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童养媳,三任丈夫都病亡,毛主席接见她13次,她还飞瑞士参会

醉卧沙场红尘情 2025-01-24 11:51:12

毛主席接见李友秀

李友秀(1905-1997),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五里亭村人。

她一出生就被抱给同村黄家当童养媳,3岁那年,小丈夫病死,李友秀天天挨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

不过,黄家有一点好,没逼她裹小脚,当时裹脚是为了嫁个好人家,可见她在黄家很不受待见。

15岁时,黄家以2200个毫子,把她卖给郭家做媳妇,郭家对她不错,李友秀还生了一个儿子。

可好景不长,她21岁时丈夫又病逝,她带着1岁多的儿子艰难地生活。

1929年,朱毛红军来到到兴国县,李友秀积极参加当地农民协会,参加支前扩红工作,并且和一个姓肖的红军成了家,生下3个孩子。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离开苏区,李友秀被骂作“土匪婆”,受尽了折磨,那位姓肖的红军因负伤,几年后又死了。

她带着前后4个小孩,靠租田耕地艰难度日,她天生一双大脚,一个人靠下力气养活4个孩子。

终于盼来了新中国成立,当年的毛委员,如今解放了全中国,这个半生苦难的女人,看到了希望,她带头参加上级推行的各种新政策。

1950年,土地改革在江西推行,李友秀被大家选为贫农团主席、乡妇女主任。

抗美援朝一开始,她带头送大儿子参加了志愿军。

1951年,她联络8户贫农在县妇联帮助下办起全县第一个互助组。

1951年6月,为了解决女人拖儿带女,没法干活的问题,她在全省第一个办起农忙托儿所。

这件事,引起了江西省妇联的关注。

当时,负责江西省妇联宣传工作的是朱旦华。

朱旦华

朱旦华是毛泽民的第3任妻子,毛泽民在新疆被盛世才杀害后,朱旦华在蔡畅、邓颖超等几位大姐的关怀下,嫁给了方志敏的堂弟方志纯,结婚后,她随方志纯来到江西工作。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1950年至1953年宣传新婚姻法。

新婚姻法主要是反对包办婚姻、童养媳和妻妾制度,提倡自由恋爱和规定一夫一妻。

现在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可在当时宣传新婚姻法是一项大工程。

朱旦华抓住李友秀这个典型,要求妇联同志住到李友秀家里,贴身相处一段时间,大家一致反馈李友秀是个好同志。她是旧中国女人翻身又自立自强的一个代表。

1951年9月,李友秀被通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2年10月,李友秀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李友秀互助组被江西省评为特等模范互助组。

1953年,李友秀互助组被扩充为江西省第一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之一,合作社以她的名字命名。

1953年9月,李友秀以农业劳模、光荣军属的身份参加中央赴朝慰问团江西分团前往朝鲜进行了3个多月的慰问志愿军活动。

1955年瑞士洛桑举行世界母亲大会,全国妇联要求各地申报材料,朱旦华向领导推荐:李友秀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事迹对中国翻身妇女很有代表性,人也很有口才,可以争取出国参加母亲节。

李友秀一生的高光时刻来了。

1955年7月,李友秀代表中国母亲出席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世界母亲节大会,并发表了广播讲话。

她不用讲稿,声泪俱下地讲她苦难的过去,声情并茂地讲述她如今的幸福,在国外取得了轰动效应。

李友秀

这还没完,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党和国家给了她很多荣誉。

李友秀是江西省妇联二至五届执委、全国妇联四届执委,第五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多次被评为县、省、大区、全国劳动模范、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1960年被中科院江西分院聘为特约研究员。

197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3年退居二线,1997年病逝,享年92岁。

毛主席曾13次接见她,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李友秀,前半生历经磨难,后半生涅槃重生。

1 阅读:63
醉卧沙场红尘情

醉卧沙场红尘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