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难念的10个诗人名字,读对一半算你赢!建议收藏

小橘子吃美食 2025-02-24 20:49:52

有一些诗人的名字因为生僻字、多音字或是古今读音的差异,常常让人念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看看你能读对几个。

1. 李峤(qiáo)

李峤是唐代诗人,与苏味道并称 “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 “文章四友” 。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写咏物诗。“峤”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 jiào ,意为山道;另一个是 qiáo,指山尖而高。用于人名时,通常读 qiáo。

李峤在仕途上颇为顺遂,曾三次担任宰相,他的诗作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像《风》中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短短两句,便将风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2. 岑参(cén shēn)

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气势磅礴且充满豪情。“参” 是个多音字,在人名中读音一直存在争议,不过现在普遍认为读 shēn。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两次出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刻的感受,其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奇特的想象将雪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3. 王雱(pāng)

王雱字元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他著有《论语解》、《孟子注》等作品,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为“临川三王”。王雱的名字中的“雱”字,读音较为生僻,正确发音为“pāng”,音同“乓”。

4. 郦道元(lì dào yuán)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以《水经注》闻名于世。“郦” 字较为生僻,很多人不熟悉其读音。这部《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河流、山川、地理风貌等的描写细致入微,比如对三峡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文字优美,宛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5.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词人,他的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精致,与李商隐并称 “温李”。“庭筠” 二字虽不生僻,但 “庭筠” 连读时,容易读错。相传他每次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被称为 “温八叉”。

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细腻地描绘出女子晨起梳妆的慵懒姿态。

6. 赵嘏(zhào gǔ)

赵嘏是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七律、七绝为工,其诗清圆熟练意境深沉。“嘏” 字有两个读音,读 gǔ时,意为福;读 jiǎ时,是大的意思。在人名中通常读 gǔ。

赵嘏的代表作《长安晚秋》中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非常生动描绘出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他也因此被人称为 “赵倚楼”。

7. 毌丘俭(guàn qiū jiǎn)

毌丘俭是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毌丘” 是复姓,“毌” 字很容易和 “母” 字混淆,从而读错。毌丘俭不仅在军事上有一定成就,他也有诗作流传,如《承露盘赋》,体现了他高超的文学素养。在曹魏政权中,他曾为维护政权稳定做出努力。

8. 韩翃(hóng)

韩翃字君平,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感情真挚著称,尤其是那首《寒食》更是流传千古:“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然而韩翃的名字却常常被人误读,尤其是那个“翃”字,正确读音应为“hóng”,音同“红”。

9. 刘昚虚(liú shèn xū)

刘昚虚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多写山水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昚” 字古同 “慎”,读音为 shèn ,这个字比较生僻,导致很多人不了解其读音。

刘昚虚的《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描绘出一种非常清幽的意境,也体现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10. 綦毋潜(qí wú qián)

綦毋潜是唐代诗人,他的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綦毋” 是复姓,读音为 qí wú,綦毋潜曾在仕途上有过起伏,后来归隐山林。

他的《春泛若耶溪》中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展现出了一种非常悠然自得的心境。

这些古代诗人的名字,或是因为生僻字,或是因为复姓,确实给我们的认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能读对这10个名字中的一半,那真的是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了。大家也不妨将这些名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