,端午节是大夏天啊,为什么要高黝皮鞋?这皮鞋硌脚,早已不穿了,一定是敌人给他拷上脚镣,至于绑带…我写不下去了。
毛泽民
盛世才杀人如麻,生性多疑狠毒,他的四弟盛世骐亲苏亲共,他把四弟和四弟的妻儿一起杀害。
他的妹妹盛世同的丈夫俞秀松也因他而死,为此妹妹和他断绝关系。
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三位同志遭受严刑拷打也宁死不屈,1943年6月被秘密杀害。
1946年,130多位大人及20多名儿童关押4年才被释放,回到延安。
1949年,盛世才随蒋逃到宝岛,因杀人太多,在那里日子也不好过,一轮一轮的声讨让他自裁,他惶惶不可终日。
他的岳父邱宗浚和他一样滥杀无辜,在准备出逃之际,岳父一家11口被盛世才部下全部杀掉,只有一个女孩因为在医院逃过一劫,凶手皆是受他们残害之人,此案震惊全国。
盛世才更加不得安宁,苟活至1970年,病故于台北。
毛泽民一共有3段婚姻。
第一位妻子叫王淑兰,是个地道的农村小脚妇女,她性格开朗泼辣,照顾婆婆,孝顺贤惠,通情达理。
王淑兰
受哥哥嫂子的影响,她积极参加学习,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毛泽民深知斗争的残酷,妻子是小脚不能跟着跑,留在家里更有危险,12年的婚姻因战争结束了。
王淑兰含泪说:“我生是毛家的人,死是毛家的鬼,你放心出去干吧,我会把女儿带好的。”
当看到毛泽东兄弟的通缉令时,王淑兰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
王淑兰也没有停止脚步,1926年入了党,以讨饭、洗衣、当保姆为掩护,秘密为党工作,曾两次被捕,她用坚韧和豁达守望一生,1964年病逝。
第二位妻子叫钱希均,是一位女战士,俩人相伴14年,一起走过长征,她是30位走出长征的女性之一。
钱希均
钱希均,性格倔犟,在新疆时和毛泽民有分歧,她提出离婚并回到延安,没想到这一走就是永别。
毛泽民在新疆最艰苦时期,是朱旦华陪他走过来的。
他们有一个儿子叫毛远新。
朱旦华毛泽民和儿子毛远新
三次婚姻,三种不同的人生,三份真诚的爱!
她们都是伟大的女性,在动荡年代陪伴丈夫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身为毛氏妻子都不怂!
长子毛岸英毛岸英刘思齐结婚照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观看话剧《弃儿》,一对夫妻被敌人逮捕,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哭喊着去追妈妈。
毛泽东想到结发妻子杨开慧,想到年幼的三个儿子至今无下落,剧情戳到了他内心不能碰的地方。
当毛泽东得知这个7岁的女孩叫刘思齐,是老战友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孩子时,毛泽东说,谦初牺牲了,这是烈士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抚养她,并认小女孩作干女儿。
刘思齐和毛岸英相识于延安,相恋于西柏坡,新中国刚成立15天在北京结婚。
婚礼结束后,毛泽东送给岸英一件呢子大衣做结婚礼物,看到思齐在旁边,他幽默地说:我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岸英穿,夜里压在被子上,两人都有份。
毛岸英笑父亲抠:一件大衣还送两个人。
父亲回击儿子:你还把我的干女儿抢走了呢!父子俩哈哈大笑,可这种甜蜜仅仅持续一年。
主席和岸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7月,美英联军宣告参战。
9月,美英联军仁川登陆。
10月,美英联军越过三八线。
10月18日,志愿军赴朝参战。
毛岸英第一个瞒着妻子报了名。
当时,刘思齐因为阑尾炎住院开刀,毛岸英晚上来医院看望妻子。
他告诉妻子,他要出趟远差,如果接不到信也不要着急,交通不便,他让妻子好好完成学业,多照顾岸青,周末去看看爸爸。
天真的思齐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出差,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离开医院走出十几步远,一扭头,看见思齐还站在门口,突然转身向妻子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大步流星地走了。
直到失去岸英,她才知道这个躬是最后的诀别,如果她知道岸英是去上战场,一定会嘱咐他:“活着回来,我等你!”
每想到这里,思齐就会心痛。
1950年11月25日,4架美军轰炸机掠过总部上空,所有人准备转移进防空洞,毛岸英和高瑞欣收拾电文,落在了最后。
4架轰炸机突然又折了回来,甩下上百枚凝固汽油弹,司令部瞬间一片火海。
彭总焦急地问:“谁没有出来?”大家一看,不见毛岸英和高瑞欣。
“岸英!岸英!”大家一边拼命地叫着,一边扑火。
大火扑灭了,扒出了两具遗体,没一片皮肤是好的,只能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这一天,是毛岸英来朝鲜的第34天,结婚一年零一个月,年仅28岁。
主席岸英李讷
1953年,刘思齐冲到父亲面前:“志愿军都回国了,咋还不见岸英?”
“岸英已经牺牲了”,瞒了思齐两年多,瞒不下去了。
当初,周恩来瞒了主席39天,不忍对视他的目光,不敢说一句劝慰的话,沉默!沉默!只有低头沉默!
思齐一头扑在父亲的膝上号啕大哭,两年多的思念和担忧,化为滔滔不绝的泪水。
李银桥拍拍思齐说:别哭了,别哭了,主席的手都凉了。
10年过去了,刘思齐一直走不出来,毛泽东为了帮助思齐缓解痛苦,他用自己的稿费资助刘思齐去朝鲜给岸英扫墓。
“思齐,告诉岸英,你也是代我去给他扫墓的,我们去晚了,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当她来到烈士陵园时,泪水早已模糊了视线。
刘思齐和妹妹邵华
她用手抚摸着岸英的脸,冰凉刺骨,一直穿透她的心房,她哭喊:“我来晚了,岸英,我来晚了,爸爸让我来看你…”
刘思齐精神崩溃了,她发起了高烧,一路说着胡话回到北京,抬下火车立即送到医院。
毛泽东得知思齐病得不轻,让李银桥送去一封信和几片镇定药。
信中说:“大女儿,我不该让你去朝鲜,好好治病,意志为主,药物为辅…”
思齐出院后,去向父亲汇报岸英的点点滴滴,毛泽东认真地听着,沉默了良久,说到:“思齐,有时间你再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看”,思齐坚定地点点头。
长子的牺牲对毛泽东打击是巨大的,他是千军万马的统帅,他的悲伤只能深藏于心,深夜人静时,他拿出岸英的一件旧上衣和一双旧袜子,折一折,叠一叠…
一天,思齐看到父亲正盘腿打坐,有点好奇,父亲突然问:“思齐,你说要是岸英还活着,他这会正在干啥?”
思齐鼻子一酸,“爸爸,我犯个大错,我和岸英如果生个孩子,有个小东西在您面前,您就不会这么孤独了”父女俩都哽咽了。
毛岸英英年早逝,对毛泽东来说是锥心之痛,他的孤独除了岸英,无人能解啊!
主席毛岸英刘思齐李讷
2006年,刘思齐又一次去朝鲜扫墓,这次是去大榆洞,这是毛岸英牺牲的地方。
时隔50多年,她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嘱托,带回了一把热土,它曾浸染过岸英的鲜血,遗憾的是,父亲没有等到这一天。
2022年1月7日,刘思齐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刘思齐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和父母一起坐牢,还没出生,父亲刘谦初就被敌人杀害。
8岁时又和妈妈继父一起被盛世才逮捕入狱,继父陈振亚被盛世才杀害,回延安时已经16岁,结婚一年,丈夫又牺牲在朝鲜战场,她在战火中长大。
所幸,毛泽东对她视若己出,她深情地说:“主席是个慈父,他是对我最好的人!
壮年丧子,这是每一个父母都不能承受之痛,可是,主席把痛苦深深埋藏于心,这种痛苦他一生都在承受。
毛泽东李讷
毛泽东一生共有十个孩子,只有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长大成人。
他除了牺牲七位亲人,还失去过六个儿女,不了解这些,不能叫真正了解主席和他背后同样伟大的妻子。
毛岸龙毛岸龙是杨开慧所生,其余三男二女都是贺子珍所生。
只有毛岸龙在上海大同幼稚园时留下一个小小的合影,其余的连个照片也没留下。
左一毛岸龙
1927年4月4日,毛岸龙生于武汉,1931年5、6月间,在上海因患腹泻,由保育员送广慈医院救治无效夭折,当时只有4岁。
毛金花1929年,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毛泽东的第一个女儿,起名毛金花。
红军队伍又要开拔,毛金花没过半个月就被送当地老乡抚养。
一年后贺子珍再托毛泽民去找时,听到的消息是女婴死了。
20岁的贺子珍,又有什么法子呢?
江西男婴1930年,贺子珍又生下一名男婴,生下来就死去了,接生的是红军中传奇医生傅连璋。
毛岸红1932年,贺子珍又生下一个儿子,小名毛毛。
因为3个儿子都不在身边,毛泽东对毛毛备加喜爱。
长征开始,数以万计的红军干部、家属被留在苏区。
1934年,毛泽东正遭批判,又染疟疾,身心十分痛苦。
贺子珍坚持带毛毛长征,但经不住众人劝解,只好把儿子托咐给受大哥牵连,留在苏区打游击的毛泽覃贺怡夫妇。
等到毛泽东回来时,不见了毛毛,他大发雷霆:你们太狠心了,等我回来,再看一眼抱走不行么?你们真蠢!
此时,毛毛已经2岁,已经会招手了,非常可爱。
贺子珍贺怡姐妹
写到这里,心情非常沉重,毛泽覃为了毛毛的安全,把他托咐给一名贴身警卫员,毛泽覃牺牲后,线索从此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贺怡突然得到毛毛的消息,急忙赶路去查证,结果路上突发车祸,贺怡当场死亡。
毛毛至今没有下落。
长征出生的女婴1935年,红军二渡赤水河前后,贺子珍在行军途中又生下一名女婴。
生下孩子,贺子珍只看了一眼,便被担架抬着上路了。
孩子被送给一位白苗族老人寄养。
解放后,据走访考证,这个女婴3个月时因长毒瘤不治身亡。
小儿子廖瓦他是毛泽东和贺子珍最小的孩子。
1938年,贺子珍身怀有孕,负气去苏联治病、学习,她身上遗留有十几块弹片,到死也没有取出来。
到苏联后不久,生下廖瓦,他没有中文名字,廖瓦十个月时染上肺炎去世。
小小的人儿,孤零零地埋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毛泽东贺子珍在延安
贺子珍接连失去5个孩子,只有李敏长大成人,这对于一个妈妈的打击,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贺子珍失去廖瓦后,在苏联和毛岸英、毛岸青相依为命。
当岸英兄弟俩得知小弟弟廖瓦死后,他们抱着贺子珍劝道:贺妈妈,您别难过,小弟弟不在了,我们也是您的儿子…
贺子珍一把搂着岸英岸青:儿呀,儿呀!
三人哭作一团。
贺子珍以她博大的胸怀回报了杨开慧母子,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妻子和母亲。战争啊!让人失去了美好的爱情,让父母子女骨肉分离。
牺牲的七位亲人被尊称为“革命烈士”,这6个幼小的生命是什么呢?
一万字,不足以写出内心的感慨、敬仰之情。
但我更加坚信一句话:年轻时,多读毛泽东,人不会走歪,一生中不停地读毛泽东,人不会变质。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