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的两首《孤雁》,许浑才华横溢,崔涂文思敏捷,非常值得收藏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4-02 09:30:42

古典诗词中经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对一个熟悉而又特别景物的描写,引发读者的思考,更在其中寄托内心的情思和志向。

大雁是诗歌里的常见意象,可以表达游子思乡、时光流逝,也能渲染特定的氛围、寄寓高远的志向。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浩渺的苍穹中独自翱翔,它在孤独中坚守,在困境里抗争,正像人生路上独行者的写照。

古代的骚客们看见孤雁的悲戚身影,立刻就可能想起自己曾在宦途中艰难跋涉,心中也会感慨万千。下面分享晚唐的两首《孤雁》,许浑才华横溢,崔涂文思敏捷,非常值得收藏。

孤雁 许浑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许浑的这首诗创作于作者34岁那年,诗人当时还未进士及第,心中充满了愁闷和困惑。全文围绕孤雁展开,以物喻人,抒发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诗人首先回忆往事,颉颃(xié háng)形容鸟儿上下翻飞的模样,此处描写两只大雁在池上并肩飞翔。春晖霭霭,展现出一片祥和美好的景象,又反衬出孤雁形单影只的悲戚与寂寞。

孤雁虽有冲上云霄的志向,却因力量不足,最终无法实现愿望。寻觅稻粱的现实,与高远的心志相互违背,暗指诗人虽然胸怀壮志,渴望大展宏图,却由于遭遇困境,心中充满了无奈与不甘。

颈联刻画了孤雁的凄凉处境,寒夜里它在芦洲独自栖息,在榆塞上空不停飞翔。“独、孤”二字,抒写了大雁的孤独无助,也是诗人凄凉心境的写照。诗人就像一只离群的大雁,在人生的旅途中独自面对种种磨难。

诗人最后将孤雁与营巢燕进行对比,营巢燕尚且可以在西风起时,相伴而归,回到温暖的巢穴。而孤雁则形单影只,四处漂泊。诗人借此感慨自己甚至不如营巢燕,无法寻觅一个温暖的归宿。

作者通过对孤雁的描写,巧妙地融入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迷茫,更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崔涂,字礼山,浙江桐庐人,唐末诗人。他曾多次在科考中铩羽而归,最后虽然考取进士,却可惜终身未仕。崔涂一生漂泊,其作品多写羁旅愁思,这首诗乃是其代表作之一,他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崔孤雁。

开篇渲染出一个宏大的背景,几行大雁整齐地飞向塞北,正在完成它们的一次迁徙,可是其中一只孤雁却因为掉队而显得形单影只,不知要去往何方。“几行、片影”形成了数量的对比,表达出这只大雁的孤单,也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好奇与担忧。

颔联进一步刻画孤雁的艰难处境,暮雨纷纷的黄昏,它凄厉地呼唤着同伴,却始终得不到回应。天色渐暗,前方出现一处寒塘,那里本该是栖息之所,可是孤雁却独自徘徊,迟迟不敢落下。“相呼失、独下迟”描写生动,展现出孤雁的谨慎与迟疑,也描述了一种无助与彷徨的状态。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小洲上乌云低垂,孤雁在阴云中艰难地穿行,身影显得极其渺小。冷月散发清辉,紧紧跟随在它的身后,让它更有一种恐惧与悲凉。诗人借孤雁的遭遇,含蓄地表达出人生途中面对困境时的悲愁。

结尾传达出诗人的忧虑,“未必逢矰缴”,是指虽然不一定会遇到猎人的弓箭。不过孤雁独自飞行,就足以让人感到不安。这两句暗示出孤雁随时都可能碰到危险,也反映出诗人的命运多舛、前途未卜。

全诗围绕一个“孤”字展开,作者通过对孤雁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愁苦和对未来的迷茫,不愧为晚唐优秀诗篇。朋友们,您觉得这两首诗如何,欢迎分享您的观点!

2 阅读:55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