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唯一的合影
毛主席的外婆贺氏生有三子三女,长子文玉瑞,是毛泽东的七舅,次子文玉钦,是毛泽东的八舅,三子早殇。
长女嫁钟姓,次女文六妹嫁王姓,即王季范的母亲,三女文七妹嫁毛姓,即毛泽东的母亲。
毛主席外婆家,他8岁之前在这生活
毛泽东有两个亲舅舅,七舅文玉瑞元配谭氏,生二子殇,继配赵氏生3子1女,一子一女殇,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即毛泽东的表兄文涧泉、文梅清。
因赵氏长得身强体壮,毛泽东的外婆和母亲便让毛泽东认赵氏为“干娘”。
八舅文玉钦和妻子生3子1女,即文泮香、文运昌、文南松,一女名文静纯,即章淼洪的母亲,也是开国少将朱光的岳母。
后排左起:李敏 毛远新 朱光 刘思齐 李讷 王海容 前排左起:两位表嫂 文静纯 毛主席 王季范 肖石英 刘缓英
这是毛主席及子女和外婆家亲戚的合影。
在毛泽东出生前,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已生过两胎,均夭亡,她唯恐儿子“根基不稳”,先拜身强体壮的七舅妈为干娘,又拜后山龙潭口一块巨石为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小时候大家便叫他“石三伢子”。
石干娘
八舅文玉钦稍通文墨,曾在家开设蒙馆,收乡间子弟,所以八舅文玉钦是毛泽东真正的启蒙老师。家里表兄、表姐众多,人丁兴旺,和和美美。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独子,又在外当兵几年,毛泽东8岁之前在外婆家度过,这是他儿童时期的乐园。
写给七舅八舅的感人书信1918年夏,毛泽东与李维汉、罗章龙、萧子升等人赴北京筹划赴法留学事宜。出发前,他给舅父们写下了一封信:
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
前在府上拜别,到省忽又数日。定于初七日开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此行专以游历为目的,非有他意。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议。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甥叩
当时毛泽东母亲患病住在娘家,他对母亲感情很深,去北京前写信给舅舅,一来表示感谢,二来请舅舅必要时帮助毛泽民送母亲到长沙治病。
毛主席夫妇和表兄文涧泉、文运昌合影
1919年4月,毛泽东回到长沙,母亲文氏正在长沙就诊,毛泽东兄弟三人和母亲的合影就是在这个时候拍的。
4月28日,他又一次给舅父、舅母写信,告知自己外出的经历和母亲的近况:
七、八两位舅父大人暨舅母大人尊鉴:
甥自去夏拜别,匆忽经年,中间曾有一信问安,知蒙洞鉴。辰维兴居万福,履瞩多亨,为颂为慰。家母久寓尊府,备蒙毛泽东家事图系
照拂,至深感激。病状现已有转机,喉蛾十愈七八,疡子尚未见效,来源本甚深远,固非多日不能奏效也。甥在京中北京大学担任职员一席,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于阳三月十二号动身,十四号到上海,因事勾留二十天,四月六号始由沪到省,亲侍汤药,未尝废离,足纾广廑念。肃颂福安!
各位表兄表嫂同此问候。
四、五、十舅父大人同此问安,未另。
愚甥 毛泽东禀
四月二十八日
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母亲不幸在韶山逝世,毛泽东日夜兼程赶回韶山奔丧,外婆家亲戚也来到韶山吊唁,并帮助料理。
那首著名的《祭母文》和挽联,是表兄文运昌手抄下来,连同母子照珍藏到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1950年6月第一次省亲时,才亲手交给毛岸英,得以流传下来。
1922年,毛泽东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住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他数次写信问侯舅父、舅母。
7月5日的信中写道:
“润连(即毛泽民)下乡带上一信,不知收到否?天气渐渐热了,各位舅父母、兄嫂都好么?甥今年住家读书,没有在外边做事,幸喜身体还好,每天也还快活。泽民、泽覃、淑兰、先桂、泽建、开慧都好,不劳挂念。端人(文涧泉之子)下乡,托他带上此信。余候再陈。敬颂大安!”
淑兰即王淑兰,是大弟毛泽民的发妻,先桂即赵先桂,是小弟毛泽覃的发妻,此时,都已经舍业离家,跟着大哥在长沙边学习边工作。
同年11月11日,毛泽东给八舅、舅母写信:
“久不通信,疏忽得很!二位大人谅都人好!合宅谅都安吉!甥在省身体尚好,惟学问无进,甚是抱愧!刘先生回乡之便,托带片言,借当问候。有便望二位大人临赐教诲为祷!”
左起:文南松儿媳文五婶 文九明 文梅清 毛主席 文涧泉
毛主席日理万机,但他时刻铭记着“娘亲舅大”的古训,挂念着健在的舅父母们,字里行间,表达着对舅家的感恩和依恋之情。
舅父去世,表兄及其后人多次走进中南海毛主席和文家亲戚合影
七舅文玉瑞于1920年病逝,享年67岁。
八舅文玉钦受了牵累,1929年,湖南军阀派兵抄了毛泽东的家,同时也派兵包围了外婆家,将八舅捆绑扣押,后虽然被营救出来,却因此病倒,同年去世,享年70岁。
两位舅舅去世后,众表兄及表兄的后人多次走进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